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怎么读怎么写拼知道
先记熟汉语拼音声母和韵母的读音,然后再将字母组合起来拼读要注意标声调。
24个韵母:
单韵母6个:a、o、e、i、u、ü。
复韵母9个:ai、ei、ui、ao、ou、iu、ie、ue、er。
鼻韵母5个:、an、en、in、un、ün。
后鼻韵母4个:ang、eng、ing、ong。
整体认读: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整体认读发音与不整体发音不同)。
扩展资料:
发音方式:
“前音(声母)轻短后音(韵母)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拼音时要牢记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声母n及零声母与开口呼、齐齿呼、撮口呼都有拼合关系。
声母f、g、k、h、zh、ch、r、z、c、s只同开口呼、合口呼相拼。
声母j、x、q只同齐齿呼、撮口呼相拼。
拼音声母b、p、m、d、t不同撮口呼相拼。
开口呼、合口呼韵母同除去j、q、x外的其他声母都有拼合关系。
撮口呼韵母只同j、q、x、n、l及零声母有拼合关系。
拼音时还要注意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音值。要读声母本音,不要念呼读音(教学中,在声母后面配上不同的元音,而发出的音叫呼读音);要把韵母作为一个整体来读,不要把韵头、韵腹、韵尾分解开再临时拼合;要看清调号,读准调值。
2. 是什么意思,的拼音怎么写,怎么读
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传教,为了学习中国的文字,便尝试采用他们国家的罗马字作为拼注汉字声韵的符号,这是中文以罗马字来拼注的开端。
罗马拼音的发音跟我们用的汉语拼音有点不一样——在罗马拼音里,e 读 A ;su 读 si ;si 读 xi ;r 是汉语拼音里的 l ;ti 读“七”;tu 的发音在“次”和“粗”之间;n 是鼻音,放在词末时起的作用相当于英语词末的ing,常常构成汉语拼音中ang、ing、eng、ong之类的发音。罗马音里的e是汉语拼音的ei,同样ke就是kei,以次类推,以e结尾的全部要读成ei,还有以o结尾的,比如ko就是汉语拼音里的kong,依此类推以o结尾就要把o念成ong,还有罗马音的shi在拼音里其实是xi,chi应念成qi,tsu念cu,hu在拼音里其实是fu,yu是you,最后罗马音里以r开头的都要念l,比如ra就念做la,等等。
中国大陆目前使用汉语拼音,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等也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
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中国大陆在此之前也使用罗马拼音。
目前一些使用罗马拼音的国家或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和其他地区的部分海外华人等等。
3. 以为的拼音怎么写
以为的拼音是yǐ wéi。
释义:指作为,用作;“以之为”的省略形式;犹言让他(她)做;把它作为。通常在口语之中,“以为”作主观动词使用,意为按照自己的想法事物会如何发展,但最后并没有如此。
引证释义:秦牧《序》:“我以为这些事情,都有告诉旁人的价值,这才动笔写它。”
扩展资料:
近义词
一、认为 [ rèn wéi ]
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
引证释义:茅盾《子夜》八:“ 冯云卿苦笑着,认为这是一句普通的应酬”。
二、合计
[ hé jì ]
合在一起计算。
[ hé ji ]
1、盘算。
2、商量。
引证释义:老舍《骆驼祥子》十一:“你是明白人,自己合计合计得了。”
4. 是什么意思,的拼音怎么写,怎么读
◎ 【与】【yǔ】〈动〉 (1) (会意。
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与”,从与,从舁( yú),共同抬起,与,给予。
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2) 同本义 [give grant;offer] 与,赐也,通作“与”。
——《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与虎添翼(给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给力量或才能很强的以助力,使其更强) (5) 交往;交好 [get along with;be friendly with] 孰能相与无相与。
——《庄子·大宗师》。释文:“犹亲也。”
生与来日。——《礼记·曲礼》。
按,犹交也。 (6) 又如:相与(彼此往来;相互) (7) 奖赏 [reward] 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则民学问。
——《商君书》 (8) 又如:与奖;与津贴 (9) 帮助;援助 [help]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国策·齐策》。
注:“犹助也。” 匈奴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困亡之时也。
—— 汉· 桓宽《盐铁论》 (10) 又如:与助(赞助);与点(谓孔子赞赏曾点的想法。后用以指长者的赞助) (11) 随从;随着 [follow] 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
——《国语》 (12) 又如: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与世沉浮(随波逐流);与时偕行(变通逐时) (13) 合乎 [conform with]。如:与人(合乎民意者得人心);与地(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与天(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 (14) 等候,等待 [wait]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15) 如:岁不我与 (16) 允许 [permit]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论语》 (17) 又如:与告(准假) (18) 交付,偿还 [pay]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 (19) 又如:与利息 (20) 亲近 [be friend with] 公先与百姓而藏其兵。
——《管子》 ◎ 【与】【yǔ】〈名〉 (1) 党与;朋党 [clique] 与,党与也。从舁从与。
与声。——《说文》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史记》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2) 盟国,友邦 [allied country]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
——《荀子》 (3) 又如:与国(盟国;友邦) (4) 类;同类 [kind] 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光节而已,少曲与焉。——《国语》 ◎ 【与】【yǔ】〈介〉 (1) 跟;和;及 [with;to] 与臣而将四矣。
——《战国策·魏策》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与城为殉。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这所房子与你刚才看过的那一所完全一样 (3) 为,替 [for]。
如:与我想想 (4) 离开 [from]。如:与世隔绝;与众不同 (5) 对于;于 [to] 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 【与】【yǔ】<连> 和;同 [and]。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 ◎ 【与】【yǔ】〈助〉 (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
吗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 【与】【yù】〈动〉 (1) 参与 [take part in]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礼运·大同》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
(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在字汉语拼音怎么写
zài
在的解释
[zài ]
1.存,居:存~。健~。青春长~。
2.存留于某地点:~家。~职。~位。
3.关于某方面,指出着重点:~于(a.指出事物的本质所在,或指出事物以什么为内容;b.决定于)。~乎。事~人为。
4.表示动作的进行:他~种地。
5.介词,表示事情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逃。~望。~握。~理。~朝(cháo)。~野。~世。
6.和“所”连用,表示强调:~所不辞。无所不~。
6. 遍的拼音怎么写
一、遍的读音:biàn
二、遍的组词:遍问、遍历、遍叠、遍处、溥遍、识遍处、漫山遍野、遍体鳞伤、尸横遍野。
三、遍的基本字义:
1、全面,到处。
2、量词,次,回。
扩展资料
一、笔画顺序:点、横折、横、撇、竖、横折钩、横、竖、竖、点、横折折撇、捺。
二、笔顺图解:
三、词语解释:
1、遍问 [ biàn wèn ]
到处询问。
2、遍历 [ biàn lì ]
所谓遍历,是指沿着某条搜索路线,依次对树中每个结点均做一次且仅做一次访问。
3、遍叠 [ biàn dié ]
指大型套曲中的乐曲次序。
4、遍处 [ biàn chǔ ]
到处;处处。
5、识遍处 [ shí biàn chǔ ]
以胜解力,系念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