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调查的调字拼音
调查的调字拼音:diào调是个多音字,拼音分别是:读音:tiáo、diào、zhōu t i á o 1.搭配均匀,配合适当:~和。
~谐。风~雨顺。
饮食失~。2.使搭配均匀,使协调:~配。
~味。3.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停。
~处。4.调剂:以临万货,以~盈虚。
5.调理使康复:~养。~摄。
6.调教;训练:有膂力,善~鹰隼。7.挑逗;戏弄:~笑。
~情。~戏。
酒后相~。 d i à o 1.乐曲;乐谱:曲~。
采菱~。2.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
五声~式。3.语音上的声调:~号。
~类。4.说话的腔调:南腔北~。
5.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
6.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格~。
7.选调;提拨:从基层~选干部。8.调动:岗位~整。
9.征集;征调:~有余补不足。10.调查:~研。
内查外~。11.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档。
12.调换:~座位。 z h ō u 朝,早晨:《广韵·平尤》:“~,朝也。”
2. 调查的调字拼音
调查的调字拼音:diào
调是个多音字,拼音分别是:读音:tiáo、diào、zhōu
t i á o
1.搭配均匀,配合适当:~和。~谐。风~雨顺。饮食失~。
2.使搭配均匀,使协调:~配。~味。
3.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停。~处。
4.调剂:以临万货,以~盈虚。
5.调理使康复:~养。~摄。
6.调教;训练:有膂力,善~鹰隼。
7.挑逗;戏弄:~笑。~情。~戏。酒后相~。
d i à o
1.乐曲;乐谱:曲~。采菱~。
2.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五声~式。
3.语音上的声调:~号。~类。
4.说话的腔调:南腔北~。
5.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
6.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格~。
7.选调;提拨:从基层~选干部。
8.调动:岗位~整。
9.征集;征调:~有余补不足。
10.调查:~研。内查外~。
11.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档。
12.调换:~座位。
z h ō u
朝,早晨:《广韵·平尤》:“~,朝也。”
3. “调”的读音有几个
调diào tiáo zhōu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调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调 diào
部首笔画
部首:讠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0
五笔86:YMFK 五笔98:YMFK 仓颉:IVBGR
笔顺编号:4535121251 四角号码:3772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C03
基本字义
1. 安排处置:~令。~用。~度(dù)。~动。~任。~防。~兵遣将。 2. 访查了解:~查。~研。 3. 音乐上高低长短配合和谐好听的一组音,字音的高低升降:~子。~号。~式。腔~。曲~。大~。小~。南腔北~。
4. 文字的拼音怎么写
“字”的拼音为:【zì】释义: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
汉字。字符。
字母。字典。
字句。字里行(háng)间。
字斟句酌。文字的不同形式,书法的派别:草字。
篆字。颜字。
柳字。欧字。
赵字。书法的作品:字画。
字幅。字的音:字正腔圆。
人的别名,亦称“表字”,现多称“号”;商店的名称,亦称“字号”。合同,契约:字据。
旧时称女子出嫁:待字闺中。生子,乳,爱:字乳(生育)。
字孕(怀孕)。组词:生字 [ shēng zì ] 没有学过的字;不认识的字。
写字 [ xiě zì ] 书写文字,题字。明代职司抄写的低级官员。
字画 [ zì huà ] 书法和绘画。一个字的笔画。
练字 [ liàn zì ] 推敲诗文中的用字遣词。练习写字。
识字 [ shí zì ] 认识文字。汉字 [ hàn zì ] 记录汉语的文字。
现用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演变而来: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一个字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是形声字。
朝鲜、越南、日本曾使用汉字千余年。
5. 拼音声调怎么写
在现代汉语语音学中,声调是指汉语音节中所固有的,可以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音乐中的音阶也是由音高决定的,可以用音阶来模拟,学习声调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音乐感。但要注意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声调的升降变化是滑动的,不像从一个音阶到另一个音阶那样跳跃式地移动。声调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标记法:立一竖标,中分5度,最低为1,最高为5。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声调就是声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声调又叫字调。
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普通话里“山西”(shānxī)和“陕西”(shǎnxī)的不同 声调和音长、音强都有关系,但是,它的性质主要决定于音高。音乐中的音阶也是由音高决定的,音高则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次数越多声音越高,反之声音越低。发音时,声带越紧,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声音越高,声带越松,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少,声音就越低。在发音过程中,声带是可以随时调整的,这样就造成种种不同的音高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声调。
声调可以用音阶来模拟,学习声调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音乐感。但值得注意的是,声调的音高和音乐中的音高是有区别的。音高有两种,即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音乐中的音高属于绝对音高,在音乐里,如C调的1,不管谁来唱,也不管用什么乐器来演奏,音高都是一样的,绝对音高在语言里没有区分意义的作用,例如“天”,用低音5度读它和用高音5度读它意义都不会发生变化,还是“天”的意思。声调的音高则是相对的,不要求音高频率的绝对值。由于人的嗓音高低各不相同,声调高低并不是要求人人都发得同样高。女人和小孩儿由于声带比成年男子短一些、窄一些、薄一些,所以他们的声调音高要比成年男子高一些;同一个人情绪紧张激动时,声带会控制得紧一些,所以这时他的声调音高要比平时情绪平静时高一些。此外,声调的高低升降变化是滑动的,不象从一个音阶到另一个音阶那样跳跃式地移动。
声调包括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
调值,又称调形,指声调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形式,一个音如果又高又平,就是由5度到5度,简称为55,是个高平调;如果从最低升到最高,就是由1度到5度,简称为15,是个低升调;如果由最高降到最低,就是由5度降到1度,简称为51,是个全降调。
调类指声调的类别,就是把调值相同的音归纳在一起建立起来的声调的类别。例如普通话的“去、替、废、动、恨”调值相同,都是由5度到1度,就属于同一个调类,即全降调。
古代汉语的声调有四个调类,古人叫做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合起来叫做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的调类都是从古代的四声演变来的。在演变的过程中有分有合,形成非常复杂的局面。按照调值归纳出来,普通话里有四种基本的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它是根据古汉语“平、上、去、入”的名称沿用下来的。
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山西”(shānxī)和“陕西”(shǎnxī)的不同。声调主要是由音高的变化构成,虽然时有不同,但是这不是声调差别的本质特征。汉语的声调可以从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来分析。
调值指音阶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调值的语音特点有二:第一,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的高低。第二,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中间没有停顿的,没有跳跃。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同一种方言中,有几种基本调值就可以归纳成几种调类。
普通话的全部字音分属四种基本调值:
1. 阴平(第一声)例如“高、飞、天、空”;
2. 阳平(第二声)例如“来、回、繁、忙”;
3. 上声(第三声)例如“勇、敢、友、好”;
4. 去声(第四声)例如“建、设、世、界”。普通话的四种基本声调的调型可以简单归结为一平、二升、三曲、四降。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