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染”为题目的议论文怎么写啊
出污泥而染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周敦颐这句词已成经典之谈。莲花从污浊的泥桨里生根,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在水面上焕发着洁白的光彩。它的婀娜赢得了迁客骚人的频频赞许,它的高洁更为文人雅士所青睐。他们赞美它洗去了泥土的污浊不堪,他们赞美它的出而不染,高风亮节,而那泥桨便成了反衬的典型,仿佛那黝黑里藏着的都是值得鄙弃的。
这让我不得不为“污泥”叫冤!
试问,若没有“污泥”,又哪有莲?若没有“污泥”兢兢业业的制造和提供着养料,又何尝有它的艳丽照人?他们是否也曾想过,正是这被人所忽略、甚至被人们所唾弃的泥浆,却用它看似肮脏血液给予了莲花鲜活的生命?!正是这看似卑微充满着污垢的泥土默默的赋予了莲花四射的光芒?!
无奈的是他们忘了,可怜的是莲也忘了,而可悲的是仍有一朵又一朵莲花忘记了“污泥”的恩情!
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领导者之一吴广,称王后却将“苟富贵,无相忘”忘的一干二净。他“忘却”了自己的初步成功是百姓拥护、浴血奋战所换取的,竟因怕同乡拿自己从前的事说笑,伤了他所谓的“尊严”,毫不留情地摘掉了他们的头颅,最终起义因失败告终。他的鸿鹄之志到头这是却被自已的“出污泥而不染”扼杀在襁褓之中。这真是一极大的讽刺!
想必台湾民进党的一些代表们也是那“美丽”的莲吧!2007年9月30日,民进党大会通过所谓“正常国家决议文”,明目张胆得提出“早日完成台湾正名,制定新宪法,以彰显台湾为主全独立国家”,继续鼓噪要以“台湾”的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这实在是很好的诠释了“出污泥而不染的”另一深意。若不如此,他怎要受到全中华儿女的漫骂?若不如此,他怎不懂落叶归根,正因为他们的“不染”带给中国困扰,却同样也因他们的“不染”反衬出人应有的“不忘本”,反衬出污泥而染的高尚!出污泥而不染,用它最表层的高洁“诠释”着最肤浅的“美丽”。他所谓的清高,难道不是人尽皆知的粗俗吗?它所不染的正是一直给予它的一直养育它的恩情,而它所染的却是恶俗卑微的忘本与背叛。
我们应该做到“出污泥而染”,或者说,一个人应该做到“出污泥而染”。这里的“污泥”绝无“肮脏”之意,而恰恰是那个抚育你的父母、教育你的老师、帮助你的朋友,还有永远支持着你的祖国母亲!是那些最神圣的人们!我们要做的就是报答他们,用我们的爱呵护家人,用我们的优异回报老师,用我们的真心对待朋友,用我们的成功报效祖国!
出污泥而染,染出的是温情,染出的是责任,染出的更是一颗炽热的心。
2. 我的个人自传怎么写
与回亿录差不多,搜集自己一生的闪光点和不足点,记述自己的成长过程和思想变化过程。自传是以叙述形式出现的个人简历,自传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或出生年月)、家庭情况、学历、兼职工作经历、理想与抱负等。由于求职者千人千面,各人实际情况不同,因而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增加内容或删减内容。我们认为自传的作用不同于简历。自传更侧重于文学色彩,从中可以看出求职者的文化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看出你的内心精神世界。而简历只是机械地说明你的经历。
在真实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发表一些评论,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举例如下:
【范例参考】
张**自传
一提起我的家乡--贵州沿河,人们总是自然会联系起1998年的那场特大洪涝灾害。
197*年*月*日我就出生在沿河那个在当年决了口的小县城--钟南。我的1~5岁却是在海南岛度过的,因为爸爸在海南岛的某部队服役,我们随军在那里住了几年。然后又随爸爸转业回了老家。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对我的影响很大。爸爸在部队里多年,已经将以前军人的那种特有的气质--耿直、踏实融入了自己的血脉和一言一行,于是我也在耳濡目染中也多多少少秉承一些"爸志"。
家里虽然说较为清贫,但是和谐、温馨,在简单、朴实的环境里,我过着简单却也充实的生活。6岁时,我开始启蒙读书,小学和初中一直都在县城里的一个学校读书,由于性格开朗,班主任老师总是在派我做学习委员的同时不忘记给我搭上文娱委员的"美差",于是在"两职"的夹击之下,我慢慢养成了有计划的做事和学习的习惯。因此,至今我还很感谢我的老师们。
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一中,继续着我的莘莘学子的生活。可是在高三第二学期的时候,一场大病不期而至,因为这意味着我参加第二年的高考必须比别人要多几十分才能去同样的学校。爸爸在这个时候又给我上了一课。他说,同情自己、抱怨自己都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面对现在和以后。高考后,我只录取到了常德师院,但是我不再怨天尤人,认真、踏实的学习,毕业的时候,取得了全系综合测评第一名的成绩,顺便还"拐带"了一大叠"三好学生"、"优秀学习干部"的证书。
爸爸的耿直使得我们家没有什么"大官"朋友,于是尽管我是以综合测评第一名的成绩分配,还是分到了一个比较偏僻的乡村中学。有领导的"表睐"、同事的爱护、学习的淳朴,我也潜心在那呆着,认真地过着,偶尔在市里上上公开课、比武课;偶尔在市教委或者县教委发两篇教学论文。可是爸爸再一次使我的命运发生了改变。爸爸以前手下的一个兵,现在成了大老板,于是千方百计找到爸爸,邀请爸爸一块旅游,走了大半个中国。回来后,爸爸灌输给我一个观念:年轻人应该多学点东西,应该去外面多长些见识,应该去南方开放城市锻炼锻炼。于是,我选择了报考中山大学的研究生,1998年的秋天我来到了广州。
在中山大学,虽然人生地不熟,但是导师、师兄都很关照我,而且还有爸爸一直"陪着"我,我想我一定会成为一个全新的我,也继续认真、踏实的走我自己的人生之路。
现在就要毕业了,我将一如既往地追求人生最有价值的理想--希望通过所学的知识帮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