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念奴娇·中秋 注音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píng gāo tiào yuǎn ,jiàn zhǎng kōng wàn lǐ ,yún wú liú jì 。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guì pò fēi lái ,guāng shè chù ,lěng jìn yī tiān qiū bì 。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yù yǔ qióng lóu ,chéng luán lái qù ,rén zài qīng liáng guó 。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jiāng shān rú huà ,wàng zhōng yān shù lì lì 。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wǒ zuì pāi shǒu kuáng gē ,jǔ bēi yāo yuè ,duì yǐng chéng sān kè 。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qǐ wǔ pái huái fēng lù xià ,jīn xī bú zhī hé xī ?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biàn yù chéng fēng ,fān rán guī qù ,hé yòng qí péng yì 。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shuǐ jīng gōng lǐ ,yī shēng chuī duàn héng dí。
一、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中秋》
二、译文
置身高楼,凭高看去,长空万里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我喝醉了一边拍手打拍子一边发狂般地歌唱,邀月赏心,邻对影子,伴着明月成了知心朋友。在如此飒风微露里徘徊弄舞,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于是便想着乘着这风就能完全地离去,又何必骑着大鹏鸟的羽翼。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
三、注释
1、桂魄:指月亮。古代传说,月中有桂树,古人称月为魄,故名“桂魄”。
2、玉宇琼楼:美玉砌成的楼阁官室,此指月中宫殿。
3、乘鸾来去:想象月宫里仙人乘鸾自由往来。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4、清凉国:指月宫。
5、历历:清晰分明。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中秋之夜,时苏轼谪居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属于戴罪管制。
二、赏析
这首词意境恢弘广阔,风格清新豪迈,显示出苏轼词独有的豪迈飘逸的艺术风格。这是一篇狂放不羁。洒脱飘逸的作品。当时,苏轼居住黄州,政治处境仍然没有得到改善。为了排遣个人政治上的失意的苦闷,为了摆脱庸俗污浊的现实,于是他越发热烈追求那超凡的清空境界。
虽然是带有消极成分,不值得称颂,但它之所以产生,正是由于黑暗现实所促成。此时词人的功名富贵之心在渐渐淡化,追求超脱的隐逸之心在不断增长,但这种对理想、自由的追求又是积极向上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念奴娇·中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2. 中秋唐李朴古诗带拼音
《中秋》古诗加拼音——唐代诗人李朴
hào pò dānɡ kōnɡ bǎo jìnɡ shēnɡ , yún jiān xiān lài jì wú shēnɡ ;
皓魄当空宝镜,云间仙籁寂无声;
pínɡ fēn qiū sè yì lún mǎn , chánɡ bàn yún qú qiān lǐ mínɡ ;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jiǎo tù kōnɡ cónɡ xián wài luò , yāo má xiū xiànɡ yǎn qián shēnɡ ;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línɡ chá nǐ yuē tónɡ xié shǒu , ɡènɡ dài yín hé chè dǐ qīnɡ 。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扩展资料:
一、作品释义:
明亮的月亮悬挂在天空,好像一面宝镜徐徐上升,云端里缥缈的仙乐寂静无声;
车轮般的明月,平分秋色,整夜照得千里云衢一片通明;
月圆时狡兔只好空从弦外落去,蚀月的蛤蟆也休想出现在眼前;
如果有到月亮的灵船,我想邀个同伴,携手一起去游玩,再等待银河彻底清洁。
二、作品鉴赏:
从立意的角度看,李朴这首诗借月光的皎洁来写自己内心的纯洁高尚,立意新颖,构思奇巧,颇具有独创性。
三、作者简介:
李朴(1063-1127),北宋理学家、学者,字先之,时人称“章贡先生”。虔州兴国(今江西兴国县)人。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进士及第。
初任临江军(治今江西樟树市)司法参军,后转任西京(今河南洛阳市)国子监教授、虔州(今江西赣州市)教授。后迁国子祭酒。为官刚直不阿,不畏权暴,直言敢谏,有才名。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中秋
3. 苏轼的中秋水调歌头(拼音版)
一、原文:《水调歌头》 宋 苏轼shuǐ diào gē tóu,sū shì。
丙辰中秋 , 欢饮达旦 ,大醉 ,作此篇。bǐng chén zhōng qiū ,huān yǐn dá dàn ,dà zuì ,zuò cǐ piān,兼怀子由jiān huái zǐ yóu 。
明月几时有míng yuè jǐ shí yǒu ?把酒问青天bǎ jiǔ wèn qīng tiān。
不知天上宫阙bù zhī tiān shàng gōng què ,今夕是何年jīn xī shì hé nián?
我欲乘风归去wǒ yù chéng fēng guī qù ,又恐琼楼玉宇yòu kǒng qióng lóu yù yǔ,高处不胜寒gāo chù bù shèng hán 。
起舞弄清影qǐ wǔ nòng qīng yǐng ,何似在人间?hé sì zài rén jiān。
转朱阁。zhuǎn zhū gé ,低绮户dī qǐ hù ,照无眠zhào wú mián 。
不应有恨bù yīng yǒu hèn ,何事长向别时圆?hé shì cháng xiàng bié shí yuán。
人有悲欢离合rén yǒu bēi huān lí hé ,月有阴晴圆缺yuè yǒu yīn qíng yuán quē,此事古难全cǐ shì gǔ nán quán 。
但愿人长久dàn yuàn rén cháng jiǔ ,,千里共婵娟qiān lǐ gòng chán juān。
二、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节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被调到密州任职。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二、赏析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