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歌剧的英语歌剧
在英格兰,歌剧被视为17世纪吉格喜剧(jig)的延续。
吉格喜剧一般是戏剧终结后的短笑剧,内容往往语带讽刺,搬弄是非,主要是附有根据当时流行曲调改编而成的配乐的对白组成。而到了18世纪,英格兰则是抒情歌剧(ballad opera)的天下。
与此同时,法式面具歌舞剧(masque)也在英国宫廷站稳阵脚,而且愈趋豪华,而且布景仿真度也愈来愈高。而伊尼高·钟斯(Inigo Jones)为这种歌舞剧的舞台设计堪称经典,而且成为英国舞台作品的设计典范达三个世纪之久。
而本·庄逊1617年的面具歌舞剧《情人造就成人(Lovers Made Men)》则曾被人形容为“整套意式风格的面具歌舞剧,满口宣叙调(stilo recitativo)”。而在共和时期,政府强行关闭戏院,导致英语歌剧无法发展。
但在1656年,桂冠诗人、剧作家威廉·达文南特爵士(Sir William Davenant)纵然在没有演出戏剧牌照之下,仍然以“叙事音乐(recitative music)”之名,成功推出歌剧《罗德岛之围(The Siege of Rhodes)》,并邀得当时英国顶尖的作曲家,如亨利·罗斯(Henry Lawes)、亨利·库克(Henry Cooke)、马修·洛克(Matthew Locke)、查理·科曼(Charles Coleman)和乔治·哈德逊(George Hudson)等负责作曲和配乐。达文南特继而在1658年和1659年推出歌剧《西班牙人在秘鲁的暴行纪实(The Cruelty of the Spaniards in Peru)》和《法兰西斯·德雷克爵士的故事(The History of Sir Francis Drake)》,且因题材为批评西班牙而备受护国公奥利弗·克伦威尔的推崇。
1660年王政复辟,英国再次为外国作曲家打开大门,尤其是法国作曲家。1673年,剧作家扥马斯·沙德威尔(Thomas Shadwell)成功把两年前莫里哀和让-巴普蒂斯特·吕利的芭蕾喜歌剧《赛姬(Psyche)》,改编上演。
同年达文南特爵士在马修·洛克等人的帮助,首次配乐演出了莎翁名剧《暴风雨(The Tempest)》。1683年左右,约翰·博罗(John Blow)的《维纳斯和阿多尼斯(Venus and Adonis)》被视为第一部真正的英语歌剧。
然而在博罗之后,亨利·珀赛尔(Henry Purcell)成为更为著名的歌剧作家。他虽有红遍一时《蒂朵和埃涅阿斯》(Dido and Aeneas, 1689),但不少珀氏佳作乃“半歌剧(semi-opera)”,即是在戏剧中加入的音乐和面具歌舞场景,如珀赛尔的《仙界王后》(The Fairy-Queen, 1692),可以作为莎翁喜剧《仲夏夜之梦》所作的戏剧音乐。
而往往戏剧的主角不会在音乐场景中出现,因此珀赛尔等作曲家为能以歌曲交代主线剧情。虽然如此,但珀赛尔和他的合伙人约翰·德莱敦(John Dryden)一直想在英国推动正歌剧的发展,但珀赛尔的早逝,导致这一希望幻灭。
珀赛尔之后,英国歌剧坛可谓是意大利式歌剧的殖民地,韩德尔的意式正歌剧称霸了数十年的伦敦歌剧市场,而本土作曲家,如托马斯·阿恩(Thomas Arne)和约翰·腓特烈·拉普(John Frederick Lampe)和麦克·巴夫(Michael Balfe)都是依照意大利的风格写自己歌剧。情况一直持续,18和19世纪依然如是,各大意大利歌剧名家,以及风行欧陆的莫扎特、贝多芬和梅耶贝尔的名作一直霸占伦敦的音乐舞台。
不过与此同时,新兴的歌剧形式,如约翰·基(John Gay)的《乞丐的歌剧》(1728),滑稽歌舞剧(musical burlesque)、欧陆轻歌剧、特别是吉尔伯特与沙利文的萨沃伊歌剧,一度冲击了歌剧舞台的传统。虽然沙利文声称他的轻歌剧,应该算英语歌剧学派的一部分,当他们也承认,他们创作的其中一个目的,便是要赶走19世纪风行英国,纵使翻译奇差的法式轻歌剧。
或因如此,苏利文只曾写了一出大歌剧《艾凡赫(Ivanhoe)》。但他们的作品《皇家卫队》(The Yeomen of the Guard)则曾被《每日邮报》形容为第一部真正的英语歌剧。
20世纪,英语歌剧渐渐摆脱义式风格的影响,尤其是雷夫·佛汉·威廉斯和本杰明·布里顿的作品至今仍是各大歌剧院的保留剧目。而与此同时,美国的作曲家,如伦纳德·伯恩斯坦、乔治·格什温等人,也开始英语歌剧的创作,并加入流行音乐的元素。
时至今日,仍有有不少当代作曲家在谱写歌剧,如英国的托马斯·阿迪斯(Thomas Adès)、哈里森·比特威素(Harrison Birtwistle)、麦可·尼曼(Michael Nyman)和美国的菲利浦·格拉斯及约翰·亚当斯。
2. 戏剧用英语怎么说
1、opera
读音:英 [ˈɒprə],美 [ˈɑːprə]
释义:
(1)n. 戏剧;歌剧;歌剧院;歌剧团
(2)n. 人名;(意)奥佩拉
例句:The audience applauded wildly at the end of the opera.
观众在歌剧结束时狂热地鼓掌喝彩。
2、script
读音:英[skrɪpt],美[skrɪpt]
释义:
(1)n. 剧本;广播(或讲话等)稿;笔迹;字母表
(2)v. 为电影(或戏剧等)写剧本
例句:Jenny's writing a film script.
珍妮在写一个电影剧本。
3、theatre
读音:英[ˈθɪətə(r)],美[ˈθiːətər]
释义:n. 戏院;剧场;露天剧场;戏剧;演出;上演
例句:If we went to the theatre it was a very big event.
我们要是去看场戏,那可是件大事。
4、play
读音:英[pleɪ],美[pleɪ]
释义:
(1)v. 玩耍;游戏;玩乐;假扮;捉弄
(2)n. 游戏;玩耍;娱乐;戏剧;剧本;比赛;比赛中的表现
例句:They played in the little garden.
他们在小花园里玩耍。
5、drama
读音:英[ˈdrɑːmə],美[ˈdrɑːmə]
释义:
n. 戏;剧;戏剧艺术;戏剧;戏剧性事件
例句:He acted in radio dramas.
他在广播剧中扮演角色。
3. 英文歌剧 寻找英文歌剧
1.Ave Maria(万福马利亚,天主教里对圣母马利亚祷告词的开头。万福玛利亚,又译“圣母颂”,最出名的赞美诗主体之一,其中又以舒伯特的版本最为出名。)
还有怜子正式演唱的有Gounod - Ave Maria (古诺 - 圣母颁) [这个2是两个不同的作曲家.] 另一首就不必说了。当然更出名还有amazing grace.
2.lilium 真的非常wonderful。歌词原本就是取自圣经的。。。。。。超赞。。。。和Amazinggrace有同一种味道。。。。注意:拉丁文,但也不逊于amazing grace.
3.melodies of life 这首高潮超有味道。。。。。我就是因为这部分迷上了这歌
kiss me goodbye这首也是选自最终幻想。。。。不过真说起来。这首和lilium一样有种淡淡的伤,虽然不一样。。。lilium说的是牺牲。
4.concerto pour deux voix 这首无词但是非常好听。被称为天籁之音 的招牌曲目。
5.莎拉布莱曼的 月亮之子也很好。。很有意境,当得起月亮女神四字。
这些都很好,希望你喜欢
4. 音乐英文怎么写
音乐 英文:baimusic 词义: n. 音乐du,乐曲音标: 英 ['mju:zɪk] 美 ['mjuzɪk] 双语zhi例句: 1、daoHe is interested in music. 他对音乐有兴趣。
2、Listening to the music has a calming influence on her. 听音乐对她起了一种镇静的作用。内 3、I was enchanted with the sweet music. 这美妙的音乐使容我心醉。
5. 歌剧用什么语言写的
首先,你得了解图兰朵这部歌剧的作者是谁,他就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这部歌剧是根据童话剧改编的歌剧。图兰朵的故事始见于17世纪波斯无名氏的东方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图兰朵》,意大利剧作家卡罗·哥兹于1762年把它写成剧本。之后德国诗人席勒在歌兹剧本上翻译并加以改编的图兰朵是其名作。该剧本最著名的改编版本是由普契尼于1924年作曲的同名歌剧。普契尼在世时未能完成全剧的创作。在普契尼去世后,他的学生法兰高·阿法奴根据普契尼的草稿将全剧完成。该剧于1926年4月25日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演,由托斯卡尼尼担任指挥。
接着要你就要了解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歌剧吸收了江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带有浓郁的东方韵味。
最后可以明确的说:这部歌剧是用意大利语写成的,其中应为是描写的古代中国,所以又有中国民族音乐的成分。但是外国人到底是外国人,他们没弄清楚我国古代时期的历史,导致这部歌剧的背景中的服饰与所描写的历史不在一个时期!(比如歌剧中皇帝的服饰,古代中国皇帝应该穿金黄色的黄袍,但在歌剧中大臣确穿上了金黄色朝服)。..
本人是音乐专业毕业,特此对这个问题做一个简短的回答,若有不足之处望各位大虾多多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