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连笔字杨怎么写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
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
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
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
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要练手。
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
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
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
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第四要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
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
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
所以掌握字的结构,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体的关键和基础。 第五要练笔画。
不少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只记住了顿笔。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状如鬼画符。
我提倡大家从黑体字练起,抓住字形,取消顿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笔画的写法和大多数同学在书写这些笔画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①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有一个运笔过程。
注意“点”也是有长度的,不能厾成圆点。 ②横,由左至右平等运笔。
关键是“横要平”,不能一头高一头低,或顿笔顿成波浪形。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③竖,从上往下垂直运笔。关键是“竖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写成竖钩。
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④撇,从右上方往左下方运笔,不要写成点撇或横撇。
⑤折,写折笔时,折角宜方不宜圆。不要在转角处大肆顿笔,写成脱肩的两个钝角,要写成一个直角。
这样写出来的字,如用圆珠笔写,就是类似火柴棍的幼圆体美术字;如用钢笔书写,就是标准的黑体字。虽然笔画单调,但只要结构准确,照样美观好看。
就像蹲马步是练武术的基本功一样,横平竖直是写汉字的基本功。许多人写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横不平竖不直、结构不准确。
如果结构不对,笔画的变化再丰富也写不出好字来。 3.练字的一般步骤 在练习黑体字,掌握字的结构,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可以选定自己喜欢的字体进行练习。
选定字体的过程叫选帖,在选帖的基础上,还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
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我们读黑体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横的长度是竖的长度的二倍,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
不同字体,笔画具有不同特点,硬笔书法笔画的变化并不明显,也不易为中学生所掌握,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第二步描摹。
“描”指的是描红,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蓝笔描写。“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
第三步临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在作业纸上,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第四步背帖。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作业纸上的方法。
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写字的时候,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步创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
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
2. “杨”字怎么写好看
“杨”字用楷体书写好看。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字体分类 1~3厘米的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为大楷(大字),之间的为中楷。但这仅仅是笼统的分法,实际上,现实生活里很少出现过小于1厘米的小字和大到1.8米的大字。
小楷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他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
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大楷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一寸以上、数寸以下见方的真书称为大楷。较此更大的真书大字被称为“榜书”、“擘窠书”。
根据历代书法家积累的经验,学习书法应先写大楷,作基本练习。掌握好大楷的点画、结构、布白,做到点画准确精到,结构疏密得当,则退而写小楷可做到结体宽绰开张,点画规矩清楚;进而学榜书则能结密无间而气魄宏阔,不致涣散无神。
3. 杨字怎么写才好看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字体:
1. 黄庭坚字体1
2. 颜真卿字体
3. 王羲之字体
4. 黄庭坚字体2
5. 唐寅字体
6. 最后分享一个签字用的写法
杨[ yáng ]
部首:木
笔画:7
笔顺:横,竖,撇,点,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撇,撇
释义:
1. (形声。从木,昜( yáng)声。本义:植物名。落叶乔木)
杨柳科杨属植物的泛称
杨,杨木也。——《说文》
杨,蒲柳。——《尔雅》
杨与柳别。杨,枝劲脆而短,叶圆阔而尖;柳,叶长而狭,枝软而韧。——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2. 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又如:白杨;赤杨
3. 指姓氏。
参考资料
百度汉语:/zici/s?wd=%e6%9d%a8&query=%e6%9d%a8&srcid=28232&from=kg0&from=kg0
4. 楷书的杨字怎么写
杨字的楷书写法如下图:
读音: yáng
部首:木
外笔画:3
总笔画:7
郑码:fyod
五笔86:SNRT
五笔98:SNRT
仓颉:DNSH
笔顺编号:1234533
四角号码:47927
汉字首尾分解:木扬音
汉字部件分解:木扬音
笔顺读写:横、竖、撇、点、横折折折钩、撇、撇
释义:
1.从木从昜。“昜”意为“播散”。“杨”表示“子实带毛”,可以乘风远播的一种树木”。本义:一种子实可以乘风远播的树木。
2.杨柳科杨属植物的泛称。
3.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又如:白杨,赤杨。
4.姓。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山杨[shān yáng]
杨柳科。落叶乔木。叶近圆形。早春先叶开花,花序长条状下垂,花药红色。分布于 东北 及 黄河 中下游地区。
2.蒲杨[pú yáng]
蒲柳。
3.枫杨[fēng yáng]
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坚果两侧有翘起的翅,木质轻软。种子可榨油。也叫柜(jǔ)柳。
4.青杨[qīng yáng]
是中国北方的习见树种。
5.杨花[yáng huā]
指柳絮。
6.杨遂[yáng suì]
出生地不详。
5. 杨字的笔顺怎么写
杨字的笔顺:一丨ノ丶フノノ,笔顺读写:横、竖、撇、点、横折折折钩、撇、撇
拼音:yáng
意思:有两种字义:一是作姓氏,二是指杨树。基本字义是树木茂盛,茁壮成长。
引证解释:杨,杨木也。——东汉·许慎《说文》
译文:杨,杨树的意思。
“杨”姓来源:中国姓氏之一,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杨过(今山西省洪洞县),是隋代姓氏,是典型的多民族、多源姓氏,主要由姬姓和少数民族改名而来。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扩展资料:
“杨”组词:
1、杨柳
拼音:yáng liǔ
意思:一种植物,指柳树。
造句:小明家门前有一棵杨柳树。
2、杨梅
拼音:yáng méi
意思:属于木兰纲、杨梅科、杨梅属小乔木或灌木植物。
造句:小明最喜欢吃杨梅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柳
6. 杨字笔画顺序怎么写
笔顺:横、竖、撇、点、横折折折钩、撇、撇
拼音:yáng
部首:木
笔画:7
基本解释如下:
1. 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白杨,大叶杨,小叶杨
2. 等多种,木材可做器物:杨柳。
3. 姓。
详细解释如下:
【名】
(形声。从木,昜(yáng)声。本义:植物名。落叶乔木)
杨柳科杨属植物的泛称〖poplar〗
4. 杨,杨木也。——《说文》
5. 杨,蒲柳。——《尔雅》
6. 杨与柳别。杨,枝劲脆而短,叶圆阔而尖;柳,叶长而狭,枝软而韧。——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又如:白杨;赤杨
组词:杨朔、杨舟、杨沟、杨吴、杨刘、杨颜、杨栌、杨息、杨锐、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