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懂语法,可是我还是不会写句子,怎么办呢
我原来曾经给我的一个同学改作文,发现她经常写一些让我感觉哭笑不得的句子. 例如: At the first glance, the argument seems sound, but with a further look, I find it problematic. 前半句是忠实引用,后半句可能有点走样了.总之,有一种很弱的感觉.就算4级作文这样写也太菜了吧,何况是GRE AW呢。
并且,改作文这么长时间了,看到很多普遍的错误,一篇一篇重复地指出相同的问题也太麻烦了.所以我想,有必要说一说一些关于写句子的事情。 1.写句子完全可以凭感觉,但刚开始的时候要通过训练找到感觉. 我认为,一个句子的核心是结构,而突破就要从这一点开始.有人持异议,比如说“阅读不是做语法分析”,也有一定道理。
诚然,固守结构而为之所囿是不可取的,但是对于刚刚开始练习写长句的人而言,必不可少。尤其像国内的考试,作文根本不涉及这些部分,而到了GRE AW(toefl的情况我不知道)的时候落差相当大,就更有必要练习。
如果有深厚的阅读积淀,可能会发现这一点不成问题,很快可以适应过来,如果没有而又想走捷径,就要动动脑子了。 一个句子,核心部分就是主谓宾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写句子的时候,“不平行原则”一定要牢牢记住。所谓的不平行,就是中文和英文,在表达相同的意思的时候,句子数目不平行,各自的主谓宾不平行(不是绝对的,但经常为了表达效果要进行顺序的调整),用词点不平行(非常典型的就是中文的动词点很多情况下对应英文的介词,这件事我以后还要单独再总结),等等诸多不平行。
所以每一次我看到别人的文章中有明显的翻译的痕迹时,就一定会指出“不要直译,要找对应的意思”,就是这个道理。“表面上的相同”不应该写成“ostensibly same”,虽然它们的中文释义恰好就是这两个词。
这样一来一去就相差甚远了。 不仅仅是主谓宾。
再加上句子主体前边后边各种从句,修饰成分,一个句子就可以变得很充实,很丰满了。 所以动笔之前,有必要想一想自己要表达的意群,进行合理的组织,重要的是按照英文的语序来操作。
这个过程也可以在写的过程中进行,只是不要养成习惯就好。我开始写的时候,一个句子有时候要写上好几分钟,多数时间都在考虑用词准确(后边讲到),或者调整顺序,增加修饰,最后把一串意思完成在这个句子里。
举个例子吧。比如说,教育是一个涉及群体合作的过程。
当然,这个骨架不存在调整主谓宾的问题(as so far),直接构建就行了。然后,这个education有没有什么限定?群体?合作需不需要具体的形容或者分类?这个过程要不要指明时间,空间等等因素?注意这不是思维的发散,而是把你构思好的,相关的一串东西集中起来(因为等你写的时候构思早就构完了)。
这样写出来就是As…, education exerts its efforts only through…, rendering…, which… (随便写的一个例子,并不是很严禁)。又例如下边这个成品:For example, while the whole class is learning basic arithmetic such as twelve plus thirteen is twenty-five, a math whiz, exercising multiplication on 4-digit numbers without awareness of what``s going on in the classroom, may always draw the teacher``s attention.(可能有语法错误啊,呵呵)Thought Einstein has proposed the great theory of relativism, which has been proven true for light particles by an experiment that successfully examined variance in life of a radioactive element, it is still impossible for most students to directly experience travels of such high speed. 这样发散一下,散开的是句子,集中的是意思,也就是相关的意群都集中起来了,文章就不会显得很散(重要!长句的很主要的好处之一)。
经常看到,就像开始的时候说的,有些人总是用小于10个词的短句,感觉应该是一盘散沙而不是一串珍珠。 那么怎么才能找到这样写句子的感觉呢?一点一点改进,各人可以找到自己的方法。
比如说,刚刚开始的时候不要着急上主语,主语后边也不要着急立刻上谓语,适当使用转折,插入,修饰,等等,自己总结一下这些tip. 这种句子构造的练习,着眼于骨架,落实在具体的词汇。但是最终目的不是机械的构造句子,因为人不是机器,作文也不是什么机械的东西,只要找到了感觉,一出手写出一个基本上成型的句子,就OK了。
阅读一些文章也是有这样的益处的。不一定是NCE4,也不推荐大家都看同样的书,after all正是因为背景的不同才会让我们写出不同的文章,否则早就都plagiarism了。
阅读英文原文,水平不要太低的那种,有时候甚至要熟读,背诵,对保持和加深语感有相当大的作用。
2. 仿写句子
1.例句:长江,好比一个叱咤风云的勇士,一路翻山越岭,呼啸着奔向大海;长江又好比一位慈祥的母亲,她用点点乳汁,哺育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茁壮成长. 请仿照上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山”开头写两个句相同的比喻句.泰山,好像一位饱经苍桑的老人,烁烁巨眼,阅尽了一部部春秋历史默默伫立; 泰山,又好像顶天立地的男儿,铮铮铁骨,激励着一批批英雄志士奋勇前行。2.我是根据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那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我是颗颗璀灿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3.仿写句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及仿写注意的问题。 内容: 如: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仿照这个句式,该怎么补充”夏之色”和”冬之色”?像这类题,写不出来怎么办? 答:例句中 “碧波”、“嫩竹”都是“春”季之物且都显“绿”色,而绿色是“冷”色调。绿色又是生命之色,所以说“贮满希望之情”。仿句中只要找出夏季显黄、冬季显白色的事物即可,如:夏之色为暖的黄,如麦浪,如玉米,象征着丰收的稀奇;冬之色为寒的白,如瑞雪,如冰块,蕴含了万物的苏醒。 另外,仿写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仿写涉及的是句子的哪些内容。包括主旨、意蕴、风格、意境等。题干提到的仿写要求必须落实。其次,要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是单句还是复句,是设问句还是反问句,是对比句等。再次,应该注意修辞和表达方式。最后,还要适当注意一下字数。以以上四个方面为标准审查原句、检查仿句,那么仿句就不会觉得太难了,造出的句子也就会合符要求了。4.谅解是二月里的春风,能融化心灵的冰封;谅解是一杯清茶,能冲淡痛苦的回忆;谅解是一剂良药,能医治内心的创伤。模仿句子造句,它最早出现在1994年高考题中,1998至2002年五年高考题中又连续采用了这种题型。表面上一是考查修辞方法,如比喻、排比等;二是考查句子的连贯承接。实际上这种题目涉及考生的分析审题能力、知识运用能力、遣词造句能力等,因此,笔者把仿句题的解答程序归纳为:仔细审题,逻辑思考,联想表述: 一、仔细审题 历年高考及平时训练的反馈信息来看,要回答好仿句这类试题首先要审好题。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2002年全国高考题)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1.审题型——明确相关要求 先要分析、确认原句的句式特点、修辞手法,尤其是分句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然后依样画“葫芦”。若是续后句或补上句,还要考虑上下文语意的照应和文路的一致。仿用句式的题型大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仿照例句,单独造句,仿写的句子与例句之间在内容上没有任何内在联系,主要要求仿句句式结构及句子内在的逻辑关系与例句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这种仿句叫“依样葫芦”仿句;如2002、2000、1998年高考仿句题;另—种是根据上下文仿造句子,仿写的句子与例句之间既有形式的要求,又有内容的要求——不仅句式结构要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而且内容。上要有内在的联系,这种题型叫“仿例补写句”:如200l、1999、1994年高考仿句题; 2.审题干——明确显性要求 要真正做到明确显性要求,可采用分项列举的办法,把题干的要求进行分解,每一小点写在草稿纸上,并标上序号;(1)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是不能再分别用“海、浪花、涛声及鱼虾,海鸥”作本体,用“字典、部首、音序、文字”作喻体。(2)“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意思是要求句式基本一致。(3)修辞格要采用比喻形式。仿写的句于只有符合了这三个要求,才有可能写出正确的答案。 3.审例句——明隐性要求 例句是多变的,隐性要求也是复杂的。我们可以从这儿方面来考虑它的隐性要求
3. 题目我该怎么办请指导写一段话,
一天,小明在家里认认真真地画画,突然,耳边传来一阵“咚咚咚”的敲门声。
小明立刻挑起来跑到门前问:“你是谁呀?”门外的人说:“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小明拿来一个板凳,站在凳子上,从们动力往外看,咦!不认识这个人。
小明想了想问:“我爸爸的名字叫什么?”那个人马上就说除了他爸爸的名字。小明心想:这个叔叔知道我爸爸的名字,一定是个好人,我让他进来吧!可是小明又想:如果,他听说过我爸爸的名字,他是坏人怎么办?于是小明又问:“我爸爸的电话是哪几个数?”那个人又说对了。
这下,小明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开门。就给爸爸打了个电话说:“爸爸,门外有人找你,我一听声音,就知道我不认识他,我也从门洞里看了,确实不认识。
我该怎么办?”“那你叫他给我打电话。”小明就跑到门口告诉门外的叔叔,叫他打电话给爸爸。
小明在屋里听着叔叔给爸爸打电话。不一会儿,小明的爸爸就给小明打来了电话,说:“他是我的朋友,是个好人。”
小明就高高兴兴地去打开家门,让叔叔进来,小明很有礼貌地说:“叔叔请进。”叔叔摸着小明的头说:“你真有趣儿!”小明就笑了笑……。
4. 用“怎么”造一句话,怎么写呀
1. 他刚上任不了解情况,工作怎么干心中无数。
2. 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3. 看老师怎么画,你也照样画,照葫芦画瓢总会吧!
4. 执法者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怎么能公正执法!
5. 那个骗子的话破绽百出,你怎么能相信!
6. 卖东西要货真价实,怎么可以漫天要价呢?
7. 作文时,写什么,怎么写,都要深思熟虑,想好了再动笔。
8. 我分明看见他走过来了,怎么一转眼又不见了?
9. 这件事怎么处理,请你也参加一点儿意见。
10. 大庭广众之下,你怎么做这样的丑事。
11. 俗话说,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也跟着仿效。
12. 我怎么也舍弃不了我们的手足之情。
13. 打搅您一下,请问去天安门怎么坐车?
14. 这件事该怎么处理,请你再考虑考虑。
15. 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怎么能说单调呢?
5. 长颈鹿,狮子,刺猬,小猴到处,渐渐,怎么办写三句话
一天,小兔子和小刺猬去找食物。
他们在路上遇到一条小河,他们不知道怎么过河,忽然小兔子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它对小刺猬说:“我们去找大象伯伯帮忙。”于是它对正在河边洗澡的大象伯伯说:“大象伯伯,我们想过河,能不能用你的长鼻子帮我们搭一条桥?”大象伯伯心想:“我是第一次帮助别人。”
于是欢快的回答:“好的。”他用鼻子量了一下,不够长。
于是,大象伯伯又喊来河对面的长颈鹿阿姨过来帮忙。他们一个举起鼻子,一个仰起脖子,在河上搭起了一座临时桥梁。
小兔子和刺猬开开心心地过了河。小鸟也为他们开心地飞来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