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边疆将士们苦寒生活的诗句是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作品信息 【名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年代】唐代 【作者】岑参(约715年—770年) 【体裁】七言古体诗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sàn)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qīn)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 )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1.武判官,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2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晒干后变白. 3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4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5珠帘:以珠子穿缀成的挂帘. 罗幕:丝织帐幕.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6狐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 7锦衾(qīn)薄: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8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9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 10瀚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 11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12惨淡:昏暗无光. 13中军: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 14饮归客:宴饮回去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15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16辕门:军营的大门,古时行军扎营,以车环卫,在出入处用两车的车辕相向竖立,作为营门,故称辕门. 17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 18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19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20罗幕:用丝织品做的幕帐. 21控:拉开弓. 22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附注:1“百丈”一作“百尺”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并不是真的指春天来了,梨花开了.而是雪挂在枝头,看着好像春天梨花盛开的景象.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色的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好像千万棵树都开满了洁白的梨花.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 将军的弓都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编辑本段]诗词鉴赏 分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一层:写大雪纷飞的奇丽景象. 西北早雪,来势突然,一时风雪漫天.“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八月飞雪,已觉惊奇,而笔锋一转这“忽如一夜春风来”,更让人惊奇,而接着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写雪景,更是叫人惊喜而拍案叫绝.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是为千古名句.这个比喻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像,创造了一个瑰丽的、富有诗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新奇的比喻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第二层:用反衬写法写雪天的奇寒. 风雪肆虐,“散入珠帘湿罗幕”,在帐内的主帅穿皮衣盖锦被尚且不能御寒,而在帐外守卫的官兵之寒就更不待言了.“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更进一步突出奇寒叫人难以忍受.这一方面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之艰苦,另一方面反映了戍边战士抗严寒斗风雪的豪迈气概.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第三层:用夸张笔法总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图景. 诗人放眼雪原,一幅壮阔的立体的雪原图呈现在眼前:冰雪覆盖在茫茫大沙漠上,冰凌纵横交错;漫天浓重的阴云低垂.“百丈”“万里”是夸张写法,突出了奇寒,也暗喻行路难之意,在如此寒天送别,自有一番难言之情——我愁云才愁,为下文送别做铺垫. 以上为第一部分:描写漫天大雪中边塞酷寒的奇丽景象.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第一层:写军中设宴饯别. 各种乐器助兴,气氛热烈,友情洋溢.这些乐器充满异域情调,更添征人的悲壮情怀.帐内宴饮的热闹场面,热烈气氛,更衬出帐外之苦寒,如此大风都吹不动红旗。
2. 传说中的“判官”是干什么的
神仙之说,本来属于虚妄无稽之事,所自何来,做了何事,又向何去,大多数无法考证无法深究。
然而,形诸史料流于传说,偏偏却言之凿凿,令人不敢生疑。在晋东南一带曾广受崇拜的崔府君就是极明显的一例。
虽然,其人存与不存尚有争论,雍正年间《长子县志》记述崔府君庙时,就说这个县令“唐史不载”,对其真实性有所怀疑,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王颋更撰文称,今天的崔府君,来源有三,东汉的汲县县令崔瑗(字子玉)、唐朝轶失姓名的滏阳县令崔某以及传说的长子县令崔珏,香火崇奉各有地域,到元朝三者才混淆起来,到明朝时,其传说大致固定,成为与三者都有联系,但决然不同的神仙———可见纯为虚构了。 崔县令的神奇本领 虽是虚构,但崔府君的确是一个极有影响的神灵。
府君,是一地长官的尊称。崔府君,名珏,字子玉,号元靖,是乐平(今昔阳县)人,父崔让,母刘氏,生于隋开皇五年(585年)六月初六,唐贞观七年(633年)入仕,做过长子、滏阳县令等,有善政,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卒,年六十四。
这份简历,综合多种说法而来,还有些说法说崔珏是祁县人的,说他贞观元年入仕的等等,好在大致相同,似乎可以看作些许细节出入,在其余历史人物身上多有发生,实属寻常。而不寻常的,是这份简历背后的事迹———说是神迹可能更恰当一些。
崔珏的出生就大不普通。相传,其父崔让50岁尚未生子,乃祷于北岳,夜梦神人持双玉命其妻吞食,遂生崔珏。
这还只是生前的神异,做官后更令人惊讶。 长子县至今还有崔珏为县令时的传说。
说境内有虎伤一老妪子,老妪孤苦无依,就告到了县衙。崔珏即命人持公文诉于山神庙,老虎便乖乖出来跟着公人到了县衙,崔珏以啖食人命判它的罪,老虎当场触阶而死。
据说,长子县发鸠山上,至今还有“伏虎处”、“拴虎石”和“黑虎庙”等遗迹。不过,触阶而死也许并不能令听者满意,传说慢慢被改编,富有人情味儿的细节被充实进来,成为崔珏判老虎奉养老妪,老虎乃不断地将野物叼至老妪门前,以为生计,一直到老妪死去。
河北省滏阳是崔珏的另一个任所,传说当时县内有河泛滥,崔珏就设祭坛祷告上帝,不久一条巨蛇浮出水面而死,河水也退去了。也就是在滏阳任上,有一天,崔珏正与人下棋,忽然从天上下来几个持节的黄衣人,说奉上帝的命令,召崔珏为磁州(滏阳县为该州管辖)都土地。
旋而去世。 这些事迹都记载在明朝王世贞所撰的《列仙全传》中,称道崔珏“昼理阳间,夜断阴府……发摘人鬼,无异神明”。
传说中,宋朝的包拯也有这样的本领,死后被封为阎罗王。如此看来,崔珏被封为土地,官还嫌小了点。
所以,在民间,崔珏是地府判官的说法更为流行。 崔府君的上层路线 传说中,地府有四大判官。
除了崔判官外,还有一位陆判官赖蒲松龄《聊斋志异》而为人所知,其余两位姓名事迹皆不存。而崔判官之所以香火鼎盛,千年不坠,若深究起来,可能是崔珏善于走上层路线。
明朝的《西游记》中有唐太宗游地府的故事,也许来自一篇名为《唐太宗游冥记》的变文,专家分析,这篇变文最早有可能产生于武则天天授时期,上世纪初它被发现于敦煌藏经洞。故事说,唐太宗被他的兄弟建成、元吉告到地府,崔判官竭力为其脱罪,并擅改书册,为唐太宗添寿十年。
变文中崔判官见了唐太宗一副谦恭惶恐之貌,乃至猥琐卑下乞求官职,先不用说削了地府的体面,徇私枉法更令人不齿———然而,一直到明朝被引自《西游记》,故事模式并无改变,也可见古时中国人对法制的淡漠,以及在正义的幌子下对强权的妥协了。但也因此,崔判官被封为“蒲州刺史兼河北廿四州采访使,官至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
也许读者会有疑问,为什么死于贞观二十三年的崔珏,之前就在地府任判官,这还是前面所说的,崔珏能昼断阳间,夜理阴府。到了死后,崔珏自可一心一意当神仙了。
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唐玄宗惊恐万分,一直往南跑。这时,崔珏又出场了。
有天,他给唐玄宗托梦说:“陛下勿恐,贼当自灭。”果不其然,安史之乱平息了。
唐玄宗念他报信有功,封为灵圣护国侯。 报信封侯,令崔珏尝到了甜头,为皇帝奔走起来更不遗余力。
北宋末,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康王赵构(即宋高宗)要北上媾和,途次于崔府君庙,掷珓占卜吉凶,崔珏显灵,阻止了其北上,遂得偏安百余年(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其次,还有“泥马渡康王”的传说,赵构要逃回南方,后有追兵,前边又被滏阳河所阻,彷徨无计之时,一老人为其准备好了马匹,渡过了河,问老人姓名,说是崔府君,再看马,俨然是泥马。
有了这样护驾的功劳,崔珏自然恩遇非常,淳熙年间,宋孝宗秉宋高宗命,封其为“护国显应兴圣普佑真君”(《南渡记》记载)。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这宋孝宗的降生,据说也是崔珏的安排。
孝宗本是宗室子,非高宗亲生。一日,其母梦见绛衣神人自称崔府君者,抱一只羊给了他,并说“以此为识”,然后就怀孕了。
高宗听说后,认为此子必非寻常,就接到宫中抚养,这才有了以后孝宗的继位(熊克《中兴小纪》记载)。 以上几件事情,仅仅是。
3. 传说中的“判官”是干什么的
远古时期,巫 妖 人三族生于洪荒,巫妖两族强势,两族对立,人族由女娲所造,无人庇护,被巫妖两族视为猎物。
后来巫妖大战,妖族几近灭亡,太一身死,鲲鹏远逃,妖族所立天庭被灭。而巫族也差不多灭族,十二祖巫几乎全部身死,生者被妖族打压,无立身之地。
后来后土以身化六道轮回,巫族才有立身之所。阎王 判官 皆为巫族之人。
执掌地府,管理六道轮回,依附后来所立的天庭,却无强势之人庇护,所以后来的孙悟空 沉香 等人杀上地府,地府都毫无办法。地府里判官执掌判官笔判人生前善恶,阎王执生死簿判人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