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记怎么写是按今日背诵、今日读文、今日评价、今日素材这样写吗
还是要看你写日记的目的: 要是老师要求写,那你就要注重写的格式、内容、字数和字迹等。
格式一般来说语文中你会分段那你就会格式了,内容一般都是由现象、事件和感想等再加以个人的观点,观点要积极的,正能量的,字数就要看你写的内容和你语言组织能力而定,字迹是态度和书写功力的问题。 要是自己写那就没有必要注重什么格式、类型啊啥的,随心随意就好,一句话都可以。
个人觉得你平时应该多锻炼下自己对文章的整体布局能力,思考自己想要表达的通过什么样的结构形式表现出来,每个部分的衔接和自己语言的精炼。
2. 每日警策文读后感怎么写啊
1、我用全身心的爱迎接今天,我赞美敌人。我在心里默默的为每一个人祝福。我爱自己,我用清洁与节制来珍惜我的身体,我用智慧和知识充实我的头脑。
2、赞美敌人,敌人于是成为朋友;鼓励朋友,朋友于是成为手足;常想理由赞美别人,决不搬弄是非,道人长短,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赞美人时要高声表达。
3、微笑使疲惫的人得到安适,微笑使悲伤的人得到安慰。
4、我要用灿烂的笑声点缀今天,让歌声照亮黑夜;以笑容感染别人。我要使生活保持平衡,记住无论失败绝望,还是成功快乐,这一切都会过去。
5、我要把今天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忘记昨天,也不痴想明天,今天事今日毕。我要以真诚埋葬怀疑,用信心驱赶恐惧,我要让今天成为不朽的纪念日,化作现实的永恒。
6、我须把佛格深深地扎在泥土中,等待成熟。我要制定目标开始行动,方能评定心中的惶恐。成功不是等待,我现在就付诸行动,不断超越自己,完善自我,以达到圆满无上的境界。
7、我要学会控制情绪,用佛的智慧与慈悲弥补心灵不中,我要体察别人的情绪波动,学会宽容。
8、我不再为昨日的成绩自吹自擂,将要做的比已经完成的定会更好。我要不断改进自己的仪态和风度,展示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
9、我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控制它的宽度;我不能左右天气,但我可以改变心情;我不能改变容貌,但我可以展示笑容;我不能控制他人,但我可以掌握自己;我不能预知明天,但我可以利用今天;我不能样样胜利,但我可以事事尽力。
10、我应该把身心培养得像月光一样慈悲柔和,宽大自己的心胸燃起智慧之光;每个人与你相处都像淋浴在清凉的月光之中,这是爱的真谛,人格的升华。
摘自浙江香海禅寺《禅与企业家的修炼》一书
3. 散文怎么写
凡文以意为主”。
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
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 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丰富 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 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 诗的灵感。
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 闪光。
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 学。” 譬如,一个作家去看茶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 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 人。”
这就是思想的闪耀,作家十分宝贵它,就及时把这个意思记下来。后来,他听一位花 匠介绍一种茶花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开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
并没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记住这种茶花的名称的。过了一会,恰巧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这 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 不休,心灵猛然一颤,不禁脱口说出:“童子面茶花开了。”
而花匠听了这话省悟后说:“真 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这话使得一个念头突然跳出他的脑海,他说:“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
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 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于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 《茶花赋》。这个作家就杨朔。
而读者、评论者通过阅读就可以悟出作家写此文的立意:歌 颂如花的祖国,歌颂美化祖国的劳动人民。 (二)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 的过程。
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 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 篇等问题。
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第一、确定体裁。
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取了 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么就要考虑:是写成书信体,还是写成日记体?是写成随 笔,还是写成偶感?是写成游记,还是写成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感?确定 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到要向父母 报告一下自己的游踪和观感,你就可以写成书信;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动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写随笔、漫录;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地之后,觉得寒山 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并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写成如《社稷坛抒情》那样诗意浓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可以偏重于回忆,写成《小米 的回忆》那样的回忆式的散文……总之,要根据立意内容来确定表现形式--具体的体裁。 第二、寻找线索。
散文的材料应该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 珠互相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写作者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 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那末,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呢? 一是感情线索。
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 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 感情线索,才把儿时记忆、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 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
二是事物线索。如曹靖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 枪”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搜罗记忆中有关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
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如茅盾的《白杨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