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亭,的繁体字怎么写,
一、亭的繁体字还是亭,写法如下:
二、释义:
1、亭子,一种有顶无墙一般只有一间的建筑物。多建在公园里:凉~。
2、像亭子的小房:书~。
3、古又同“渟”。
4、代设在边塞观察敌情的岗亭
5、像亭子的小房子 。
6、养育 。
7、停止。同“停”
8、适中,均衡
9、直。姿势挺立的或笔直 。
10、正
三、相关组词:
亭亭 亭午 亭匀 报亭 长亭 凉亭 岗亭
书亭 商亭 话亭 亭子 邮亭 亭毓 亭堠
扩展资料:
一、字源解说:
造字本义:名词,古代设在路边、供旅客歇宿的有顶无墙的小型简易建筑。
文言版《说文解字》: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楼,从高省,丁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亭,路边可以让百姓行人安定歇息的建筑。亭上有楼,因此字形采用有所省略的“高”作边旁,采用“丁”作声旁。
二、词组释义:
1、山亭[shān tíng]
泥制风景建筑人物等小玩具的统称。
2、亭隧[tíng suì]
亭燧。
3、亭长[tíng cháng]
战国时,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
4、戎亭[róng tíng]
边境哨所。
5、龙亭[lóng tíng]
即香亭。结彩为亭以盛香炉。也称香舆、香车。
2. 淇的繁体字怎么写
“淇”的繁体字是淇,笔画顺序是点、点、提、横、竖、竖、横、横、横、撇、点。
汉字:淇
拼 音 :qí
部 首: 氵
笔 画: 11
五 笔: IADW
释义 :〔~水〕水名,源出中国河南省淇山,流入卫河。
详细释义:
1.水名。又名“淇河”
淇,淇水出河内共北山,东入河,或曰出隆虑西山。——《说文》
2.古为黄河支流,自河南省林县东南曲折流至今汲县东北淇门镇南入黄河。
3.古州名 。今县名。在河南省。
4.山名。又名“北山”、“大号山”、“沮洳山”等,为淇水所出。
5.泛指积水、积雪。
组词:
1. 淇溪[qí xī] 即 淇水 。
2. 淇园[qí yuán] 古代 卫国 园林名。产竹。在今 河南省 淇县 西北。
3. 淇卫[qí wèi] 箭竹名。
4. 淇澳[qí ào] 见“ 淇奥 ”。
5. 淇洹[qí huán] 即淇园。
3. 策繁体字怎么写
"策"繁体字是"策",他是繁体和简体是一样的。
策拼音:cè
部首:竹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12画
基本解释:
策cè(ㄘㄜˋ)
1、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
2、鞭打:策马。鞭策。
3、激励,促进:策动。策勉。
4、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策。
5、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6、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策论。策问。
7、杖:策杖。
8、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
9、计谋,主意,办法:上策。献策。决策。政策。策划。束手无策。
10、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
11、姓。
详细解释:
【名】
(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whip〗
軓前十尺而策半之。——《考工记·舟人》
则仆执策立于马前。——《礼记·曲礼》
【动】
用鞭棒驱赶骡马役畜等。引申为驾驭〖whip〗
将入门,策其马。——《论语·雍也》
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汉·晁错《论贵粟疏》
策之不以其道。——唐·韩愈《杂说》
又如:鞭策;策马(鞭马);策马飞舆(驾马车疾行)
督促;使进步〖instigate;stirup〗。如:策厉(督促勉励);策进(促进)
组词以及造句:
策动:cèdòng
〖whipanddrive〗∶鞭策驱动
〖machinate;seton;engineer;goad〗∶谋划鼓动
策动闹事
他在策动一些人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