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踯躅还可以怎么写
同 踟躇(chí chú)
踯躅 zhí zhú,意思是以足击地,顿足;徘徊不进貌;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
基本解释
徘徊不前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始踯躅于燥吻。——《文选》
用脚踏地
立踯躅而不安。——宋玉《神女赋》
虫踯躅不受制。——沈复《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
古代等同于“彳亍”“,“踟躇”(chí chú)。
2. 踯躅怎么读是什么意思等答案啊.踯躅怎么读是什么意思等答 爱问
踯躅zhízhú 形容慢慢地走,徘徊不前,同踟躇。
踯躅 (1) [pace up and down;loiter around]∶徘徊不前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始踯躅于燥吻。
——《文选》 (2) [tread]∶用脚踏地 立踯躅而不安。——宋玉《神女赋》 踯 徘徊 [pace up and down] 踯于六闲。
——《视学及士习文体策》 又如:踯跼(徘徊不进的样子) 蹬踢 [treadle and kick] 喜则齐鼻,怒则奋踯。——唐·柳宗元《牛赋》 又如:踯踏(蹬踢跳跃) 躅 zhú 足迹 [foot mark;rack] 躅,蹢躅也。
从足,蜀声。——《说文》。
按,迹也。 三辅谓牛蹄处为躅。
——《一切经音义》引《汉书叙传音义》 企望尘躅。——《尔雅序》 尘游躅于蕙路。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 又如:躅路(行走的足迹) ---------------------------------------- 花名: 杜鹃花:花中西施 别名: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金达莱 、山鹃 通常踯躅花特指---黄色野生杜鹃,而通常人工栽培的杜鹃是没有黄色的(仅有白、红、粉、紫)。 记得日本汉字里,杜鹃花就是两个汉字——“踯躅”,大约是从山踯躅这里借去的。
山踯躅之名,也有来历的,翻了家里的清刻本《本草纲目》,这样说:“羊食其叶,踯躅而死,曾有人以其根入酒饮,遂至于毙也。”踯躅,就是徘徊。
所以,杜鹃花也叫山踯躅,或者是羊踯躅。 山踯躅花瓣入口酸甜,味道很不错,可惜只能尝个一两口,因为我想谁都不愿变成一头踯躅的羊。
据可靠说法,山踯躅和曼陀罗花一样,也是古代蒙汗药之源。
3.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翻译为什么意思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女孩含羞不语多么秀丽,她在城脚边等我相见
心仪的人儿怎不出现,我方寸大乱满心疑猜
女孩含羞不语浅笑嫣然,将朱红苇管交在我手间
苇管遍体朱红光采熠熠,我爱女孩天然娇研
自从乡郊赠嫩茅表白,愈见红管美丽非凡
苇管或许本无何艳美,佳人手赐怎不教人神迷目眩
释:
静女的静,书释为娴雅安详。然直接作此译,便如将女孩唤作女人,无论如何形容其美,多少有些不伦。我喜欢的“静女”是娴静,贞静的感觉,一个女孩在那里立止,微微笑着,不言语,拿眼光向面前的人扫一过,旋又收回去。。静是神气,静->沉默->不语->含羞,女孩因初感爱恋而害羞不语,我以为这是一种可爱的心情和神仪。因此想法,所以抛了“娴雅安详”或“贞静”的现成的形容语,而从“含羞不语”译。若有不周,权以“戏作文笔,无须严谨”自剖罢了。
4. 自出机杼,不忮不求,踯躅 ,是什么意思
成语词条: 自出机杼
成语发音: zì chū jī zhù
成语释疑: 机杼:本指织布机上的筘,织布时每条经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比喻心思、心意。比喻写文章能创造出新的风格和体裁。
成语出处: 《魏书·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成语示例: 做文章原要~,自行发挥,不是迎合他人的嗜好。(《晚清文学丛钞·黄绣球》第七回)
(其中~代表本词条:自出机杼)
不忮不求
不忮不求 ( bù zhì bù qiú )
解 释 指不妒忌,不贪求。
出 处 《诗经·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郑玄笺:“我君子之行,不疾害,不求备于一人,其行何用为不善。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表示不嫉妒,不贪求
示 例 南朝·梁·萧统《序》:“~者,贤达之用心。”
踯躅 就是羊踯躅 一种植物
羊踯躅
羊踯躅rhododendronmolle
又名闹羊花、黄杜鹃、黄色映山红。为杜鹃花科落叶灌木,高1-2米。老枝光滑,带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短,被毛;叶片椭圆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先端钝而具短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向上微弯的刚毛。花多数,成顶生短总状花序,与叶同时开放,花金黄色,花冠漏斗状,外被细毛,先端5裂,裂片椭圆状至卵形,上面一片较大,有绿色斑点,花期4-5月。
羊踯躅的花含毒性成分梫木毒素和石楠素。叶含黄酮类、杜鹃花毒素、煤地衣酸甲酯。其味辛,有毒。有镇痛、驱风,除湿功效。可治风湿顽痹,伤折疼痛,皮肤顽癣等症。并用作手术麻醉。
内服:煎汤,1-2分;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擦。
又名:玉支(《别录》),羊不吃草(《本草拾遗》),黄杜鹃(《本草蒙筌》),黄踯躅、羊不食草(《纲目》),南天竺草(汪连仕《采药书》),黄色映山红(《纲目拾遗,),搜山虎(《草药图》),影山黄、八厘麻、出山彪、坐山虎、山枇杷、黄稻节柴、黄株标、大叶株标。
落叶灌木,高1~2米。老枝光滑,带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短。被毛;叶片椭圆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先端钝而具短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向上微弯的刚毛,幼时背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花多数,成顶生短总状花序,与叶同时开放;萼5裂,宿存,被稀疏细毛;花金黄色,花冠漏斗状,外被细毛,先端5裂,裂片椭圆状至卵形,上面一片较大,有绿色斑点;雄蕊5,与花冠等长或稍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5室,外被灰色长毛,花柱细,长于雄蕊。蒴果长椭圆形,熟时深褐色,具疏硬毛,胞间裂开,种子多数。细小。花期4~5月。果期6~7月。
常见于山坡、石缝、灌木丛中。分布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贵州等地。
释名:黄踯躅、黄杜鹃、羊不食草、闹羊花、惊羊花,老虎花、玉枝。
气味:(花)辛、温、有大毒。
主治:1、风痰注痛。用羊踯躅花、天南星,一起生捣作饼,蒸四、五遍,以衡布袋收存。用时取焙为末,加蒸饼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温酒送下。腰脚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饭反服。
2、风湿痹痛(手足身体收摄不遂,肢节疼痛,言语蹇涩)。用凌晨踯躅花,酒拦后蒸过,晒干,研为末。每服五分,以牛乳一合、酒二合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