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以身作则的作文
引言--- 我可以改变世界 小荷作文网 改变自己 小荷作文网 改变龟毛, 改变小气 要一直努力努力 永不放弃 才可以改变世界 come on 改变自己 正文--- 英国一位主教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 少年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发现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可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接着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遂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当我垂垂老矣之时,终于顿悟: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再以后,我甚至可能改造整个世界。 看到这段话,我想到了我们的作文。我们的作文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自己呢? 以前看见过这样一篇作文,大概内容是父亲带我去天桥上看车流,滚滚车流让我思绪万千,由此想到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于是我就想到了要为这社会做点什么。文章的结尾照例来一番激情满怀的豪言壮语。先不论作者情感的真实与否,是否有艺术性的问题,单就作者的这种毫无根据的理想而言,我们就觉得肤浅和幼稚。主教的墓志铭将我们的这种作文思维解剖得无地自容。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的作文开始说大话,想当然地说一些我们无法完成的事。这既有客观的现实原因,也有主观上讨巧的因素。说无人不知、世人皆晓的最正确的大话,仿佛成了我们的嗜好。时间长了,说大话便上了瘾,不这样说还觉得不自然。 说大话的作文的特点就是说的话离生活太远,夸大某些事或某个人的作用,缺乏基本的逻辑思维,毫无真情实感,就像悬在空中的垃圾堆,既不好看,也不实际。在理想、哲理、情感类的作文中,说大话的内容最为常见。比如,写“_________感动了我”这个作文题目,有人会不自觉地找来“蚂蚁”“小鸟”等动物角色,通过描写它们坚忍不拔的生存行为来让自己感动,从而在作文里表现自己灵魂的升华;或者是通过一些事件(比如,公车让座、植树活动等)、一些人物的行为(清洁工的劳动、父母的辛劳等)来表现自己深刻的反省意识、功德意识、爱心意识等。这一类的作文的结尾往往会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具有深刻认识的人。 我们知道,人认识的总是逐步发生变化的,所谓的功德圆满总是要历尽一个颇为艰辛的修炼过程。没有什么事情会突然之间变得异常的美好,期间总要有一些反复或无常。这就是生活的逻辑,是生活最本质的表现。 而我们的作文往往会把某种认识或者情感推向一种极致,而这种极致又往往是社会所期待的理想价值观。比如,无私 奉献、为事业呕心沥血、知错就改、品德高尚、乐于助人……我们思考一下,这些价值观有多少和自己的生活贴近,有又多少反映着真实。比如,无私奉献与《劳动法》是否相悖?知错就改中的“错”是不是真的就是“错误”?遭遇“索捐者”你是否还能助人?理想的价值观我们要坚守,美好的品德我们要发扬,但一旦遇到现实的逻辑的时候,请你辨证思考,具体分析,不要拿着喇叭,一根筋吹到天上去。 我们的作文离真实的生活太远,离自己的想法更远,用大话淹没了自我个性。我们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只习惯了捡一些破旧的,似乎还散发着霉臭的观点往作文上堆。这样的结果当然是,说了大话依然毫无知觉,认为理所当然。 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我想这对于每一位依然在作文里说大话的同学都很有效。
2. “以身作则”作文
最为重要——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是最为重要的,我怎么会如此说呢?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从小到大的想法都是如此.我想,作为一个领导时时刻刻都要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并且是带一个好头,方能带领人们走向正道,方能激起下属们,群众们的积极性,不然,则只会造成反效果,“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试问,如果一个领导都思想败坏,那下属又怎么不有样学样呢.所以,我说,最为重要——以身作则,并且是以“正身”做好则.
而今天我更是明显体会到以身作则的这一重要之处.为何如此说法?这是我今天参加团干培训的体会,是我对此次培训的心得,最重要,最深的一个心得.今天,我和同学们参加了团干培训,整一个会议,我都聚精会神的看着,听着,不漏掉任何一个地方,即使是极其细小.会议名为团干培训,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培训如何当好一个团干的会议.当然,能参加的人,皆是团干之一,我也是其中之一.会议上讲述了一个应该具有何种素质与作风.
能力,应该拥有充分而灵活的社交能力,优秀的处事能力,这是一个团干的必备素质,即是高楼大厦的地基.高楼的地基不稳,即使在高,亦只是徒具空盒,是不堪一击的,而团干则如大厦,能力不足,地位也是危险的,将会没有威望,没有足以让下属心甘情愿的劳动的理由.作风,作风要正派,不能做违法乱纪之事,有一个高尚的品质,方才让能信服.而以身作则这一条,是作风最为重要的,重中之重,没了他,是什么事也干不成的,即是成功了,那也是效率低下.
这样说,是有原因的,如果你只是在一旁指手画脚的,颐指气使的,一两次犹还可以,下属们可能会是畏于你的权利,而不情不愿的忍气而干,次数多,必然心生怨气,断然甩手不干,到那时候,你明白了,那就是后悔莫及了,这个时候,事情就会留下给了自己,或者你自己也愤愤的不干,丢下工作,忿然离去.可能我这是夸大事实,你可能会说,没有这么夸张,领导本来就是指挥下属的,而自己则是什么事不干的.这样想的话,那就是大错特错了,不错,领导是有指挥权,但时,他不身体力行,起表率作用,以身作则,那是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行的.只会造成不信任,而丧失威望.你可能会说我,言过其实,一个团干怎么说的和政府官员一样呢.其实不然,治大国若烹小鲜,团干虽然是小,但是也是一官之职,处之,就犹如为官一般,身上自有担子担上,自有责任油然而生.能不以身作则吗?不能.
作为一个团干,作为一个官员,就要以身作则.这是我的想法,最为重要,以身作则.
3. "以身作则"为话题的作文
逼你成功——刘墉 我有个事业非常得意的朋友,他40多岁,没结婚,每天跑进跑出,比谁都忙。
有一天我问他,你都在忙什么啊,又是为谁忙啊? 他先楞了一下,接着笑笑,说:“我也不知道为谁忙,只觉得背着一个好大好大的包袱,每天拼命向前冲。” “你怎么不说是你自己的野心和理想,使你往前冲呢?”我不以为然地说。
没错啊,我自己的野心和理想当然逼我冲。想想,一个人不被逼,又怎么可能成功? 我就是一个会逼学生的老师。
学生找我学画的时候,我会建议他们买最好的工具,因为我发现当他花了一大笔令他心疼的钱之后,他们就不会轻易放弃。 然后,他们愈画愈好了,得到我的夸奖,盼下次还能受到赞美,于是加倍努力。
除了我逼,他们也自己逼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 我班上许多在美展入选和得奖的学生,都是这样在”内外交逼“的情况下成功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逼学生的老师,何尝没有逼自己?为了让学生每个礼拜都能见道老师的新作品,为了以身作则,我不得不画,而有了更多的成绩。“教学相长”不也是“教学相逼”吗? 写文章也是如此。
不信,你去问问,哪个成功的作家没有被逼?他被两种人逼,被报社、出版社的人逼,也被他自己逼。读者逼主编,主编逼作家,作家逼自己,逼得想睡也不能睡,不想写也得写。
多少惊人的作品就这样诞生了。如果你问金庸:“你这些武侠巨著是怎么写成的啊?” 他很可能答:“报社 连载逼出来的。”
你再问:“如果没有报社逼,你写得出来吗?” 他很可能答:“写得出,但写不了这么多。” 你或许要想,一个人没有灵魂,逼也没用。
这么说,你就又错了。 你看过传统的“击鼓催诗”吗?一群诗人聚会,有人出题:几言诗,声么韵,咏什么题材。
题目才喊出来,就开始击鼓,起初慢慢地一声一声击,愈击愈快,心愈急,愈写不出,鼓声愈连成一气。只见一个个平常潇风流的诗人,急得抓耳挠腮、满脸通红,一个月也写不出来,鼓声中居然写出了,这不是逼的吗? 好,或许你没见过击鼓催诗,但你总读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吧。
一群文人在兰亭“流觞曲水”,那是一条弯弯的水流,大家沿着水边坐下,从上游送下一盏盏盛着酒的小杯子,流到谁前面,谁就得饮酒做诗。你说,那不是一种逼吗? 《兰亭集序》就是在这种“逼”之下诞生的。
想想《兰亭集序》是多么有名的文学作品,那书法作品又被后代多么推崇。 再想想,王勃的《腾王阁序》是怎么写成的? 当时骚客群集,各呈文才,王勃写一句,仆人通报给主人一句。
换是你,你紧张不紧张? 问题是,《腾王阁序》在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 王勃那天若是不去,去了若是没有人逼他写,你今天能知道谁是王勃吗? 让我作一个“文字新解”吗—— “逼”,是长了脚的一口田。
“一口田”旁边有神的保佑,是“福”。 “一口田”上面加个屋顶,表示有房有田,是“富”。
上班的人,星期一早上不想去,还得去,因为生活逼。 念书的学生,每天放学不想做功课,还得做,因为师长逼。
一个从来不入厨房的人,留学在外,居然烧得一手好菜,因环境逼。 一个登山者,跳过一条他平时绝不敢跳的深沟,因为有只野兽逼。
所幸世界上有“逼”这件事,我们才能超越自己,完成超出自己能力的事。于是,你该了解《孟子》那段话的道理了——“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必,增益其所不能。”
这段话说的不是只有4个字吗? 逼你成功。
4. 写一篇以身作则身正为范的作文以《以人为本身正为范》写一篇作文
新学期计划 在这新学期来临之际,新年的钟声渐渐消逝,我们也从过节的快乐中走出,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中,因此制定这个学习计划. 首先,应该先纠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心态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拥有好的心态,就会拥有好的成绩! 在这学期里,要加强自己不擅长的科目,在语文上,除了把课文中的内容、知识掌握好以外,还应多读一些课外书,如名人名著等.还要再想些办法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不能只想课内不管课外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好每一次的笔记,认真对待每一次的习作练习,只有基础扎实了,才可以累计更多.数学,不能只明白课本上的习题应怎么做就够了,如果要学好它,就必须在课外再花一些时间来钻研和多做一些练习.上课仔细听讲,弄懂每一个问题,作业及时完成,追求质量和速度,回家做好预习、复习工作.早晚多听读外语,多积累一些单词,提高英语各方面的水平.从良好的基础上向着更高的目标出发.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科学安排时间,没有合理的安排,再好的计划也会付之东流.所以,在新学期里,最要学会的就是要合理安排学习、娱乐、休息的时间,要把每一点一滴宝贵的时间都抓紧. 新学期,新打算,也为新的目标努力.。
5. 以身作则的故事
秋时期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
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
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以身作则。
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不但要像先人李离那样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而且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教师、学生中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属敬佩的领导将使管理事半功倍。
6. 翻译 <以身作则>
父辈兄长有好的行为,晚辈学来可能学不像,也比不上。但是如果长辈有不好的行为,晚辈倒是一学就会,没有不像的。由此可知,长辈教晚辈,一定要端正自己的行为来率领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学得好,而不是只在言辞中白费工夫,不能以身作则。有道德的人行为若稍有超过或偏失之处,一些无德之人因为嫉妒,一定无法容忍而群起攻击。但是有德之人即使不犯过失,小人也不见得能容他。由此可知,有道德的君子和无道德的小人相处时,一定要平心静气地对待他们,不可过于急切地责骂他们。
以自身的行为作为他人行动的准则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