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侯祠的作文咋写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这两句诗,指的就是坐落在成都南部的武侯祠--为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而修造的祠堂。它始建于西晋末,明初时被毁,现在此殿宇是清康熙十一年重新修建的,武侯祠布局严整,庄严肃穆,精美的建筑,体现出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
它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为“汉昭烈庙”(即刘备殿),后一部分才是“武侯祠”。 穿过刘备殿,沿级而下,就来到诸葛亮殿。
殿内供奉着诸葛亮祖孙三代的贴金泥塑坐像。诸葛亮在中,他头戴纶巾、手持羽扇,神态庄严。
右侧是其子诸葛瞻,左侧为其孙诸葛尚。他们祖孙三代均为蜀汉政权做出了卓越贡献,诸葛亮一生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治水利、兴农业,操劳成疾,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那种为国家统一而献身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敬仰。殿前楹联上写着“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留误后来沉蜀要深思”。
高度概括了诸葛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政治方法,也高度赞扬了他宽阔的胸襟。殿对面的照壁上镶嵌着木刻的民族英雄岳飞亲手抄录的《出师表》。
表达了岳飞对这位伟人的崇敬之情。 前厅楹联“三欧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洛老臣心”赞扬了诸葛亮对蜀国的忠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则抒发了人们对他未竟之志深为惋惜的感情。
一走进武侯祠大门,只见甬道两旁古树参天,郁郁苍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幽深之感。沿着甬道往前走,左边是一只巨龟驮着的明碑,右边是被称为“三绝”的唐碑。
碑高约4米,宽约一米,碑文至今清晰可见。继续向前拾级而上,就来到一片地势开阔的庭院,这是整个祠堂的中心。
庭院正中是刘备殿。大殿雄伟高大,金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辉煌。
斗角飞檐,雕梁画栋,使大殿气势非凡,大殿的中央供奉着刘备的塑像。这位蜀汉君王面目慈祥,眉宇间显露出王者的尊严。
两侧偏殿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张飞的塑像,栩栩如生。大殿南两侧为文臣、武将塑像廊。
28座泥塑个个色彩鲜明。文臣凝神静思,正在思考如何辅佐刘备平定天下;武将神采飞扬,大有疆场上叱咤风云的气概。
在廊中驻足或徜徉,当年蜀汉百官上朝的情景便会浮现在眼前。 走出武侯祠,回首眺望,红墙金瓦掩映在松柏之间。
虽然在临街的大门上高悬的是“汉昭烈庙”,但所有的人都称这里是“武侯祠”。可见,人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有自己的尺度的。
2. 武侯祠的作文咋写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这两句诗,指的就是坐落在成都南部的武侯祠--为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而修造的祠堂。它始建于西晋末,明初时被毁,现在此殿宇是清康熙十一年重新修建的,武侯祠布局严整,庄严肃穆,精美的建筑,体现出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它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为“汉昭烈庙”(即刘备殿),后一部分才是“武侯祠”。
穿过刘备殿,沿级而下,就来到诸葛亮殿。殿内供奉着诸葛亮祖孙三代的贴金泥塑坐像。诸葛亮在中,他头戴纶巾、手持羽扇,神态庄严。右侧是其子诸葛瞻,左侧为其孙诸葛尚。他们祖孙三代均为蜀汉政权做出了卓越贡献,诸葛亮一生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治水利、兴农业,操劳成疾,病逝五丈原。诸葛亮那种为国家统一而献身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敬仰。殿前楹联上写着“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留误后来沉蜀要深思”。高度概括了诸葛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政治方法,也高度赞扬了他宽阔的胸襟。殿对面的照壁上镶嵌着木刻的民族英雄岳飞亲手抄录的《出师表》。表达了岳飞对这位伟人的崇敬之情。
前厅楹联“三欧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洛老臣心”赞扬了诸葛亮对蜀国的忠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则抒发了人们对他未竟之志深为惋惜的感情。
一走进武侯祠大门,只见甬道两旁古树参天,郁郁苍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幽深之感。沿着甬道往前走,左边是一只巨龟驮着的明碑,右边是被称为“三绝”的唐碑。碑高约4米,宽约一米,碑文至今清晰可见。继续向前拾级而上,就来到一片地势开阔的庭院,这是整个祠堂的中心。
庭院正中是刘备殿。大殿雄伟高大,金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辉煌。斗角飞檐,雕梁画栋,使大殿气势非凡,大殿的中央供奉着刘备的塑像。这位蜀汉君王面目慈祥,眉宇间显露出王者的尊严。两侧偏殿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张飞的塑像,栩栩如生。大殿南两侧为文臣、武将塑像廊。28座泥塑个个色彩鲜明。文臣凝神静思,正在思考如何辅佐刘备平定天下;武将神采飞扬,大有疆场上叱咤风云的气概。在廊中驻足或徜徉,当年蜀汉百官上朝的情景便会浮现在眼前。 走出武侯祠,回首眺望,红墙金瓦掩映在松柏之间。虽然在临街的大门上高悬的是“汉昭烈庙”,但所有的人都称这里是“武侯祠”。可见,人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有自己的尺度的。
3. 武侯祠游记怎么写
武侯祠游记
8月25日,天终于放晴,沐浴着阳光,心情舒畅地走进位于成都武侯祠大街的武侯祠。
据史料记载,武侯祠建于唐代,明末毁于战乱。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 (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大门悬挂着 “汉昭烈庙“的横匾。
从大门左侧进入,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之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
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明碑的碑座为整石圆雕的佩质(音:壁细)。相传龙生九子,壁细是其一,能负重,所以被置于碑下作装饰。这通唐碑最负盛名,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
进二门,见长廊壁上,嵌有岳代写的前后 《出师表》石刻。石碑共37块,每块高63厘米,宽58厘米,刻工精良;字体行草,笔力遒劲,龙飞凤舞,书法艺术价值极高。《出师表》是诸葛亮于公元227年率军北伐前,给皇帝刘禅的一份奏章。《后出师表》是在街亭失利后,诸葛亮又一次上疏的一份表文。流传千古的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即出此表中。此墨迹相传为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岳飞手书。岳飞兼资文武,能诗善书。据说,他在抗金途中,宿于南阳武侯祠,应道士之请,书写了前后《出师表》;书写时,满怀激情,一气呵成,涕泪四流。
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
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西偏殿是张飞祖孙三代的塑像。
武将廊内有蜀汉著名将领14位。他们或因战功卓著,或因战死沙场,被立像表彰。赵云居于武将之首,其他著名将领还有马超、姜维、黄忠等。
文臣廊内也有塑像14尊。这14位蜀国官吏有才有识,为官清正。居于文臣之首的是庞统,还有董直言敢谏董允;清正廉洁的邓芝;水相继位人蒋琬、费讳等。
出刘备殿,低一个台阶,就是过厅。出过厅,就是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提出“攻心“和 “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凤仪。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又称为诸葛鼓。在殿内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
出诸葛亮殿,就是三义庙。三义庙因祭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而得名。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有四进五殿,规模宏大。现仅存拜殿、正殿,成四合院布局。
出三义庙西行,过小桥,经桂荷楼、琴亭,进入翠竹簇拥的红墙夹道。夹道尽处,是刘备墓。刘备墓土冢高12米,墓上绿荫覆盖。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着陵墓,墓前有碑和寝殿。
出刘备墓照壁,就来到新建的“三国文化陈列“展区。该展区由展厅和外环境两部分组成。外环境由三分桥、神兽天禄、辟邪、汉宫残柱、兵争社稷、残壁石刻《临江仙》、石刻序言等组成。展厅内分五个展区,分别是战争风云、农桑一瞥、民俗采风、艺林撷英,流风遗韵等。共展出文物、资料、图片数百件。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手法形象直观,集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很值得下细观看,展示的两尊出土文物--东汉说唱甬,最值得细细品味。
看完陈列,顺道还可去 “听鹂馆“参观。那是一座小小的四合院,里面的盆景值得观赏,临时举办的各种展出也很有文化品味。
游完整个武侯祠,可以到各工艺纪念品店买一些值提留念的小东东,送给家人,还可到三义庙后面的茶馆:品成都三花,看川剧变脸。
武侯祠,一个具有浓厚三国文化的地方……
4. 一篇关于武侯祠的作文要用游览顺序来写,比如,走进门看见了
武侯祠是成都的一大骄傲,是一个拥有着古老文化的地方,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 这次,我终于有机会来到我梦寐以求的地方了.我把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爽快的答应了.刚踏进武侯祠,就见里面美不胜收.一棵棵百年老树挺拔翠绿;一朵朵海棠花尽情绽放,一株株小草更是衬托了事物的美丽.天空显得格外的蓝,小草显得格外绿.穿过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大大的刘备雕像,一看就一股逼人的气魄.穿过刘备的殿,我们来到了诸葛亮的殿.诸葛亮头戴经纶、手持羽扇、神态庄严,看上去好像一个栩栩如生的诸葛亮一样.殿前写着;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生思.这副对联表现了那种精神和智慧,这幅对联也成为后人学习的宝贵财富,也可以让后人学习诸葛亮的那种品质.诸葛亮的殿上有一个万年乌木,上面刻着八个大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让后人学会遇事要沉着冷静.两旁的偏殿分别是张飞和关羽的殿.左边是张飞,身高十米,看起来就有一股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而右边是关羽,也感觉英明神武.我们还去参观了最有名的出师表,是岳飞和诸葛亮的共同结作,上面的书法让人感觉浑然有力,而出师表里最有特色的就是那个“帝”字,一共重复了十五次,十五次都写得不一样.最后我们还去参观了埋葬刘备的地方,足足有一个小山坡那么大,感觉很雄伟壮观.也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墓. 武侯祠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参观,值得我们去欣赏的地方.里面的历史令人叹服,因为那是智慧的结晶.。
5. 关于写武侯祠的作文或观后感
我们一家来到位于成都市区的武侯祠参观。
武侯祠乃三国胜地,建于公元223年,是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三国时期最大的遗迹博物馆。
一踏进大门,就看到刘备和他的儿子、孙子的石像。据说刘备的耳过双肩、手过膝盖,石像果然如此。我们继续走,看到了关羽、张飞、曹操等的石像。石像中,关羽是红脸;张飞是黑脸;曹操是白脸,红脸代表正义;黑脸代表脾气暴躁;白脸代表奸诈。接着,我们看到了诸葛亮的石像。听导游说,诸葛亮28岁出山作刘备的军师,真了不起啊!然后我们看到赵云的石像,我原以为赵云是一位骑着白马的英俊少年,但却是一位白发飘飘的老人。原来,赵云是众将军中最长寿的一位,大家为了纪念这位“常胜将军”而雕刻成的。在这里,我们还参观了三国武将用过的兵器,岳飞所抄写的《出师表》,字字刚劲有力,文中的“帝”字有十几种写法,真让人叹为观止。
武侯祠,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三国时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