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园的数学计算《10以内数的组成》怎么写
大班数学《10以内数的组成》
活动目标:
1. 能够对物品颜色、功能、形状等进行不同的分类和计数。
2. 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和数字书写。
活动准备:
挂图,盘子,西瓜磁贴,糖果磁贴,练习题1、2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朋友们还记得上次小动物幼儿园举行的是一项什么活动吗?”“没错,因为上次运动会的顺利组成,老师们决定请小动物们吃大餐。大家想不想去看看?”通过上次活动进行情景延续,引出本次活动。
二、布题。
1.出示挂图,请幼儿对图中事物进行分类计数。
“图中都有什么?”“都有什么食物?”“蛋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2.利用盘子的不同颜色分类数西瓜,练习10以内数的组成。
“看到这些,谁能讲一讲是什么意思?”
3.鼓励幼儿尝试出题、做题。并能够说明题意“红色盘中有几个西瓜,黄色盘中有几个西瓜,一共有几个西瓜。”
三、练习题
1.出示练习题1、2,难易程度不同供幼儿选择做题。
“小动物们要出绝招了,它们在小朋友们的桌子上放了许多的练习题,分为练习题1和练习题2,小朋友们可自己选择。”
2.“小动物们也发现了大家真聪明,决定将自己的大餐中分出一部分给大家,现在,请小朋友们将小椅子轻轻地转回去,咱们一起等待,看看送给我们的是什么好不好?!”活动结束。
2. 学前班数学2至8的分与合怎么写
解:2-8=2+(-8)=2+[(-2)+(-6)]=2+(-2)+(-6)=[2+(-2)]+(-6)=0+(-6)=-6
偶数和奇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质数(素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扩展资料: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