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口在田字格里怎么写
“口”在田字格里的书写如下:
【读音】:kǒu
【释义】
1、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
2、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
3、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
4、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
5、破裂的地方:~子。
【组词】
1、变口 [biàn kǒu] :北方曲艺表演中称运用各地方言为变口。
2、关口 [guān kǒu] :通往一个地区的山口,隘路。
3、住口 [zhù kǒu] :停止说话;不要讲下去
4、苦口 [kǔ kǒu] :反复恳切地说
5、收口 [shōu kǒu] :编织物开口处收拢起来。
参考资料
百度汉语:/s?wd=%E5%8F%A3%E7%BB%84%E8%AF%8D&cf=zuci&ptype=term
2. 口在田字格中的的正确写法格式
口的笔顺: 竖.横折.横.像“口、中”方框里面没有其他单独笔画的,就写成“横折”,像“日、目、四、田”方框里面有单独笔画的,就要写成“横折钩”。
3. 田字格口怎么占格
字体居中 ,字占田格空间的三分之二为佳,不大不小正合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均为中线两边,合理分配位置
田字格各个部位的名称: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使用田字格写生字时,要弄清生字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起笔和落笔(收笔)的具体位置,才能把字写得工整、匀称.
(1)点:起笔在中点左上靠近横虚线,落笔在横虚线靠近中点处。
(2)竖钩:在上半格竖虚线中间起笔,沿着竖中线行笔,到下半格竖虚线中间,再向左上角方向写出钩。
(3)竖:从左上格中间靠近竖虚线处起笔,向下穿过横虚线写直直的竖,到左下格中间靠近竖虚线处落笔。
(4)竖撇:从左上格中间靠近竖虚线处起笔,向下穿过横虚线写直直的竖,过横虚线后向左下角撇出去,在左下格中间落笔。
(5)小横:顶着竖,从中点处起笔,压着横虚线写短短的横。
(6)横折:在竖的起笔处起笔穿过竖虚线写横,竖虚线左右两边相等,右边折肩处稍高于起笔处。折笔略向里收到横虚线停笔。
(7)横:左上格中间靠下一点起笔写横,穿过竖虚线到右半格中间收笔,收笔处略高于起笔处。
(8)横:左半格横虚线中间靠右靠上,贴着横虚线写横穿过竖虚线到右半格横虚线中间靠左靠上收笔,收笔处略高于起笔处。
4. 口字,日字,目字,田字,它们都是什么结构的字
口字、日字、目字、田字,它们都是单一结构的独体字。
1、口,汉语常用字。“口”是象形字,其甲骨文像一个向上的嘴形,上出的部分有出的意思,所以多用于指发音说话。也可看成四角形。
相关组词有开口、井口、借口、进口、户口、收口、关口、住口、变口、闭口等。
2、田是一个汉字,读音为tián,象形字。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后作“佃”。
相关组词有田里、油田、稻田、田埂、田塍、盐田、坝田、田契、大田、田舍等。
3、目是象形字。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是眼睛。
相关组词有耳目、头目、目送、条目、题目、目的、曲目、科目、夺目、眉目等。
4、田是一个汉字,读音为tián,象形字。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后作“佃”。
相关组词有田里、油田、稻田、田埂、田塍、盐田、坝田、田契、大田、田舍等。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1、口
2、日
3、目
4、田
二、词语解析
1、开口[kāi kǒu]
开口,指张口说或笑。
2、稻田[dào tián]
指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
3、头目[tóu mù]
指首领;领导人。头目亦常指故事中最后出场,并与主角交手的人物。但头目并没有正邪之分,有时很正气的角色也会成为头目,老大的意思。
4、日子[rì zi]
指固定的某一天日期或指天数,指生活、生计。
5、田地[tián dì]
指耕种庄稼的土地就被称作田地。除了这个意思,它在古文里还有地方,处所,路程,道路,境界,程度的意思。现在多用于指耕种庄稼的土地。也有被用于人名。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田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目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口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