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稍的多音字组词和拼音
1、稍[shāo] 的组词:
稍许[shāo xǔ] 、稍微[shāo wēi] 、稍稍[shāo shāo] 、稍倾[shāo qīng] 、鞭稍[biān shāo]
2、稍[shào] 的组词:
稍息[shào xī] 、稍子[shào zǐ] 、花稍[huā shào]
稍的基本解释
稍[shāo]
本义为禾末,引申为略微 :稍许。
稍[shào]
〔稍息〕军事或体操的口令。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稍,出物有渐也。从禾,肖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稍,庄稼渐渐抽穗。字形采用“禾”作边旁,采用“肖”作声旁。
三、相关词汇解释
1、稍微[shāo wēi]
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放点糖就好吃了。~大意一点就要出毛病。今天~有点冷。
2、稍稍[shāo shāo]
稍稍休息一下。
3、稍倾[shāo qīng]
稍稍倾斜。
4、稍息[shào xī]
军事或体操的口令,命令队伍从立正姿势变为休息的姿势。
5、花稍[huā shào]
亦作“花绍”。谓装饰艳丽多彩。
2. 前字的拼音怎么拼的
前拼音:qián
基本信息:
部首:刂、四角码:80221、仓颉:tbln
86五笔:uejj、98五笔:uejj、郑码:UAQK
统一码:524D、总笔画数:9
基本解释:
1、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前面。前边。前方。面前。前进。前程。
2、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前。前人。前此。前科。前嫌。前言。前车之鉴。
3、顺序在先的:前五名。
扩展资料:
常见组词:
1、前后[qián hòu]
比某一特定时间稍早或稍晚的一段时间:国庆节前后。
2、先前[xiān qián]
“以前”可以用在动词后面表示时间,例如“吃饭以前要洗手”,“先前”不能这样用。
3、前边[qián bian]
方位词。前面。
4、往前[wǎng qián]
往昔,从前。
5、史前[shǐ qián]
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前时代。史前考古学。
3. 蜘蛛的拼音怎么写
蜘蛛的拼音:[zhī zhū]。
蜘的声母是zh,韵母是i,音调是一声;
蛛的声母是zh,韵母是u,音调是一声。
蜘蛛体长从0.05毫米到60毫米不等。身体分头**和腹部。部分种类头**背面有胸甲(有的没有),头**前端通常有8个单眼,排成2~4行。腹面有一片大的胸板,胸板前方两个额叶中间有下唇。
腹部不分节,腹柄由第1腹节演变而来。腹部多为圆形或卵圆形,有的具各种突起,形状奇特。
腹部腹面纺器由附肢演变而来,少数原始的种类有8个,位置稍靠前;大多数种类6个纺器,位于体后端肛门的前方;还有部分种类具4个纺器,纺器上有许多纺管,内连各种丝腺,由纺管纺出丝。感觉器官有眼、各种感觉毛和跗节器。
扩展资料
蜘蛛是许多农、林业害虫的天敌,在生物防治中起重要作用,保护和利用蜘蛛已成为生物防治的一项重要内容。
少数蜘蛛如黑寡妇(间斑寇蛛和红斑寇蛛)的毒液对人畜有害。狼蛛科的穴居狼蛛分布于欧、亚两大洲,在中国新疆常见。
到了19世纪中期后,蜘蛛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截止2011年12月31日,全世界共有蜘蛛110科3859属42751种(亚种)。由于全球地理条件、生态条件各异,蜘蛛的分布极不均匀。
这些蜘蛛大致可分为游猎蜘蛛、结网蜘蛛及洞穴蜘蛛三种:
第一类会四处觅食。
第二类则结网后守株待兔。
而人们作为宠物饲养的大多是第三类:洞穴蜘蛛。它们喜欢躲在沙堆或洞里,在洞口结网,网本身没有黏性,纯粹用来感应猎物大小。
4. 渐和微各自的拼音怎么写
渐 [ jiàn ]
1.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逐~。~进。~~。~次。~悟。~冉(逐渐)。防微杜~。
2.加剧:疾大~。
3.疏导:~九川。
[ jiān ]
1.浸:~渍。~洳(浸湿)。~染。~仁摩谊(用仁义之道感化教育人)。
2.流入:东~于海。
微 拼 音 wēi
释义
1.小,细小:细~。轻~。~小。~型。~观。~雕。~积分。~电脑。~量元素。谨小慎~。~乎其~。
2.少;稍:稍~。~笑。~调(tiáo)。
3.衰落;低下:卑~。~贱。
4.精深;精妙:~妙。精~。~言大义。
5.隐约;不明:~茫。~词(隐晦的批评)。
6.隐匿:“白公奔山而缢,其徒~亡”。
7.暗中察访:~行。
8.无,非:“~斯人,吾谁与归”。
9.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百万分之一:~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百万分之一)。
5. “垃圾”的拼音怎么写
“垃圾”的拼音是[lā jī]。
详细解释:
1. 脏土或扔掉的破烂东西。
宋 吴自牧 《梦粱录·河舟》:“更有载垃圾粪土之船,成群搬运而去。” 宋 吴自牧 《诸色杂货》:“亦有每日扫街盘垃圾者,每日支钱犒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我走近那城门洞一看,谁知里面瓦石垃圾之类,堆的把城门也看不见了。” 老舍 《龙须沟》第三幕:“杂院已经十分清洁,破墙修补好了,垃圾清除净尽了。”
2. 比喻腐朽没落的思想或事物。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五章:“每个民族几乎无例外地都需要清除私有制度以及它在观念上遗留下来的垃圾。”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当语言中充满了虚妄和垃圾,稍负一点责的干部就喜欢说一些漂亮的多义词,让人从哪个方面都可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