1. 你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团结是班委会和团支部管理班级的基础》
班委会和团支部只有搞好团结的义务,没有破坏团结的权力。搞好团结,讲话才有人听、做事才有威信。宽容是维系团结最好的纽带,懂得尊重和欣赏别人多姿多彩的个性,谅解和包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揽权、不争功、不诿过,团结共事就会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团结是班委会和团支部管理班级的基础,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实践证明,班委会和团支部内部只有搞好团结,才能出凝聚力、出战斗力,讲话有人听、做事有威信;才能出智慧、出成绩,什么压力都可以化解,什么难题都可以解决;才能出干部、出人才,有健康成长的沃土,有成就事业的舞台。这样才能团结好班上的其他同学。大家在一起共事,是班级的需要、班主任的重托、同学们的期望。我们一定要识大体、顾大局,用高尚的人格增进团结,用坚强的性格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维护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团结,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团结。
搞好团结,最重要的是按规矩办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凡是重要的事情和大额度班费的使用,都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多沟通多商量,集思广益,择善而从,集体讨论决定,班长和团支部书记绝不能搞“一言堂”,一个人说了算。集体决策一旦作出,即便个人有保留意见,也要各负其责,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绝不能搞自由主义,发出“两种声音”。
就一个班来说,搞好民主集中和团结合作,团支部书记和班长最关键。团、班“一把手”都要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必须明白,两个“一把手”是事业上的搭档,不是竞争的对手;是工作上的分工,不是权力的分配。各尽其职、分工合作,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不揽权、不争功、不诿过,班级的和谐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真团结是大境界。在团结问题上,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也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班委会和团支部成员的工作经历、认识水平、性格特征各不相同,看问题难免有意见分歧,干工作难免磕磕碰碰。维护团结,还要加强性格修养,以高尚的人格魅力为班级营造心情舒畅、和谐共处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大家的学习成绩才能更快的进步。
宽容是维系团结最好的纽带和粘合剂。班干部和团干部要有宽广的胸襟,懂得尊重和欣赏别人多姿多彩的个性,谅解和包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做到容人、容言、容事。要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使班委会和团支部成员之间成为学习上志同道合的同学、思想上肝胆相照的知己、工作上密切配合的干部、生活上相互关心的挚友。私心是影响团结的大敌,也是导致不团结的主要根源。
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来问,班级管理这方面可以为你解答。
2. 对班级的建议和意见
总共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建立竞争有序的班级。在这个方面我从三点着手。
首先排位置按成绩,不过不像传统那样,好成绩就坐在前面,落后的同学坐在后面,而是按成绩排成几个中心,共排四个中心,每个中心都是由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同学坐,周围几个还不错成绩围着他坐。这样形成四个小集团,班级上,可谓是四足鼎立。
经过一半学期的实践,效果非常好,班级的四个小集团越来越大,几乎扩展到一个班,这样做还有一个想法,让一部分同学学习先好起来,然后带动周围人。第二步,第一步主要是优等生的作用,在一个班级光看优等生是不行的,必须要注意后进生,对于后进生主要采用转化。
对班级的后进生不是打击,而是保护。很多后进生在班级学习的大潮下,丧失信心。
如果不对他们采取方法,可能会使他们走到班级的对立面。对于后进生,应鼓励,鼓励,再鼓励。
很多能学习的机会优先考虑后进生。在私下里,我经常与他们交流和谈心,有时候还和他们开开玩笑,拉近距离,成为平等的朋友。
一个半学期过后,已经有很多后进生转变。第三步,制定班级整体的战略。
经常拿班级的各项指标与同类班级比,让同学及时知道班级在年级中的地位,积极乡年级前几名靠拢。上次期中考试,我班总成绩的了第一名,对此,全班信心倍增。
第二,创造零违纪。一个班级要想成功,纪律必不可少。
班级的纪律主要包括劳动,三操,常规管理,校规。为了实现“零违纪”目标,全班师生从以下三步入手。
第一步,创零违纪日:全班争取在某一天没有一个人违纪,而且争取每周“零违纪日”达到一定的数量。如果达到这一目标,全班庆祝。
例如:全班看电影,全班做游戏。对那些先进个人,给予表彰。
第二方面从班干着手。加强班干的作用,定期召开班会,听取班干汇报班级工作。
我把班级管理主要交给班干,这要求班干能够起领导作用。第三,开展处理周,对于平时违纪的同学,及时处理。
犯小错主要谈心,了解根源所在。预防违反学校的六条“高压线”。
经常教育学生违纪可耻,守纪光荣。第三,提倡好人好事。
首先培养同学不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43132爱他人财物,拾金不昧,为此班级专门设立“拾金不昧奖”。在生活上,提倡多帮助他人,在学习上提倡合作学习。
我相信,管理班级还有更科学,更艺术的方法,不管有多艰难,都应该坚持下去。
3. 对班级管理的建议
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的高低是与班级的管理紧密关联的。
我认为要搞好班级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班级管理要有“活力” 对于班级管理,似乎存在着一种认识,就是管得越死越好,常听有人说,某某班管得“鱼不动,水不跳”,不错不错。
我认为这种观点要不得,它常常会导致我们对一个班级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其表象上,而这种外在的东西常常是一种假象,一个只知道让学生读死书的班级管理最终会导致学生厌学、反应迟钝,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憨”;它的弊端还是隐性的,如果最终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很多人也习惯将这种责任推给学生。殊不知,学生的聪明劲很大程度上是被陈旧的管理意识这把软刀子刮蚀了。
它的弊端和教学中的题海战术如出一辙,题海战术造就的是一大批熟练的做题工,就像流水线上的作业员,而不是发明家、设计大师。我认为:班级管理要“活”不要“死”。
在初一、初二,我都有意识、有步骤地开展一切可能开展的活动,如经常性的有一分钟演讲,辩论会,还有春秋游、晚会、球赛等文体活动。在课堂上更不搞一言堂,而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绝不因所谓教学进度而把知识、观点灌输给学生。
很多在我们班带过课的老师都曾称赞学生思维活跃,跟着老师转,甚至推着老师讲,课堂气氛热烈,在我们班上课是一种享受。可以这样说,“活是班级精神的灵魂,“管”只是一种手段: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处理好“管”与“活”的辩证关系是班级管理成败的关键。
二、下放权力,充分发挥班委作用 万事包办,不论巨细,事必躬亲往往被认为最负责任、最优秀的,但我认为“管得死”可谓一脉相承,坚持这观点的人常常认为“苦劳第一”,加上我们现在的这种应试教育模式,效果也常常不错。但我认为这种管理是一种“粗放型”管理方式,不能代表现代管理的理念主流。
华南师范大学麦志强教授有一篇文章叫《跨世纪班主任形象设计》,其中谈到班主任工作的系统构成,包括“常规事务性工作、协调性工作、决策性工作”。三种工作的核心是决策性工作,而不是常规事务性工作。
是决策性工作,而不是常规事务性工作。华中师范大学屠大华老师著作《现代班级教育与管理》中将这种班主任称为“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的保姆型班主任,其不怕辛苦的精神可谓令人敬佩。
但我们的班主任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也不是金刚不坏之躯,怎样处理好,准确地说是摆脱这种“包办式”的管理模式呢?叶圣陶先生有关教学的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那么我不妨仿造—句——“管是为了不管”。我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施行自我管理。
因此,我施行了一套民主治班的方案,它的内容是一种以班长为龙头、班干部为核心、全体同学为主体的全员参与、自查自评自纠的管理方法。班主任只是做决策性、指导性的工作,效果确实不错。
三、以身作责、以德服人是一种最高的管理境界 班主任的个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有威严的班主任管理常常雷厉风行,是非分明,学生常常也是敬畏有加。
这虽然也是一种很高境界的管理,但我认为,最高的管理境界还是以身作责、以德服人。因为班主任太威严容易伤害学生,尤其是部分后进学生。
他们学习没兴趣,经常违反纪律,常与老师作对以我的个性,硬是一下子便震住了他们;可时间一长,我知道,他们只是口服,心未必服:大事不犯,小情不断;更糟糕的是,很多人校内不犯,校外犯,根本厌恶学习。这迫使我改变管理方法,深入他们内心,以柔克刚,最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锋芒,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去展现,我常给学生说:“你们才是最棒的。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你们的功劳。
我因为你们而感到骄傲。”我平时绝不压抑学生的个性,绝不轻易指斥学生,更不在公开的场合批评学生,决不为维护自己的所谓权威而不尊重学生。
“尊重”与“公平”加上有时候的“难得糊涂”,效果好而且长久。当然,这些必须建立在班主任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过硬的教学水平的基础之上。
四、树立模范带头作用 班级管理应走简洁制度的路子。沉冗繁杂、朝令朝夕改的班纪班规都不利于学生自觉的形成、习惯的形成,更不利于班级整体精神的建设。
在班级走上正轨前,班主任手把手地教,勤勉地督查,且责任到人,实行班干部分工管理,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协助管理,不出一个月,学生就慢慢地形成了习惯。制度不变,重点突出,狠抓学生容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
如自习、就寝纪律、迟到现象、清洁卫生等,然后要做的就是确立良好的斑风,创建班级精神等决策性的工作了。五、做学生思想工作要注重方式方法 有一种理解是班主任和学生谈话越多,就愈了解学生,班级管理就愈来愈好。
我认为不尽然,再甜的糖,吃多了也腻;再好的药,吃得多了,虫子也会产生抗药性。谈话“适时、适地、适情、适景、适人”我认为效果才最好。
在适当的时候如某学生平常考绩总是很一般偶有一次考得不错,班主任的一句亲切的鼓励,恐怕可以算得上“—句顶一万句”。而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层面,这是一个深层次的。
4. 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建议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谭韬君 关于班级管理的建议 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3626564班级的管理主要靠的是班主任。
班主任虽然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特别多、特别细。德国诗人海涅曾这样写道:“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来的。”
作为班主任,管理着全班几十个学生,所面对的已经不是一个“世界”或者几个“世界了”,这就需要班主任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关注学生的心理、生理、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需要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讲究管理艺术,才能有效地管理好班级。
下面浅谈几种管理艺术: 一、语言艺术: 班主任的语言艺术是指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获得的信息,融注自己的思想、道德、意志、情感,准确无误地通过简练、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愿意接受并达到教育的目的。班主任在做学生工作时,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抽象和形象、明示和暗示、无形和有形,形成珠联璧合之势,可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批评艺术: 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
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一定的效果,就要同他们心理相融、感情相通。这就必须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将各种消极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中,转化为积极因素,规范学生的言行,净化学生的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对班级管理建议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