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繁体字中的草字头应该怎样写
草字头原本是 6 画的「艹」,之后转变为 4 画的「十十」。传统是四画,但很早以来民间俗字就有手写成三笔的习惯。是否把中间横画连起来写成三笔,是“字形”的问题,不是繁简的问题。
中国内地的“新字形” [1] 偏重大众习惯,规定草字头中间的横连起来写成三笔。在中国内地这是规范,所有印刷字体和写字教学都遵照这个标准。如上所述,这和繁简没有关系,因此遵照这个标准制作的的繁体字(如 iOS 中 Heiti TC)也是三笔的草字头。
台湾地区的“国语标准字形” [2] 偏重传统,规定草字头必须是四笔,因此在遵照这个标准,台湾的字体如“标楷体”“微软正黑体”中都是四笔的草字头。
另外,日本的新字形和中国内地一样是三笔。
当然,规范是规范,在实际手写中多数人都速写成三笔。
[1]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5%AD%97%E5%BD%A2
[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C%8B%E5%AD%97%E6%A8%99%E6%BA%96%E5%AD%97%E9%AB%94
2. 怎么写行书草字头好看
这个完全看个人审美,结合行书的风格,开发出属于与自己的风格相符合一种格调,这才是书法家的情怀与存在的实际意义。
1. 行书产生的时间: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在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行书历经魏晋的黄金期、唐代的发展期后,在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于各种书体中逐渐占居主流地位。
2. 证明:行书的名称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一文:“魏初,有钟(繇)、胡(昭)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唐代张怀瓘《书断》记载:“行书者,刘德升所作也。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张怀瓘在其《书议》又云:“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明代丰坊在《书诀》中则有更为形象的描述:“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重按,如水流云行,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也。”
3. 简介: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