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雪芹是怎样写凤姐“养小叔子”的
《不名堂重读红楼札记》之廿 《石头记》里有一个焦大,只出了一次场,还被喂了一嘴的土和马粪,但他那句“醉骂”却让读者过目不忘:“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里藏。”
(第七回)“爬灰的爬灰”,指的是贾珍和秦可卿这对爷媳,就是作者不在前文交代“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咱们也可从秦可卿死后贾珍的那副嘴脸上看出来;至于“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情况就不那么明朗了,多数人也只能猜测或许是宝玉和凤姐这对叔嫂——之所以是“猜测”,是因为《石头记》有关于兹的笔墨少得可怜,几乎成了无隙可乘的“疑案”。这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小说情节,曹雪芹在“秦鲸卿得趣馒头庵”回中做得更绝,基本被作者直接“杜门”了—— 馒头庵里那笔“糊涂账” 谁想秦钟趁黑无人,来寻智能。
刚到后面房中,只见智能独在房中洗茶碗,秦钟跑来便搂着亲嘴。智能急的跺脚说:“这算什么呢?再这么,我就叫唤了。”
秦钟求道:“好人!我已急死了!你今儿再不依,我就死在这里。”智能道:“你想怎么样?除非等我出了这个牢坑,离了这些人,才依你。”
秦钟道:“这也容易,只是远水救不得近渴。”说着,一口吹了灯,满屋漆黑,将智能抱在炕上,就云雨起来。
那智能百般挣挫不起,又不好叫的,少不得依他了。正在得趣,只见一人进来,将他二人按住,也不则声。
二人不知是谁,唬的不敢动一动。只听那人嗤的一声,掌不住笑了。
二人听声,方知是宝玉,秦钟连忙起身,抱怨道:“这算什么!”宝玉笑道:“你到不依?咱们就叫喊起来!”羞的智能趁黑地跑了。宝玉拉了秦钟出来道:“你可还和我强?”秦钟笑道:“好人!你只别嚷的众人知道。
你要怎么样,我都依你。”宝玉笑道:“这会子也不用说,等一会睡下,再细细的算账。”
一时宽衣安歇的时节,凤姐在里间,秦钟、宝玉在外间,满地下皆是家下婆子打铺、坐更。凤姐因怕通灵玉失落,便等宝玉睡下,命人拿来塞在自己枕边。
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账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系疑案,不敢纂创。(第十五回。
下文未注出处者同) 被小说作者曹雪芹“杜门”的疑案,就是前述引文中宝玉和秦钟清算的“账目”。为证明这确属疑案,脂砚斋也不失时机地在文后题批附和:“忽又作如此评语。
似自相矛盾,却是最妙之文。如不如此隐去则又有何妙文可写哉?这方是世人意料不到之大奇笔。
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故特用此二三件隐事,借石之未见真切,淡淡隐去,越觉得云烟渺茫之中,无限丘壑在焉。”
尽管作者和批者都说“未见真切”,后续情节不好妄拟,但本次阅读,不名堂主还是发现了两大“异常”:一是脂砚斋“话中有话”——曹雪芹有“无限丘壑”的“大奇笔”,如果没有见著文字,脂砚斋凭什么说这是“最妙之文”?二是曹雪芹的“欲言又止”——“不敢纂创”的故事情节凡小说作者都会回避,假如作者真的不知宝、秦二人算何账目,并认定读者无需心里清晰,不提就是了,曹雪芹有必要画蛇添足说明“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账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系疑案,不敢纂创”么?不名堂主觉得,惜墨如金的曹雪芹在此大手大脚多写二十七字,就是要制造一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阅读效果,让读者自行追索宝玉与秦钟到底要算什么账!但读完整部《石头记》,多数读者都会一头雾水,看不到“云烟渺茫之中”的“无限丘壑”,渐渐按照作者的意思将其视为水月庵里的一笔“糊涂账”。不名堂主之前得到的就是这么一种阅读效果,倒觉得贾宝玉在馒头庵里的行止更耐人寻味—— 面对**场面心如止水,贾宝玉可能么? 这是从心理学最浅层提出的疑问。
大家都有过青春期,大家都发过激情燃烧的春梦,为什么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和咱们常人就如此不同——面对秦钟和智能儿的**场面,他居然能心如止水,而其行为又如此怪异,摁住了正在动作的这一对偷情“鸳鸯”!会不会是秦钟“一口吹了灯,满屋漆黑”,曹雪芹借“未见真切”而故意不写宝玉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呐?本次仔细审读“得趣馒头庵”章回的其他文字,不名堂主发现,曹雪芹早用他的“倒卷帘法”将贾宝玉的反应写在前面了:一、最早让宝玉“春心萌动”的是村姑二丫头。看这位红衣少女摆弄纺车时,秦钟悄语“此卿大有意趣”,宝玉笑得暧昧而受用;二丫头“丢下纺车,一径去了”后宝玉的怅然情色(按:此处脂砚斋题批“处处点情。
又伏下一段后文”);离开村庄时看见“二丫头怀里抱着他小兄弟,同着几个小女孩子说笑而来”,“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的心理活动。二、宝玉不跟王夫人回家而“只要跟凤姐住着”,伏线清晰。
三、继续撩拨宝玉的是小尼姑智能儿:“因见智能儿越发长高了,模样儿越发出息了”,面对秦、智二人宝玉想起了一个美妙的偷情场面——秦钟和智能儿在贾母房中搂着亲嘴,“我叫他到的是无情意的,不及你叫他到的是有情意的”,宝玉非要通过秦钟让智能儿倒茶的这句说辞,已暴露他业已进入角色。这一路的。
2. 描写王熙凤的作文
读过红楼梦的人,应该都忘不了王熙凤这个人物,王熙凤这个人物在我们的课本小小的崭露了头角,或许课本本身只是想通过这段文字来讲讲人物塑造的方法,王熙凤逢场作戏,善于阿谀奉承,做表面文章,泼辣张狂,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可是,直观地理解一个人物该通过他的时代背景与遭遇来理解,我认为那样的理解是片面的,而且是社会背景造成的,凤辣子的虚伪与毒辣都是那个社会的产物,而非天性所致,毒辣或许太过,但是虚伪呢?贾府之中,人人都有一张假面具,才得以自保。
王熙凤贪婪、善妒,但这只是人类的劣根性所致,任何人都有妒忌、贪婪的一面,只是王熙凤这方面被作者曹雪芹放大了而已,其实王熙凤也有其可爱的一面——其真实与能力,红楼梦里,林黛玉是世外仙姝,薛宝钗是山中高士,其他人物又不够鲜活,独王熙凤一人带有世人的特性,刻画地又十分鲜明,所以说,王熙凤才是红楼梦中最人性的人。他一字不识,在虚伪的面具下带着一种粗俗的率真与勇敢,无知者无畏,她没有顾忌,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去尝试,所以其理家才能可见一斑。
真正的王熙凤拥有人们认为的大部分缺点,却也有独特的可爱——性格鲜明、敢爱敢恨,她没有钗黛的才华与圣洁,却是一个真实的人
3. 凤姐怎样介绍她自己的
LZ你好,列举凤姐的自我介绍:
1、以我的智商和以我的能力的话,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总共六百年之内不会有第二个人超过我。
2、我9岁博览群书,20岁到达顶峰, 往前300年往后推300年, 没有人会超过我,在智力上他们是不可能比我强的 那就在身高和外貌上弥补吧。.
3、因为上海是一个经济中心 我这个人对征服经济世界蛮有兴趣的
4、要说我写诗的风格嘛,比较像顾城,写文章嘛,人家都说我像鲁迅。
5、爱因斯坦宏观上不如我。
凤姐在网上征婚,条件如下:
6、凤姐征婚启事
本人找伴侣,一不求帅,二不求富,但求同甘苦,共患难。
本人对伴侣要求如下:
第一,必须为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必须本科硕士连读,中途无跳级,不留级,不转校。在外参加工作后再回校读书者免。
第二,必须为经济学专业毕业。非经济学专业毕业则必须精通经济学,或对经济学有浓厚的兴趣。
第三,必须具备国际视野,但是无长期定居国外甚至移民的打算。
第四,身高1米76到1米83。长得帅的比较好一些。
第五,无生育史。过往所有女友均无因自身而致的堕胎史。
第六,东部沿海户籍,即江、浙、沪三地户籍或广东、天津、山东、北京等。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等地户籍,西南地区即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和湖南、湖北等地籍贯者不予考虑。
第七,年龄25至28岁。即06届、07届、08届、09届毕业生。有一至两年的工作经验,06届毕业生需年龄在28岁左右,09届毕业生则需聪明过人,且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就职于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者不愿考虑。但就职于中石油、中石化等世界顶尖型企业或银行者又比较喜欢。现自主创业者要商榷一番了。
本人1985年旧历八月初九生。新历生日为9月23日。身高1米46,平时穿高跟鞋1米53,体重40kg。先就读于綦江师范学校获中师文凭,后连读重庆教育学院获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文凭。懂诗画、唱歌、弹琴、刺绣等。最擅长诗歌与散文,并精通古汉语,博览群书,较为狂妄。无堕胎史,无生育史。交过几个不了了之的男朋友,具体进展却无。主要要求男方身家清白,聪慧过人。
7、“聪明是征婚条件中最重要的一条,我阅人无数,少说两三百人,通过我的比较,北大和清华毕业的人比一般人聪明。”
本人精心查找,望采纳。
4. 什么叫加评写贾母、凤姐
贾母是非常喜欢凤姐的。可以说在整个的贾府中,贾府最喜欢的其实是凤姐。贾母虽然庞爱宝黛,那是因为宝黛与她的血缘关系。可是凤姐与贾母是没有什么直接的血缘关系,她只是贾母的一个孙媳妇。在这样的情形下,贾母对凤姐的喜欢就是发自内心的。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提及,贾琏娶的是王家的小姐,王夫人的侄女,这凤姐一进府便盖过了贾琏的风头,在权利上大大的超越了贾琏。从表面上看是王家的关系在起作用,其实仔细想一下,若无贾母的支持,一个王夫人未必有如此能量,必竟凤姐是大房的儿媳妇,与王夫人相隔了一层。所以凤姐的风光是有王夫人的成全,但背后却是贾母的默许。
贾母对贾府的人员能力品性自然是了解的,她自然喜欢有个凤姐这样的人物,改变一下府中的风貌。邢夫人的小气自私,王夫人的冷漠呆板,都不贾母所喜。李纨本是书香门第,出身极佳,但若应对府中各色人等,终是端庄有余了。所以凤姐才是贾母所喜的那个能让府中的管理上一层楼的人物。
所以黛玉进贾府,凤姐出场,便是显赫扬扬,让黛玉大吃一惊,而凤姐恰有分寸的张扬与奉承,恰合了贾母的心事。有个玲珑人物,能用心哄她开心,也是暮年的贾母所在意的。凤姐彩衣孝衣,让贾母笑声不断。这自然是凤姐的长处,当然贾母明白凤姐所求。但贾母是明白人,明白天下没有白用的人。人予取之必先给之,所以贾母乐意成全凤姐。成全凤姐的权利欲望,让凤姐随心所欲的在府中发号施令。
凤姐生日,本是没资格大加铺张的。全书中从不曾提及王夫人邢夫人李纨尤氏的生日,可知在那样的情形下,媳妇过生日都是低调的,风光还不及宝玉和诸小姐们。而贾母却亲自提意给凤姐过生日,而且还是凑份子,心动了合家大小。事后凤姐与贾琏冲突,贾母也是站在凤姐一边,令贾琏给凤姐当着合家大小赔礼。这样的对凤姐给凤姐立威,自然是用心良苦。贾母当过家明白管理一个贾府是不容易的,所以才会给凤姐以这样的支持。
凤姐自然也是用心讨好贾母的,与鸳鸯计议讨贾母欢心,不管是打牌,还是吃饭,还是游园,凤姐都是揣测贾母心意,务必让贾母乐一乐喜一喜,是孝心还是奉承,总之凤姐是成功的得到了贾母的支持与庞爱。所以在众人眼中,都明白贾母和王夫人是凤姐的后台。当然贾母比王夫人更满意凤姐,贾母明白,不会如王夫人一样,得了邢夫人的绣春囊就对凤姐兴师问罪,在邢夫人与凤姐的冲突中,贾母就明白是邢夫人无事生非。
贾母有着贵族的开明大度,能欣赏凤姐的才华与能力。因为宽容,所以对凤姐那些问题,也是当作不知道。因了贾府,因为凤姐的能力,贾母自然喜欢凤姐。而且总感觉,作者用心写凤姐与贾母的相知之情,是有些点当年贾母成长的过程。当年的贾母也有过凤姐这样的经历,也有过那样的年少张扬。只是年纪大了,经了世面,才有了后来的风霜后的大气与贵气。在凤姐身上,贾母看见的是自己的影子与曾经。
面对贾府,贾母比任何人都清醒的明白,一代不及一代,对未来她也有忧虑。只是她聪明就在于,不去想不能解决的问题。但还是作了努力,比如安排元春进宫,与王府之间的密切往来,也包括支持凤姐。只是所有的一切,也许都敌不过贾府注定的中落,因为她不能阻止贾赦贾政与贾雨村的往来,不能不让贾赦去抢别人的扇子,不能管束贾珍的荒唐胡闹,不能为贾府培养一个能抗拒风雨的人物。所以对于贾府没落的命运,她是明白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有着贵族的心态的贾母,反而安然的享受着现在的桃花源生活,乐得不闻不问随他们去。自已只是和孩子们在一起,感受最美丽最快乐的时光!
5. 求一篇关于凤姐的文章
1.凤姐具有较高的素质和文化涵养
其人 秀发娟丽,至今想来,都会令我心潮起伏。她在节目当中那一种安然娴静的气质更是散发着宛如玫瑰带露一般的芳香,时而颔首深思,时而笑靥如花,举止得体,口吐香兰。俗曰: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想唯有经常阅读《知音》和《故事会》这类的书籍才可以培育出这样袭人的气质,令人神往不已
2.凤姐生活充实,工作认真
她把生活安排得有条有理,把主要精力放在两件事上,一件是看前300年,另一件是看后300年,并且卓有成效,并最终得出了自身不可超越的结论,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负责的研究态度不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吗?无怪乎很多人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或扭过了头,或流下了泪水或更换了频道,他们是在羞愧,在忏悔,在逃避。凤姐却依然泰然,坐看云收云舒,这种海纳百川的气度不正是上海这样的东南沿海城市所具有的吗?令人思飞神逸
3。凤姐具有新时代新时期女性的卓然精神
在择偶上,她要求严苛,在节目中以及在激动网的做客中我们听到最多的词是:从宏观上。是的,于是凤姐把眼光投向了经济学,投向了我们的首都高官子弟最多以后最有可能从事宏观上调控工作的两所学校,我们说凤姐的选择是明智的,锐利的,而这不正是她采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的成效吗?她不仅把男人分为帅和不帅,把公司学校分为知名和不知名,把搜索引擎分为百度和谷歌,同时把身边的人分为五个等级(从这里我们看到凤姐是多么心细的一个姑娘),我想,这多少和她工作的环境有关系。
凤姐不盲从权威,敢于藐视并且很有主见,凤姐通过阅读相对论从而对爱因斯坦的智力有了大致的了解,由此她推定出爱因斯坦也能发明电灯这一重要的结论,这一猜想的提出无论对于爱因斯坦还是爱迪生无疑都有着巨大的意义,并且有望在科学界掀起一阵激烈的讨论,在无形中推动了时代的变革和科学的发展。
4.凤姐胸怀宽广,一视同仁,视野宽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同样,凤姐总是用客观与挑剔的眼光觉察与评价着身边的一切,绝不会仅凭你的帅便与你交往,对于国人如此,对于奥巴马和威廉王子更丝毫没有种族上的歧视,语气诚恳而又眼露娇羞。并通过节目婉转的表达了愿意与之接触交往的良好愿望,这对于缓和中美中英关系,加深中国在国际上的亲和形象不能不说没有大的意义
综上所述,凤姐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浪漫的文艺爱好者,积极的政治活动家。
6. 要写关于王熙凤的毕业论文,不知道该怎么写
熙凤,更通行的名字叫凤姐。
作为艺术形象,可以说是《红楼梦》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她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有笑声,那里的气氛就会立即活跃起来;曹雪芹真个把凤姐写活了!不仅如此,就其复杂性、丰富性、真实性和生动性而言;即使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她与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等世界著名妇女形像可以相媲美而毫不逊色。 我们先看一看凤姐出场时的精彩表演吧: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黛玉思付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环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仙纪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譬,结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顶上级着赤金盘缡缨络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跟,两弯一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
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虽不曾识面,听见她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的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学名叫做王熙凤。黛玉忙赔笑见礼,以"嫂"呼之。
王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的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魄,竞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 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别再提了。"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又忙拉黛玉的手问道:"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别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也只管告诉我。
"黛玉一一答应。一面熙凤又问人:"林姑娘的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屋子,叫他们歇歇儿去。
" 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神形兼备的活生生的凤姐儿!她的形像,她的神态,她的地位,她的气势,她的性格乃至灵魂,一刹那间全显露出来了。而且是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先领其神。
她那一番精采地表演,更是八面玲珑,有声有色,令人绝倒。她的眼睛、嘴巴处处在黛玉身上,而她的心思却时时为贾母一人:既讨黛玉的好儿,又向贾母承欢邀宠。
她看贾母的眼色,忽悲忽喜,"转悲为喜",简直是一位超级演员。脂现斋读到这里,情不自禁地喝彩道:"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走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 是的,一个完整的活生生凤姐儿先已藏在作者心里,写出来自然是跃然纸上的。
曹雪芹对凤姐儿这个人物,是从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式地进行塑造的,是从四面八方来写的,她是贾府的女"总理",这种特殊的地位和身份;使她与贾府的主仆上下,男女老少,各色人等,发生广泛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甚至与宫廷宦官、衙门官吏、寺庙僧尼也有来往。这就又使她处在各种矛盾冲突的漩涡中心,使她得到充分地表现;同时,她的性格也就从四面八方得到映照;这是凤姐儿这、人物形像写得特别成功的根本原因。
还在凤姐未出场之前,作者就借冷子兴之口向读者这样介绍她:"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后来,周瑞家的向刘姥姥这样描绘她:这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比是人都大呢。
如今出挑得美人儿似的,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他呢。 作者用画家的鼓染法,先画出这个人物的大致轮廓和主要特征,使读者心里隐然有一阿凤在;然后再通过一次次的具体描绘,使凤姐儿这一形像更加丰富饱满,栩栩如生。
曹雪芹对凤姐儿这个人物,可以说既爱又恨:爱她的才与貌,恨她的德与行。所以对她既有赞扬,又有鞭挞。
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爱憎态度,集中地体现在为她所写的"判词"和"曲子"中: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聪明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在这里、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作者对凤姐儿的聪明才智的欣赏,对她悲剧命运的惋惜和同情;这是无须讳言的。然而曹雪芹是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是严格演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去描写的。
照他的说法就是,"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所以他在塑造凤姐儿这一形像时,总是让她行其当行,言其当言,想其当想;而作者对她的态度,则是爱其当爱,憎其当憎。
正因为这样,凤姐的形像既生动又逼真。 聪明能干,是王熙凤的主体性格之-。
曹雪芹用许多笔墨描写她这一性格特点。她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