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村居古诗怎么写
村居⑴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2. 古诗《村居》改写作文
古诗《村居》改写春季的一天,高鼎出门散步,看见小草早已探出了嫩绿的小脑袋。
先长出的小草摇摇摆摆,像是在召唤其它的伙伴。空中传来几声黄莺的啼声,高鼎抬头一看,有两只黄莺正在相互追赶,玩耍嬉戏。
这正是阳春二月,高鼎来到堤岸上,欣赏着美丽的春景。这时,有几根柳枝轻轻地碰了他几下。
高鼎抬头一看,发现身边的一棵柳树,正在用它嫩绿的枝条抚摸着堤岸。高鼎又走了几步,发现前面越来越模糊——原来是水泽和草木蒸发的水汽,烟雾般的凝聚着,他如置身于仙境一般。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了,他们一路上也没怎么耽搁,回来得特别早。孩子们回家之后,又连忙拿起风筝迅速跑出门来,趁着浩荡的东风,快活地放起了风筝。
这时,诗人高鼎也跑过去凑热闹,说:“能不能加我一个?”那些孩子都同意加上高鼎。于是,高鼎和孩子们快活地玩儿起了放风筝。
天黑了下来,孩子们都依依不舍地收了风筝离开了,高鼎也有些不舍——因为他好久都没有这么开心地玩儿过了。回到家,他便写下一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题为《村居》。
高鼎看着这首诗,又想起了今天放风筝的情景,情不自禁地笑了。因为,他今天太开心了。
3. 村居的古诗
村居⑴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作者]
高鼎(生卒年不详),字象一,又字拙吾,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诗人。
[译文]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后两句叙写了儿童 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