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写喝粥的片段,表现母爱的
你自己选取片段
母爱如粥
有这样一为母亲,她每天都和她儿子聊天,她给他讲一些他小时候的故事:光着屁股在小河里游泳被虾刺伤了屁股,赤着脚丫窜到树上吃桑葚被毛毛虫咬得浑身疙瘩,林林总总,他都已经忘了的事情,她总是记忆忧心,如数家珍。
她每天总是会利用一大部分时间时间来给他熬粥。用那种最长最大、颗粒饱满、质地晶莹、略带些翠青色的米粒,一颗一颗精心挑选。如果偶尔一部小心手指蘸起了两粒,她会将它们重新放进米堆,重新挑拣。她把那些米们洗的纯粹而洁净,然后放进一只棕色的瓦罐,倒上沉淀过的泉水,用柴火慢慢熬。活不能太猛,否则粥会受热不均匀。她把火儿侍候得温顺而精致,宛如一位恬静娴雅的江南女子。熬一罐粥,通常要花费两个多小时。她小心翼翼地把粥倒进一只花瓷碗里,一边晃着脑袋,一边对着粥吹气,直到吹到自己呼吸困难,粥也便凉了。她微笑着用汤匙喂给儿子吃,可是儿子闭着眼睛,漠然地拒绝了她。她并不生气,微笑如昔。
第二天,继续拣米、吹冷,并且接受决绝。日复一日。她的手指已变得粗糙而迟钝,她摇晃着的脑袋已经白发丛生,她的气力也大不如从前,往往是粥冷到一半时便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必须借助蒲扇来完成下一半的降温。可是儿子依然冷漠地拒绝她。她一直微笑着,始终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这种热情与冷漠的对峙持续了八年零七十三天,第八年零四十八天,她正在和儿子讲着他小时候的故事,儿子突然 睁开眼睛,不太清晰地说了声:“妈妈,我要喝粥。”她顿时泪如雨下——那是他自从医生宣布脑死亡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医生说,像他这种情况,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机会。
儿子那天吃到了母亲熬的粥,粥其实并不像她描述的那么的好吃,有微微的糊味,而且还带有咸咸的眼泪味道。可向而知,母亲是多么不平静。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三个月后,就在儿子完全可以生活自理之时,母亲撒手离去,临走时,握着儿子的手,笑容安详而从容。儿子在清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本母亲的病历,其实已在七年多以前,在儿子昏睡一年之后,不幸又一次降临了这个家庭——母亲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是什么信念可以支撑一位肝癌晚期的女人与病魔对抗了七年?医生说这是个奇迹。儿子知道,创造奇迹的正是——那可怜而尊贵、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2. 小学三年级喝粥作文
今天,我们几个小朋友在楼下比绝招。牛牧涵骑车转了一圈,自信的说:“瞧﹗我骑得车子又快又稳”。旁边的苏元樱慢慢地从背后拿出一个娃娃,指着娃娃的衣服说:“这是我给娃娃做的衣服,漂亮吧﹗”小伙伴们都投来了赞许的目光,不住的点头……
可是唯独我拿不出绝招,只好垂头丧气地回了家,把这件令我非常郁闷的事告诉了正准备做饭的妈妈,妈妈想了想说:“没关系的,我来教你学本领,咱们一块儿煮粥吧﹗”
我把手洗干净,系上围裙,便开始学习煮粥了。在妈妈的指导下,首先,我接了半锅凉水,盖上锅盖,把火门开到最大。妈妈说:“绿豆不好熟,必须要先放”。我把少许绿豆放进碗里,拣出小石子、沙粒,用清水淘洗两遍,小心翼翼地倒进锅里。然后,我往碗里盛了一些小米,接上清水,用勺子搅拌,等米粒沉下去后,将水慢慢地倒出。这时,锅里的水响了,我把米倒进锅里,由于手离水面太高,倒米的速度太快,溅起来的水烫了我一下,差点让我把碗扔到地上,妈妈赶紧让我用凉水冲一冲,感觉好多了。大约三十分钟后,我打开锅盖,用勺子搅了搅稠乎乎的米粥,看到绿豆咧开了嘴,知道米粥煮好了,我也咧开嘴笑了,于是关上火门开心地说:“妈妈,我也有绝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