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扌加口和巴是什么字
挹
--------------------------------------------------------------------------------
拼音:yì 部首:扌 笔划:10 五笔:rkc(简)rkcn(全) 【大 中 小】
基本释义
--------------------------------------------------------------------------------
挹
yì
舀,把液体盛出来:挹取。挹彼注兹。挹注(喻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足)。
拉。
古同“抑”,抑制,谦退。
古同“揖”,作揖。
笔画数:10;
部首:扌;
笔顺编号:1212515215
详细解释
--------------------------------------------------------------------------------
挹
yì
【动】
舀;酌。把液体盛出来〖ladleout〗
挹,抒也。从手,邑声。——《说文》
凡以器斟酌于水谓之挹。——《珠丛》
弟子挹水而注之。——《荀子·宥坐》。注:“酌也。”
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诗·小雅·大东》
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西游记》
又如:挹受(汲取,承受);挹盈(舀取盈满的液体);挹酌(汲取);挹彼注此(兹)(将彼器的液体倾注于此器);挹盈注虚(取有余以补不足);挹掬(捧取);挹斗扬箕(谓徒有虚名)
引;牵引〖draw〗
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晋·郭璞《游仙诗》
接倾城之貌,挹希世之人。——《警世通言》
又如:挹胜(收取胜景);挹慕(牵念,羡慕)
谦抑。通“抑”〖modestlyrestrain〗。如:挹降(谦抑);挹退(谦恭,退让)
同“抑”。抑制住〖restrain〗
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荀子·宥坐》
而久自挹损。——《三国志·诸葛亮传》
情存损挹。——《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挹
yì
【形】
细致的样子〖detail〗。如:挹挹
抑郁〖melancholic〗。如:挹郁(愤懑怨恨);挹懕(抑郁不得志)
相关词语
--------------------------------------------------------------------------------
采挹 餐挹 陈挹 冲挹 斗挹箕扬 高挹 拱挹 拱挹指麾 撝挹 奖挹 降挹 奖挹 谦挹 钦挹 让挹 损挹 叹挹 推挹 相挹 延挹 挹彼注此 挹彼注兹 挹斗扬箕 挹降 挹掬 挹慕 挹抐 挹取 挹胜 挹受 挹损 挹退 挹扬 挹挹 挹盈 挹盈注虚 挹攍 挹郁 挹注 挹酌 注挹
2. 口巴是什么字
◎ 吧
bā
像东西爆烈或撞击的声音 [crack]。如:吧吧两声枪响;吧的一声,弦断了;吧吧(嘴唇开合作声;形容说话多而响);吧唧;吧嗒;吧喳;吧哒
◎ 吧
bā
〈动〉
(1) 〈方〉∶抽 [烟][draw on(pull at)one's pipe]
三老爷只顾吧着他的杂拌烟。——《死水微澜》
(2) 又如:他吧了一口烟,才开始说明
◎ 吧
bā
〈名〉
英语 bar 的译音,小酒馆,又称酒吧
常用词组
吧嗒 吧嗒 吧唧 吧唧 吧女 吧台
◎ 吧
ba
〈助〉
(1) 用在句末,表示恳求、提议、请求、命令等语气 [(used at the end of a sentence) indicating entreaty, suggestion, command, etc.]。如:派六个人不够吧,我的意见派十个人;你说给大家听听吧!
(2) 用在句末,表示同意、认可的语气 [indicating agreement or acknowledgment]。如:好吧,我一定去;就这样执行吧
(3)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带有揣度的意味 [indicating doubt]。如:他现在赞同了吧?你弄通了吧?
(4) 用在句末,表示估量、推测语气 [indicating uncertainty]。如:他自己总该知道吧;老王会到这边来吧
(5)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带假设语气,并带有列举性质 [indicating a pause]。如:说吧,不好;不说吧,也不好
3. 上面一个口,下面一个巴是什么字
上面一个口,下面一个巴是汉字邑,读音是yì。
【中文名】:邑
【拼 音】:yì
【外文名】:cities ;state
【笔 画】:7
【五 笔】:KCB
【部 首】:邑
【总笔画】:7画
【笔顺编号】:2515215
【词 性】:名词
【笔顺读写】:竖横折横 横折 竖横竖弯钩
【结 构】:上下结构
【解 释】:
1.城市,都城:城邑。都邑。
李朝威《柳毅传》:”则洞庭之城邑,不足为邑也。“
2.旧指县:邑人(同乡的人)。邑庠(明清时称县学)。邑宰。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3.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邑。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千金,邑万家。“
4.古同“悒”,愁闷不安。
吴质《答东阿王书》:”凡此数者,乃质之所以愤积于肊,怀眷而悁邑者也。“
4. 口字上巴字下怎么读
邑 #yì
【释义】城市:城邑|都邑.
邑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古代称侯国为邑
邑,国也.――《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朱骏声通训定声:“《书》‘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谓国.”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左传·僖公四年》
又如:敝邑(对本国的谦称)
国都,京城
邑外谓之郊.――《尔雅》.郭璞注:邑,国都也
商邑翼翼.――《诗·商颂·殷武》
(
邑yì
⒈都城,城市:.
⒉县,城镇:人(本县人).小则获~,大则得城.
⒊
①忧闷不安的样子:安能~.
②微弱的样子:和风~.
邑è 1.奉承,曲从.
5. 上边一个口底下一个巴是什么字
上边一个口底下一个巴是:邑
邑,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为口,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
邑:[ yì ]
基本解释
1、城市,都城 :城邑。都邑。
2、旧指县 :邑人(同乡的人)。
3、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 :采邑。
4、古同“悒”,愁闷不安。
相关词语:畿邑、旁邑 、愤邑 、林邑 、京邑、邑宰 、邑入、皇邑、弊邑等。
扩展资料:
辨析都和邑
1、商代甲骨文有"大邑商",那是指作为国都卫星城而言的是先商封地商河古城。
2、"都"字从者,从邑。"者"本指"非农户口家庭"、"城市居民家庭",特指"皇家"、"王室"。
3、故"都"是特指居住有帝王家庭的城邑。"邑"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城邦。
4、古代称侯国为邑: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敝邑。古国邑通称。
6. 口巴念什么
“口、巴”的读音是yì。
邑:城市,都城:城邑。都邑。
旧指县:邑人(同乡的人)。邑庠(明清时称县学)。邑宰。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邑。
例句:
1、当人失去了自制,就好像一座城邑失去了坚固的墙垣.
2、牧马行会能够提高城邑中骑兵部队作战能力.
3、彭州龙门山,邛崃天台山,大邑西岭雪山.
4、封地就在大兴不远处,咸阳县附近,八百亩,其中永业田三百亩,食邑甚至有六百户。
5、成立的是普通采邑权还是终生地产,是整个财产法领域最棘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