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中有杆美丽的秤怎么写
告诉你一个关于秤的故事:
相传范蠡(陶朱公)在经商中发现,人们在市场买卖东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难做到公平交易,便产生了创造一种测定货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
一天,范蠡在经商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见一个农夫从井中汲水,方法极巧妙:在井边竖一高高的木桩,再将一横木绑在木桩顶端;横木的一头吊木桶,另一头系上石块,此上彼下,轻便省力。范蠡顿受启发,急忙回家模仿起来:他用一根细而直的木棍,钻上一个小孔,并在小孔上系上麻绳,用手来掂;细木的一头拴上吊盘,用以装盛货物,一头系一鹅卵石作为砣;鹅卵石搬动得离绳越远,能吊起的货物就越多。于是他想:一头挂多少货物,另一头鹅卵石要移动多远才能保持平衡,必须在细木上刻出标记才行。但用什么东西做标记好呢?范蠡苦苦思索了几个月,仍不得要领。
一天夜里,范蠡外出小解,一抬头看见了天上的星宿,便突发奇想,决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代表一两重,十三颗星代表一斤。从此,市场上便有了统一计量的工具——秤。
但是,时间一长,范蠡又发现,一些心术不正的商人,卖东西时缺斤少两,克扣百姓。他想,怎样把秤改进一下,杜绝奸商们的恶行呢?终于,他想出了改白木刻黑星为红木嵌金属星形,并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禄、寿三星,以十六两为一斤。目的是为了告诫同行:作为商人,必须光明正大,不能去赚黑心钱。并说:“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会失去福气和幸福;欺人二两,则后人永远得不了‘俸禄’(做不了官);欺人三两,则会折损‘阳寿’(短命)!”
就这样,秤这种计量工具便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并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直至今天。
范蠡心系百姓,经商也不忘为百姓造福,不但做出的秤美,他的心更美。你可以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将这个故事稍作改编,改编成一个叙事的现代文形式。绝对好使。
2. 秤杆怎么做
1.提纽——研究杠杆,要先选定支点,提纽的位置就是支点的位置。支点应靠近杠杆的某一端,因为杆秤是不等臂的。
2.秤盘悬挂位置——选支点一侧(杆较短的一侧)的某个点,作为悬挂秤盘的点。
3.定盘星——为了避免杆秤自重(包括盘重)的影响,把秤砣挂在某一点,刚好平衡。此时,秤砣的作用与杆秤自重的作用抵消。这个点就是定盘星,也是零刻度处。如果盘中放上物体,秤砣再往远处移动才能平衡,根据刻度就称出了物体的重量。
4.刻度——根据杠杆原理,支点左边的质量乘以力臂等于支点右边的质量乘以力臂。
当改变物体的质量时,就要移动秤砣的位置,从而改变秤砣的力臂。
秤砣的位置到零刻度的距离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由此,即可标上相应的刻度值。
3. 小秤杆怎么做
(1) 选取一次性筷子一根,用刀及砂纸打磨光滑;(2) 把铁皮剪成圆形制成秤盘,用细绳在圆盘四周绑好吊起;(3) 在打磨好的秤杆的一端钻上一个洞,把圆盘挂上;(4) 用一颗5克左右的螺母绑上绳子制成秤砣;(5) 把秤杆、圆盘、螺母挂好,找出整个系统的重心,在重心上钻上小洞,挂上绳子作为提纽;(6) 不放物体使杆秤平衡,找出零刻度线的位置并做好记号;(7) 放上20克的物体,找出20克物体平衡时秤砣的位置,此处即为20克物体的位置;(8) 在零刻度线到20克位置之间平均画上20个刻度,每一刻度即为1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