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奠作姓氏念什么呢
diàn。
奠姓,中国姓氏,古代奠、郑二字相通,奠即古郑字,甲骨文中郑作为姓氏时均写作奠,有奠字而无郑字(见《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后为加以区分,用以表示国名,在奠旁加阝组成郑字,遂有郑姓。
奠即古郑字,奠姓即郑姓,源出相同,但奠姓远比郑姓更为古老,在郑字未出现时郑姓均写作奠,在甲骨文及西周青铜器中奠姓均有出现,而却未见郑姓。湖南溆浦、怀化、辰溪、绥宁、靖州、湘潭、中方、城步及云南富源、贵州黎平、贵州兴义、台湾台北、山西原平、天津、河北高碑店等地均有。
扩展资料:
奠基仪式
第一项,仪式正式开始,介绍来宾,全体起立。
第二项,奏国歌。
第三项,主人对该建筑物的功能以及规划设计进行简介。
第四项,来宾致辞道喜。
第五项,正式进行奠基。此时,应锣鼓喧天,或演奏喜庆乐曲。首先由奠基人双手持握系有红绸的新锹为奠基石培土。随后,再由主人与其他嘉宾依次为之培土,直至将其埋没为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奠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奠姓
2. “奠”作姓氏念什么
拼音【diàn】 奠姓古时与郑姓相通,相传为原鲜卑族达美氏改为奠氏。
奠的读音只有一种就是【diàn】。奠姓的来历: 第一种说法:郑氏族谱有记载奠姓在明代由郑姓改之,据传元末明初战乱时期,有一郑氏五兄弟,为避战乱分家私各奔东西,明初始安,五兄弟又聚祖地,然其中老五的一祖传锅子失去一耳,其余四兄长借此将其逐出郑氏,老五因一锅耳而失郑姓,故去郑之耳改奠姓。
第二种说法:《魏书.任城壬传》太和二十三年孝文帝下诏一律改为汉字单姓。他以身作则,改拓跋国姓为元。
以下皇族九姓及各部落姓氏,统统要求改掉。于是改达美氏为奠姓。
参考资料 丁山.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上海:中华书局,1988 中国汉语知识库:http://www.zhonghuayuwen.org/dicNothing.aspx?searchvalueJs=%e5%a5%a0%e5%81%9axing'shi。
3. 祭文怎么写
祭文的书写格式 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
“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
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内容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况痛之情。
—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
可—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 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
“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尚,是庶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5326239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
格式内容 1.标题。写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份或与生者关系。
2."维"起。 3.死者逝世的情况。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迹。
6.表示哀痛之情。 7.结语用 "伏食尚飨"。
示例:祭祖父文 维: 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齐期刊、大维、二维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曰:祖父去世,年仅七旬。奔波劳碌,终生耕耘。
风雨无阻。不避艰辛。
勤俭持家,生活平稳。教育吾辈,克己恭人。
对待敌友,爱憎分明。维护集体,不讲私情。
祖父之德,足启后人。老当益壮,宜寿长春。
无奈不测,急病缠身。一卧不起,迅速辞尘。
呜呼祖父,百喊不闻。肝肠断绝,血泪沾巾。
哀号祭奠,悲痛难陈。黄泉有觉,来品来尝。
呜呼哀哉! 尚飨!祭文称呼: 对父亲称呼:故显考(姓氏)公讳(名)老大人 男自称孝男 女自称孝女 对母亲称呼:故显妣(本姓)母(母姓)氏老孺人 男自称不孝男 女自称不孝女 对岳父称呼:故岳考(岳父姓)公讳(岳父名)老大人 男自称孝婿 对岳母称呼:故岳妣(妻姓)母(岳母姓)氏老孺人 自称孝婿 注:其余各类祭文都要灵活应用,并非死板而不变动。文前两奠三献不必写出,由颂文之人念过为是。
(文毕亦然)。 文前:1、上香 2、奠嚼(酒) 3、献馔(zhuan)(肉) 4、献羹(geng)(饭) 5、献帛(钱) 文毕:1、叩首 2、叩首 3、叩首。
礼毕平身退位。满意请采纳。
4. 古代葬礼中出现的“奠”字念什么
奠(diàn) 【释义】 ①用祭品向死者致祭:祭奠。
②使稳固;建立:奠都|奠定基础。 【奠定】(diàndìng)稳固地建立。
〖例句〗小时候的基本功训练,为他在绘画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奠基】(diànjī)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例句〗今天,学校全体同学都出席了新校舍的奠基仪式。 【执雁作贽】也叫“奠雁”。
战国时期,大雁是当时新郎到新娘家迎亲时必带礼物。 奠 <动> 。
金文字形,上面是“酋”(即“酒”),下面象放东西的基物。本义:设酒食以祭。
说明:“酋”为加料加时酿制的酒,即醇酒。“奠”字形亦可据隶定字形分解为“酋”和“大”。
“大”为“双手以捧”的变形。据此,“奠”义为“双手捧醇酒(以祭)”。
同本义。特指初死时的备供品敬礼奠,置祭也。
从酋。酋,酒也。
下其丌也。《礼》有奠祭者。
――《说文》 于以奠之。――《诗·召南·采苹》 共其奠牛。
――《周礼·牛人》。注:“丧所荐馈曰奠。
舍奠于其庙。――《礼记·祭统》。
注:“非时不而祭曰奠。” 故既奠。
――《礼记·郊特牲》。注:“谓荐熟时也。”
有司以几宴舍奠于其墓。――《礼记·檀弓》 奠汝又不见汝食。
――清·袁牧《祭妹文》 又如:祭奠(为死者举行仪式,表示追念);奠馔(置食物以祭)。
5. 奠作姓氏念什么呢
diàn。
奠姓,中国姓氏,古代奠、郑二字相通,奠即古郑字,甲骨文中郑作为姓氏时均写作奠,有奠字而无郑字(见《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后为加以区分,用以表示国名,在奠旁加阝组成郑字,遂有郑姓。 奠即古郑字,奠姓即郑姓,源出相同,但奠姓远比郑姓更为古老,在郑字未出现时郑姓均写作奠,在甲骨文及西周青铜器中奠姓均有出现,而却未见郑姓。
湖南溆浦、怀化、辰溪、绥宁、靖州、湘潭、中方、城步及云南富源、贵州黎平、贵州兴义、台湾台北、山西原平、天津、河北高碑店等地均有。 扩展资料: 奠基仪式 第一项,仪式正式开始,介绍来宾,全体起立。
第二项,奏国歌。 第三项,主人对该建筑物的功能以及规划设计进行简介。
第四项,来宾致辞道喜。 第五项,正式进行奠基。
此时,应锣鼓喧天,或演奏喜庆乐曲。首先由奠基人双手持握系有红绸的新锹为奠基石培土。
随后,再由主人与其他嘉宾依次为之培土,直至将其埋没为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奠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奠姓。
6. 祭文怎么写
祭文的书写格式
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内容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况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可—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
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
格式内容
1.标题。写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份或与生者关系。
2."维"起。
3.死者逝世的情况。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迹。
6.表示哀痛之情。
7.结语用 "伏食尚飨"。
示例:祭祖父文
维:
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齐期刊、大维、二维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曰:祖父去世,年仅七旬。奔波劳碌,终生耕耘。风雨无阻。不避艰辛。勤俭持家,生活平稳。教育吾辈,克己恭人。对待敌友,爱憎分明。维护集体,不讲私情。祖父之德,足启后人。老当益壮,宜寿长春。无奈不测,急病缠身。一卧不起,迅速辞尘。呜呼祖父,百喊不闻。肝肠断绝,血泪沾巾。哀号祭奠,悲痛难陈。黄泉有觉,来品来尝。呜呼哀哉! 尚飨!
祭文称呼:
对父亲称呼:故显考(姓氏)公讳(名)老大人 男自称孝男 女自称孝女
对母亲称呼:故显妣(本姓)母(母姓)氏老孺人 男自称不孝男 女自称不孝女
对岳父称呼:故岳考(岳父姓)公讳(岳父名)老大人 男自称孝婿
对岳母称呼:故岳妣(妻姓)母(岳母姓)氏老孺人 自称孝婿
注:其余各类祭文都要灵活应用,并非死板而不变动。文前两奠三献不必写出,由颂文之人念过为是。(文毕亦然)。
文前:
1、上香
2、奠嚼(酒)
3、献馔(zhuan)(肉)
4、献羹(geng)(饭)
5、献帛(钱)
文毕:
1、叩首
2、叩首
3、叩首。礼毕平身退位。
7. 祭文怎么写
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内容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况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可—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
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
示例:祭祖父文
维:
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齐期刊、大维、二维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日:祖父去世,年仅七旬。奔波劳碌,终生耕耘。风雨无阻。不避艰辛。勤俭持家,生活平稳。教育吾辈,克己恭人。对待敌友,爱憎分明。维护集体,不讲私情。祖父之德,足启后人。老当益壮,宜寿长春。无奈不测,急病缠身。一卧不起,迅速辞尘。呜呼祖父,百喊不闻。肝肠断绝,血泪沾巾。哀号祭奠,悲痛难陈。黄泉有觉,来品来尝。呜呼哀哉!
尚飨!
8. 现代祭文如何写
祭 父 文
时维公元二零零七年元月二十一日,农历丙戌年腊月初三,乃祭奠之期,行奠孝子唐守益,孝女唐守琼、唐守芬、唐守容、唐守谦、唐守岑恭具香烛楮财、时鲜供品。不腆之仪、置祭于家父唐经科老大人灵前,作揖叩首、低头泣血告慰祭奠之辞:
呜呼!终身难忘冬月廿六日夜,刺骨寒风起,吹散我父与子、女两分离,家父撒手人寰,享年七十七。天地感动、长空倾雨。较场顶竹木低头垂泪,南广河碧水鸣哀悲泣。我们跪拜家父灵前,痛心疾首、泪如断线珍珠涮涮落地,各自哀声悲啼,多少往事从头涌起。
父亲尚未成年,祖父死去。位居兄长,生活靠你、年少失学,在家种地,栽秧打谷是能手。犁耙铲搭样样行。家庭重担,嫩肩挑起。解放六年,命运转机,参加工作,服务乡里。
我们作为您的子女,深感荣幸。因为您退休前,对待工作,敬业勤奋、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勤政为民。人们常说:唐书记,是好人,为人正直,实事求是,办事公平。对待同志肝胆相照,对待百姓,平易近人。工作几十年,群众有好评:无论在曹营,还是在德胜;无论在县革委,还是在农委。都一直保持着**员的先进性。
敬爱的父亲啊!您不但是人民的好公仆,还是我们心中的伟人。您对祖母很孝顺,您对母亲很坦诚,您对我们尽其心,不求我们都成龙成凤,但要我们堂堂正正地做人。教我们爱文就多读书,爱武就去当兵,再不然就当农民,勤劳能致富,勤劳能生存。父亲思想观念新,从不重男把女轻。不管是儿还是女,同样对待很公平。同样关心我们成家立业,同样为我们指点迷津。父亲啊!您是菩萨心肠。善良品行,不使我们挨饥饿,不使我们受寒冷。就怕我们懒惰,就怕我们生病。为我们健康成长,确实操了不少心。羊是畜牲,不忘跪乳之恩;鸦是禽类,尚报反哺之情。我们是人,对您的大恩大德,肯定铭记终身。
父亲啊!您因忽然得急病,奇方妙药也不灵。天命难违成永别。从今后,要见父亲,除非南柯梦里寻。跪在灵前泪珠滚,思亲感恩之言难表尽,恭奉清酌敬父亲,盼望父亲来领情。敬爱的父亲啊!儿女们祝愿您一路走好!早登佛国入天庭!
哀哉
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