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有关写错别字的小评论
评论:错别字与文化的丢失
“羊羯子”这个词我们经常可以在街边的幌子上看到,也许是认为这道吃食是羊身上的一个部位,所以就想当然地写作了“羊羯子”。查过字典我们才得知,“羯” 原本是少数民族的称谓,指的是匈奴族中的一支,即使有“羯羊”一说,但与我们吃的羊的大梁骨,在意思上大相径庭。
这道菜的正确写法应该是“羊蝎子”,指的是羊的脊椎骨,因为形状像蝎子的尾巴,所以得名。其实,不要小看了这些日常的错别字,在语言学当中,古老的地名、菜名就像目录索引一样记录着岁月的变迁,文化内涵之丰富令人惊叹,而人们的这些看似不经意的错误,有可能造成的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歧义。
说来,“羊羯子”的错误容易纠正,因为“羯”与“蝎”不同音,而且这两个字当中,认识“蝎”的要比认识“羯”的人多。据说“羊羯子”这个错还是一位比较有名的书法家出的,因为吃着好吃,就欣然为店家题字,将“蝎”写作“羯”,实在是掉书袋没有掉好。
与之相比,我们看着“千安万谢”、“怠答不理”、“急赤白脸”、“前不着村,后不着甸”等等这些词语时觉得眼生,甚至认为这些词当中的“安”、“怠”、“赤”、“甸”用错的时候,这些谬误就危险了。因为这至少说明,这些词语的文化内涵,在我们习惯性地用错当中逐渐丢失了。现在“千恩万谢”、“待答不理”、“急扯白脸”、“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用法已经被认可,而“安”、“怠”、“赤”、“甸”这几个关键性的、而且对理解词义有重要指导作用的字,却在无数次的语言文字规范当中被抹掉了。
追踪溯源,“千安万谢”,是给对方请一千个安,道一万声谢,表示非常感激,而不是对别人给的一千个恩,道一万声谢;“怠答不理”的“怠”字,是“怠慢”的意思,表示懒得回答;“急赤白脸”,是表示把白脸急成了“红脸”,而不是把白脸“扯”下来;“村”和“甸”都代表地方,甸子为有水的地方,“村”和 “甸”,都是有人住的地方,如将“甸”写成“店”,既与村不配比,在意思上那种荒郊野外、孤立无援的程度也会减弱许多。
在过去,秀才的书读得好不好,其中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就是识字多不多、字写得好看不好看,所以读错或写错字,更是非常丢人的事情;而现在的人读字、写字都不讲究,却也不耽误著书立说;从前村里的老学究认字颇多,读起来也毫不含糊,但知识的总量和视野的广度,比起现代读书人来就差得远。说到这儿,想起那本《石破天惊逗秋雨》来,面对金文明的一再挑错,余秋雨始终一言不发。这也的确无话可说,露怯就已经无可奈何,而露了怯又叫人抓住,就更是无可奈何的事了。
语言的发展变化遵循的是“约定俗成”的原则,也就是大多数人说了算。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公共传媒的作用,“约定俗成”的漫长过程被大大缩短了,再加上广告用语的“混淆视听”,所以面对扑面而来的错别字,人们只有嗟叹文化的滑坡了。
2. 作文字迹潦草的评语100字
17. 字迹龙飞凤舞,大概你想当草书书法家吧? 〔雍庆/评改〕
18. 错别字太多啦,像烧饼上的芝麻一样,能不能争取把芝麻从烧饼上拍下来呢? 〔丁逸珊/评改〕
19. 字写得很挤,你不怕把它们热出毛病来? 〔戴小文/评改〕
20. 丢字现象严重,我猜想你是不是雨天常打破伞? 〔丁逸珊/评改〕
21. 内容如同秋天的枯树叶,干巴巴的,这样人家怎么会愿意读呢?多看课外书,保证明年春天枯叶又变得碧绿碧绿的。 〔娄维/评改〕
22. 错别字多得像马蜂窝……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怎么还可以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呢?你的字典是不是在睡觉? 〔娄维/评改〕
23. 本文内容生动,读了感觉像刚吃过一块鲜奶蛋糕一样,令人回味。 〔丁逸珊/评改〕
24. 动作写得很少,像秋天的枝头,一片叶子也没有。 〔宋佳佳/评改〕
25. 你的句子是缸里的死金鱼,一点也不鲜活。 〔侯秀云/评改〕
26. 标点打得规规矩矩,如光滑的地板砖一样。 〔丁逸珊/评改〕
27. 缺点是字不美观,像鸡找食吃时东扒扒西啄啄留下的印子。〔作文高手――时雷 评〕
28.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太长了,比一条金鳞巨蟒还要长呢。〔作文大王――严福玲 评〕
29. 全文没有优美词句,好似一个人光头,没长一根头发。〔作文大王――刘妍 评〕
30. 习作中的错别字,一卡车都装不下,简直吓死人。〔作文明星――乔宇 评〕
31. 人物说话没有表情,好像一直板着脸和人家对话。〔作文明星――刘瑞 评〕
32. 本文标题一般,犹如一张干燥的宣纸,缺少滋润的感觉。〔作文大王――严福玲 评〕
33. 全文语句流利通畅,恰如一条丝巾,摸起来十分光滑。〔作文大王――汪艳 评〕
34. 作文废话不少,仿佛胖子身上的脂肪一大堆。〔作文尖子――营婷婷 评〕
35. 标题具有吸引力,像一块磁铁,吸引了读者的目光。〔作文明星――周雪敏 评〕
36. 文中错别字很多,像癞蛤蟆身上的斑点,令人恶心。〔作文尖子――李静 评〕
37. 人物对话时脸部表情没有描写,难道他们是用橡皮泥捏出来的吗?〔作文大王――严福玲 评〕
38. 习作中丢的字加起来,能垒成一座高山,以后细心点好吗?〔作文明星――周芳华 评〕
39. 许多词语用得不太合适,就像一个人的手长到了脖子上一样,让人看了不舒服。 〔丁逸珊/评改〕
40. 句子读起来非常流畅自然,仿佛炎热的夏天,喝了一瓶冰凉的冰镇汽水,痛快极了。 〔雍庆/评改〕
41. 内容干干的一层皮,剥了皮,里面没有血没有肉,别人看了怎会不难受? 〔何凡/评改〕
42. 那句比喻很精妙,比一只聪明的狐狸想出的点子还要绝。 〔许娅蓉/评改〕
43. 丢标点现象严重,总共丢了个,你是不是很喜欢把标点当饭吃? 〔娄维/评改〕
3. 小学三年级学生写作文错别字多怎么办写作
对于这样的情况可各案处理!
但我觉得再好的文章有错字都是败笔。不要姑息。让他记住这些错,下次不再写错!
如果这个学生的文章写的真的不错,那些字都是很低级的错别字,是应该写对而没写对的那种.可以照样扣分,并事后让他把正确的改回来。可以适当罚抄!
如果是一些大家都容易写错,就应该让他自己查找字典,并向全体同学讲解。记得小学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就用了课上20分钟时间专门讲解“再接再厉”的厉,因为很多人都写成了奖励的励。老师从这个成语的来源一直讲!之后效果很好。让学生试着自己朗读自己的作文,他就会发现了
不过你要试着给所有的孩子这样的时间和机会
另外鼓励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的作文,互相改错和写评语
或者在别人的文章后面写下自己的感触和体会,时间久了不仅能解决错别字问题,还可以让大家的作文本变得丰富多彩
4.
小议荧屏错别字
语文是感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美,是一种思考后的蜕变,彷徨后的历练,博采后的惊羡,重塑后的经验。这是鲁迅说的一句话,但是在现今社会中也不见得全对,因为荧屏中的出错率大大超越了你的想象!“我搞了一辈子的语文,现在怎么听不懂也看不懂中文了呢?”这是中山大学的一位教授发出的感慨。 是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严重的“病毒”已经流入了我国,这种病毒就叫做错别字。街头上、报刊上、影视上、广告上……错别字处处可见。
网络聊天时错别字满天飞,广告语中运用别字甚至成了时尚:“你这银(人)特好。”、“就酱(这样)子8(吧)”、“这是虾米(什么)呀?”渐渐地,我们开始习惯并纯熟地运用错字,甚至觉得索性将错字“转正”…… 为了简便,易懂,许多新新文字被“开发”出来了,大多都是用数字来替代汉字,像什么“9494、88、8484”等等,都被“开发”出来了,意思就是:“就是就是,再见,不是不是”。这些新新文字因为书写简便,而受到推崇。特别是青少年,随便就可以说出一长串新新文字,可以说都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了,甚至一些人都将这些当成了习惯,在举手投足之间,都无不存在,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着这些新新文字,成为了新的一族。
从一方面看,这些“新新语言”也充分展示了我国丰富的语言文化,让大家一目了然,省时,省力,又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在另一方面看来负面影响的确很大!不仅误人弟子,而且久而久之有些成语也会被遗忘!
近几年社会上存在着一种不良现象:写错别字。尤其是在电脑、电视荧屏上出现错别字特别多。经过调查,5天之内就调查出错别字20多万个。比如:在语文书上,好像的像是有单人旁的,而在电视机前影视片上出现的却都为“好象”这使小学生们百思不得其解。
在电视广告上帽子公司所做的广告是“以帽取人”,衣服广告是“衣衣不舍”,食品广告是“今今有味”,银行广告是“钱途无量”,钢笔广告是“一笔勾销”,墨水广告是“墨墨无闻”等等。如今这样的错别字是随处可见。这种不良现象影响着全人类。也许,有人会认为写一两个错别字无伤大雅,无碍大观。但是这是个多么严重的问题现在,许多小朋友更本就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并且他们学习能力强,过不了多久就将这些记住了,这样他们就会不断运用这些错误的知识,用久了后自然而然就牢记在脑海之中了,随后又把这些当作是习惯来用,这不是很可怕的吗?
也许只是偶尔在视屏制作过程中写错了一个字,上了电视,这只是一个不经意,也许就会让我国流传千年的文化被玷污了。反过来想想如果 司马迁若是在《史记》中写了两个错别字会如何呢?我看决不是什么著名的文学家。留给后人的将是扑朔迷离的千古之谜!
其实如果每个编辑的人多注意一下,那么,错别字将无外藏身。治错别字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从小养成不写错别字,杜绝错别字,多在意一些,那么错别字绝对不会出于你手!
然而,坚决捍卫汉字尊严的人们坐不住了,他们要向错别字和写错别字的人宣战!这几个事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而更多的错别字还没有人发现。让错别字消失吧!否则带来的影响以及麻烦便会愈益增多,困扰我们的生活。为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共同努力,将错别字消灭吧!快把这场大火被扑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