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花圈联怎么写
挽联在花圈上的贴法:面对着花圈上联在右,下联在左。这是因为挽联有上下句句意之分所以不能贴错。
挽联有上下句之分,所以要注意上下句的内容。上句是表达对某某人的悼念,故去者的名字出现在上联。下联是体现某某人赠送的花圈表达的哀念,赠送花圈者名字出现在下联。写错顺序或者贴错顺序就不好了
注意称谓,称谓是体现亡者于赠送花圈着的关系的。所以称谓一定要正确具体可以参考:中国亲属关系称谓表。当然还有朋友师生关系等,按照响应关系称呼即可。
署名有两种一种是个人署名,一种是集体署名。个人署名是是关系加署名。集体可以是单位名。如果是家庭,可以是家中长者或者家长名字携全家敬挽:称呼(指的是你和先人的关系)某某携全家敬挽。
挽联的格式。上联有称呼在前和在后两种:称呼(称呼指的是先人和你的关系)某某千古 和 悼念称呼某某。这两种是最常见的。通常还有男灵佑,女仙逝。下联格式则都是称呼在前:称呼(指的是你和先人的关系)某某上挽,敬挽,拜挽,泣挽,顿首,拜挽等。当然在这种基本的格式下,是可以适当的进行词语的选择比如:敬爱雷锋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某某小学某某班敬挽。能真挚体现心中的感情就好,但是选词要严肃。
挽联的书写:挽联的颜色一般是白底黑字,字体要统一,最好保证尽量工整,可以请书法比较好的人书写,以示尊重。在书写习惯上为了突出对故去的人的尊重,下联的书写有时比上联低一两个字(注意是书写时低一两个字,不是贴的时候贴低一两个字
最后是挽联的样式。在第一个图上已经看到,底部是有一个小三角的缺口的,算是一种习惯的样式。
2. 民俗
就在大门口悬立一幅用黄绸或白绸写成“冥旌”,长约一丈五六,用大竹竿凌空扰起。这样的冥旌要清名人书写,写出死者的最高官职,下款也把书写人的职位写明。城固县龙头区,一九四四年一位军将探亲亡故家中,写的是“新故陆军上将xx公讳xx大人冥旌”,下款为“城固县长xxx拜题”这个冥旌在出丧时抬在灵柩之前,以显示死者的生前的地位。
一般人的灵位设置比较简单。无遗像者写一个大“哀”字也可,灵桌之下不能乱放杂物,只搁一口“醮盆”(俗称“孝盆”每日早中晚,孝子孝孙也献饭菜,烧纸,并奠酒于盆内。此盆先待抬丧出门后由孝家长子或长孙顶在头上.行至村外十子路口摔破。按传统规矩,谁顶醮盆,谁就是天经地义的财产继承者。
3. 七月半烧纸书写格式
以也内容为竖式,
左:天运 年 月 日 具
中:*故先考X公讳XX老大人阴中受用 (男) 注:*写朝代如明、清,X写本人姓,XX写和人名字
*故先妣X母 Y氏老孺人阴中受用 (女) 注:*写朝代如明、清,X写本人姓,Y写女姓
右:阳上孝男aa携孙aa1。曾孙aa2。 玄孙aa3。今因中元节虔备冥钱金银一包
说明:右联自称格式比较复杂。上文是对先父或先母的格式。
4. 花圈晚联怎么写
晚带也由上半联和下半联组成。在实际应用中,晚带的写法和形式有一定的程式,书写时要慎重选择晚语的用词,尤其是上联,对死者颂词称呼不能搞错,因人用词,恰如其分。上半联、下半联的写法因用词的不同而多种多样,常用的上半联:男用“千古”,女用“仙逝”“千秋”,烈士用“永垂不朽”,男女通用“逝世”,“仙游”。
例:“沉痛悼念xxx同志千古”、“沉痛悼念xxx老人仙逝”、“xx同志永别”、“xxx烈士永垂不朽”等语句。下半联:亲人用“泣挽、哀挽、”;平辈用“挽、同挽”;晚辈用“拜挽、叩挽、敬挽”。例:“子xx泣挽”、“战友xxx敬挽”、“好友xxx、xxx同挽”等语句。
在农村还存在习俗的写法,亲戚是最麻烦的,在写法就各不相同,但是在总的还是遵循一定的路子:
例如:x府岳母老孺人千秋
阳(用红字或者用红纸)姻子xxx拜挽
在习俗中,第一个花圈是孝子孙的,男的用“严”,女用“慈”,通用“奠”不必落款。接下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女者死,外家最大。
晚带的长短、宽窄要视花圈、花篮的大小裁剪,晚带的下端要剪出二个尖角,挂在花圈、花篮上呈八字型。书写晚带的字体可以是行书、隶书或楷书,但必须是同一种字体,通常是白底黑字。在书写格式上,一般下半联的第一个字要比上半联的第一个字低1—2个字的位置。
5. 证婚词怎么写
尊敬的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在这吉祥喜庆的美好日子里,受新郎新娘的重托,代表申银万国证券,担任***先生和***小姐婚礼的证婚人。能为这对珠联璧合、佳偶天成的新人证婚,我感到分外荣幸。
新郎***先生英俊潇洒、善良儒雅;新娘***小姐美丽可爱、秀外慧中。他们的结合确是天定良缘。
“千里姻缘一线牵,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情是缘更是爱,在冥冥之中将两位新人撮合在一起,使他们相知、相爱、相守共度一生。从今往后,两位新人将踏上人生新的成长旅程,相信他们将永远一心一意、忠贞不渝地爱护对方。人道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成长的历程离不开亲情、友情、爱情的涵养,希望两位新人莫忘感恩之心,孝敬长辈、爱护晚辈、关心亲朋好友,努力工作、快乐生活,携手同书完美人生。
此刻,新娘新郎结为恩爱夫妻,从今以后,无论贫穷、富贵、疾病、灾难、生死存亡,你们都要心心相印、相濡以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最后,祝各位嘉宾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吉祥如意!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