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松中堂的一笔虎字求解
松中堂(一七五二至一八三五)姓玛拉特氏,字湘圃,蒙古正蓝旗人。官大学士,谥文清。喜为擘窠书,尤好作大虎字。濮栩生偶於北京小市败纸堆中得倪元璐手笔联一幅,句云:“竹声爽到天。”以双幅不完,求松补其出联。松大书“酒浪酿於雨”五字,并识其收拾之因缘。约五十余字。飞洒奇古,舆倪书相伯仲。在琉璃厂装裱,观者如堵。高丽贡使郑元容愿以二百千购之,濮吝勿许。卒年八十二。 《桐阴论话》、《先正事略》、《清朝书画家笔录》
松中堂是个人,叫松筠,中堂是官职称呼,你听《官场斗》就有刘中堂。一笔虎字就是写的一笔而成的“虎”字。这个排比就是说几位古人和他们所擅长的书画。
这还是从搜搜上找到的。您问的真绝。。。。连趟子都扒下来挨个查。
2. 松中堂的一笔虎字求解
是的,
与唐伯虎的美人儿、米元章的山水、郑板桥的竹子、刘罗锅的扇面、铁保的对子齐名。
松中堂(一七五二至一八三五)姓玛拉特氏,字湘圃,蒙古正蓝旗人。官大学士,谥文清。喜为擘窠书,尤好作大虎字。濮栩生偶於北京小市败纸堆中得倪元璐手笔联一幅,句云:“竹声爽到天。”以双幅不完,求松补其出联。松大书“酒浪酿於雨”五字,并识其收拾之因缘。约五十余字。
飞洒奇古,舆倪书相伯仲。在琉璃厂装裱,观者如堵。高丽贡使郑元容愿以二百千购之,濮吝勿许。卒年八十二。《桐阴论话》、《先正事略》、《清朝书画家笔录》 松中堂是个人,叫松筠,中堂是官职称呼,你听《官场斗》就有刘中堂。一笔虎字就是写的一笔而成的“虎”字。这个排比就是说几位古人和他们所擅长的书画。
3. 一笔虎的基本信息
光绪十六年(1890)庚寅正月作
【清】翁同龢(1830-1904)纸本,纵131.1厘米,横61厘米 翁同龢生于清宣宗道光十年庚寅,因属虎,中年以后常大书“虎”字以自励。此帧书于光绪十六年庚寅正月,他六十周岁,正是扶助光绪帝改革图强之时。
最早知道“一笔虎”是在黔灵山,上山的九曲径有很多墨宝,其中最著名的是峭壁山石上的巨大摩崖“一笔虎”。小时候不认识,因为识字少,更无知于书法,就在仅仅识得的几个字里,连猜带默,不敢出声,自作聪明念成“佛”,但没有把握是“佛”字,老琢磨这“佛”字也可以这样写?后来听大人说,那是个“一笔虎”,这虎字必须是一笔写成,所以叫“一笔虎”。我心想,好歹没有念出声,不然“丢人”得很,现在知道那“一笔虎”是(清)山东岱岳赵鼎昌先生所书,多年来,一直是黔灵山风水宝地的镇山之作。
4. 虎字的笔画顺序怎么写
虎字的笔画顺序如下:
汉字:虎
拼 音: hǔ
部 首: 虎
笔 画: 8
解释
虎 [hù]
1、另见 hǔ
虎 [hǔ]
〈名〉
1、(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形〉
1、比喻威武勇猛 。
2、比喻残酷凶暴
〈动〉
1、〈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
2、吓唬。也作“唬” 。
5. 虎字笔顺怎么写
笔顺: 竖、横、横撇/横钩、撇、横、竖弯钩、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读音:
hǔ
释义:
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
2. 勇猛、威武。
3. 古同“唬”,威吓。
4. 古同“琥”,琥珀。
组词:
1. 虎啸[ hǔ xiào ]
2. 白虎[ bái hǔ ]
3. 壁虎[ bì hǔ ]
4. 老虎[ lǎo hǔ ]
5. 马虎[ mǎ hǔ ]
6. 虎口[ hǔ kǒu]
造句:
1. 调查研究要深入细致,一丝不苟;粗枝大叶,马马虎虎,是不会达到目的的。
2. 爸爸办事认真仔细,大事小情从不马虎。
3. 你看过电影《虎口脱险》吗?太惊险了!
4. 洛阳令居然虎口拔牙,把汉光武帝的大姐湖阳公主家为非作歹的仆人抓去,就地正法。
5. 壁虎那表面粗糙的手掌可以帮助它牢牢地贴住墙壁。
6. 为了躲避天敌的追击,壁虎会自己断掉尾巴。
6. 虎的笔画顺序怎么写
第一笔,短竖复。
1
第二笔,制短横。
2
第三笔,横钩。
3
第四笔,竖撇bai。注意与长撇的区别。
4
第五笔,横。要注意稍微有倾斜du,末端与。
5
第六笔,竖弯钩,要zhi与横钩和横相对应。
6
第七笔是竖撇,这个竖撇要小,要紧凑。
7
第八笔,横折弯钩。要注意托起上面的部。
丨一フdaoノ一フノ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