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要写一篇关于汉服的作文我该怎么写,从哪里写起
民族服饰”一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五十五种民族服饰。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想起维吾尔族少女的绮丽衣裙,想起藏族独特的藏袍,想起回族标志性的白帽,想起苗族华丽的银饰……
可是,汉族的服饰呢?这个占中华民族人口百分之九十还多的名字的服饰呢?
有人说,旗袍。
我承认,这种将女性柔美曼妙身姿展示得一览无遗的服饰很美。但是结合了满族与西方服饰特点的旗袍,绝不足以代表汉民族。诞生不过一百年的旗袍身上,承受不起五千年积淀的中华气度!
有人说,西装什么的就好。
对,我不只一次看到过在民族大联欢中,少数民族的同胞们穿着民族服饰欢声笑语,而汉族代表却突兀地穿着西装站在那里。和任何一个国家的平常穿着一样,和美利坚、英格兰一样。
汉服呢?汉服哪去了?剃发易服三百年,汉族的子孙们当真把你忘了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汉服是一首绝美的诗。汉的大气,晋的飘逸,唐的开放,宋的端庄,无论哪一种,都好。而现在,汉服男儿的潇洒俊朗,汉服女儿的巧笑盼兮,难道都只能去历史书中找了么?
我艳羡地看着从汉服演化而去的和服、韩服在各地登台亮相。从平安奈良到江户镰仓,和服改变了很多:浴袍、振袖、十二单衣……和服的种类也很多,但是,即使是经过了明治维新的日本,在今天仍可以再大街小巷看见和服的影子。和服是日本的代表。
我更痛心地看到在我们国内,为汉服复兴而努力的人只有少数的同胞。甚至在他们宣传时,还遭到了无数的反对与冷眼。有被媒体说成作秀与无聊的,有被人认为是拍戏的,更有人把汉服当成和服或韩服的……
当今天的我们把在民族聚会上穿上西装视为理所当然的时候,谁还记得在数百年前我们的祖先曾穿过那样飘逸而大气的服装?
我的心在哭泣,为汉服,为汉族,更为了那同时被丢弃的阿萨民族记忆与文化。
世有中国,却已无华夏!
2. 汉服怎样描写
汉服展示解说词
泱泱中华,炎黄贵胄,典章礼仪,广筑金瓯。垂拱八方,德披九州。华服炫目,道统长留。
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了炫目的历史,精美的汉服,更是我历史长河中一朵奇葩。
首先展示的是女子深衣。女子深衣多为曲裾,衣裾由下至上弯曲缠绕,盛行于先秦、两汉时期。根据衣裾最下端高低的不同,又分为长曲和短曲。女子着曲裾端庄而高贵。相见时常行拜礼,右手压左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
接下来展示的是男子深衣。男子深衣多分为直裾和曲裾。曲裾为汉服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充分体现了华夏文明的刚强宏大,包容万物。直裾上下连裳,便于行动,与曲裾相比更为方便。男子对父辈长辈等行大礼,左手压右手,手藏于袖内,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
现在向大家走来的是女子襦裙。分为交领襦裙,对襟襦裙,齐胸襦裙和半臂襦裙等。其中对襟襦裙和齐胸襦裙兴盛于唐代,充分体现唐代女子的典雅与大气。交领襦裙和半臂襦裙多为女子日常服饰,款式简洁,更显汉家女子娇美可人。
褙子。相传始于唐,盛行于宋元,在明代被称为披风,宋代男女皆服。褙子衣襟相对直立于胸前垂下,多为窄袖,衣长一般到大腿下或膝盖下,两侧开叉。下面配有襦裙,是极为受欢迎的常服款式。汉族女子娇俏柔媚,相见时常行较为柔媚的万福礼。双手轻轻搭于左胯,右脚后支,缓慢屈膝并低头,口道万福。
袄裙,即明制襦裙。襦在裙外,外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袄裙着身,女子的娇羞甜美在顷刻间散发。
汉服,是汉民族独特的服饰,是汉人的精神气节的凝集,是汉人思想智慧的结晶,它深深植根于汉民族光辉璀璨的历史文化中。那峨冠博带的赫赫威仪,那云佩霓裳的翩翩神采,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豪。
3. 求一篇描写汉服的作文
琼华柳梦璃的一篇作文《自由行走的花》。
自由行走的花
我不是冰山上的雪莲,无法端坐群山之巅,得不到永远。
我不是那佛前的青莲,没有所谓的高尚品格,无需受朝拜。
我便是我罢了,一朵自由行走的花,属于这天地,这自由,伴的是云,是自己。
新的时局到来,旧的,该淘汰了罢?是谁说过,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那么一些古时的文化,被淘汰也是应该的。
于是千万的人,捧着新概念作文、各种言情、网络小说将整个书店挤满。
最后,我找到那最空旷的地方。诸子百家,四书五经,才是我所好的。
哪方投来异样的目光→看,那个人,竟然还在看那种书。
哪种书?需要你来说?被所谓的文化潮流禁锢了思想的人,再记不清华夏的图腾,又有何资格对我指指点点?有何资格议论我?
倒有什么要紧,我便是我,只是我罢了。我不属于这喧嚣。喧嚣过后,无尽的寂寥,才是我的归宿。起码在那儿,真正有属于我的自由。
我便为自己拟了个名,叫云璇。云,缥缈,自由,璇,美玉,再不受世俗浸染。
所有人都蜂拥至了那些名胜古迹,听那导游讲得滔滔不绝,听过之后,只留下笑声、吵闹声,以及永远也清扫不干净的垃圾。我不属于那喧嚣,便踱步江南古镇。那份静谧中,有属于我的自由。而我,也属于那儿。
我再不容许外人来打扰我。
古镇的城墙,日渐斑驳,终有一天,只留下一位老妇人,躺于摇椅之上,享受着自己的阳光。青丝换了鬓百如霜,谁又问过她有儿女几双?属于个人的自由,再无人打搅。
当日历被一页页撕下,显示农历三月初三时,谁还记得,这是什么日子?
汉人,高贵的汉人,虽日韩跟风,在记不得自己的历史,再记不得屈子的血,孔子的泪,是为谁流了。
为那些,思想已被潮流禁锢的人。
那么,三月初三,我便穿上属于汉人的服饰(却是莫要再说汉服为古装、戏服了,那是汉人的根,汉人的根呵!)行于尘嚣,终寻到那残存的孔庙,于孔子忏悔。
到时,我便指着这一身汉服,告诉那些高贵的汉人,随流而逐的汉人,三月初三,上巳节,属于汉人的节日。
孰能记得?
以诧异目光看我的人,莫再说我与世俗格格不入。我本自由,本属炎黄。
莫再说我是怪人,我本自由,属于一方无人的天地,真正,属于那儿。
再不管何为天枢,如何要遵循潮流。
无论你是否还可理解文言,我只告诉你,青云之胤,吾宁乱枢。
因为,我只是那朵自由行走的花。
我不受潮流禁锢,我只是我。
4. 求一篇描写汉服的作文
琼华柳梦璃的一篇作文《自由行走的花》。
自由行走的花 我不是冰山上的雪莲,无法端坐群山之巅,得不到永远。
我不是那佛前的青莲,没有所谓的高尚品格,无需受朝拜。 我便是我罢了,一朵自由行走的花,属于这天地,这自由,伴的是云,是自己。
新的时局到来,旧的,该淘汰了罢?是谁说过,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那么一些古时的文化,被淘汰也是应该的。
于是千万的人,捧着新概念作文、各种言情、网络小说将整个书店挤满。 最后,我找到那最空旷的地方。
诸子百家,四书五经,才是我所好的。 哪方投来异样的目光→看,那个人,竟然还在看那种书。
哪种书?需要你来说?被所谓的文化潮流禁锢了思想的人,再记不清华夏的图腾,又有何资格对我指指点点?有何资格议论我? 倒有什么要紧,我便是我,只是我罢了。我不属于这喧嚣。
喧嚣过后,无尽的寂寥,才是我的归宿。起码在那儿,真正有属于我的自由。
我便为自己拟了个名,叫云璇。云,缥缈,自由,璇,美玉,再不受世俗浸染。
所有人都蜂拥至了那些名胜古迹,听那导游讲得滔滔不绝,听过之后,只留下笑声、吵闹声,以及永远也清扫不干净的垃圾。我不属于那喧嚣,便踱步江南古镇。
那份静谧中,有属于我的自由。而我,也属于那儿。
我再不容许外人来打扰我。 古镇的城墙,日渐斑驳,终有一天,只留下一位老妇人,躺于摇椅之上,享受着自己的阳光。
青丝换了鬓百如霜,谁又问过她有儿女几双?属于个人的自由,再无人打搅。 当日历被一页页撕下,显示农历三月初三时,谁还记得,这是什么日子? 汉人,高贵的汉人,虽日韩跟风,在记不得自己的历史,再记不得屈子的血,孔子的泪,是为谁流了。
为那些,思想已被潮流禁锢的人。 那么,三月初三,我便穿上属于汉人的服饰(却是莫要再说汉服为古装、戏服了,那是汉人的根,汉人的根呵!)行于尘嚣,终寻到那残存的孔庙,于孔子忏悔。
到时,我便指着这一身汉服,告诉那些高贵的汉人,随流而逐的汉人,三月初三,上巳节,属于汉人的节日。 孰能记得? 以诧异目光看我的人,莫再说我与世俗格格不入。
我本自由,本属炎黄。 莫再说我是怪人,我本自由,属于一方无人的天地,真正,属于那儿。
再不管何为天枢,如何要遵循潮流。 无论你是否还可理解文言,我只告诉你,青云之胤,吾宁乱枢。
因为,我只是那朵自由行走的花。 我不受潮流禁锢,我只是我。
5. 材料作文“汉服怎么穿”导写
广袖就是我们看到汉服上很大的袖子。
呈半弧形有收袖口。与和服的正方形袖子还是有区别的。
是汉服最原始的袖子之一 汉代时收袖口部分较袖子整体是多出来的一部分颜色也与袖子整体部分不一样 一般是和衣缘一个颜色 但到了后来这种突出来的收袖口逐渐隐蔽 只容手伸出来 下面却是缝合在一起的 这样是为了少往袖里灌风 像汉服那么大的袖子如果整个袖子都是开的 不知会有多冷!不过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由于受思想文化的影响 为显出飘逸洒脱的本性 整个袖子都是开口的。但在现代 可以定为冬天时穿的汉服有收袖口夏天则可以整个袖子都为开口。
6. 求古代诗歌里对汉服描写的句子,
秦宫诗 唐 李贺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
楼头曲宴仙人语, 帐底吹笙香雾浓。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
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秃衿小袖调鹦鹉, 紫绣麻踏哮虎。
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 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
开门烂用水衡钱。 这是李贺写汉代美少年秦宫的诗古代描写男子服饰的诗好象不多见。
和贾至散人早朝大明宫作 唐 王维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本诗足见唐天子的服饰之华美以及大唐的气势。
陌 上 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 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鞒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这还有什么说的呢,相信这首诗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丽 人 行 唐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荷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际稳称身。
诗圣描写杨氏姐妹游曲江池作。虽含义多讽,但我们仍能看出唐代贵族的服饰是何等豪华。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三五: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簇带:妆扮之意。 这首能看出宋代元宵风俗还有当时人们穿着的情况。
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 这首词写歌女思念她的恋人.注意那个"梅妆" 梅妆: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作梅花妆,即在眉宇间画一朵梅花作为妆饰。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 这首词用立春日特有物景和风俗,抒发时不待我的感慨,并通过象征隐喻,寄托故国之思。
春幡:古代立春那天女子剪彩纸为燕形戴在头上,以示迎春,叫春幡。 堆盘:古时立春日做五辛盘,用黄柑酿酒,称作洞庭春色。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此词写别后故地重游,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 两重心字罗衣:沈雄《古今词话》谓为衣领屈曲如心字。
国风·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 衣:外衣 裹:内衣 絺(吃):细葛布 绤(系):粗葛布 国风·鄘风·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 借华丽衣饰讽刺卫宣公夫人(原为他儿媳)姜宣荒淫无耻。 副:用假发编成的髻,上缀珠玉 笄:簪 珈:玉饰 象服:镶嵌珠宝绣满彩色花纹的华丽礼服 翟:绣长尾野鸡图案的礼服 鬒:乌发如云 髢:假发 瑱:玉耳饰 揥:搔头簪子 展:象服内的红色绉纱礼服 绁袢:贴身内衣 羽林郎 汉辛延年 胡姬年十五。
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
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
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
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
两鬟千万余。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 鸡鸣外欲曙 ,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 ,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当。 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 长裙连理带 ,广袖合欢襦。
吴文英-渡江云·西湖清明 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 白居易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 腮不施朱面无粉。
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
圆鬟无鬓堆髻样, 斜红不晕赭面状。昔闻被发伊川中,辛有见之知有戎。
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 不知道唐代妇女是否真这样打扮,这明显是不懂化妆只知道往脸上倾泻化妆品 缭绫-念女工之劳也 白居易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 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去年中使宣口敕, 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