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择善从之是写谁的
择善从之:魏征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成语解释: 简:选择。任:作用。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成语出处: 《旧唐书·魏征传》
原文: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於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之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叁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 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觥筹交错 :
欧阳修
“觥筹交错”这句成语,是形容聚饮喧杂的情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就有这么一句。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自号醉翁。他在任“滁州太守”的时候,常到滁州西南郊琅琊山的酿泉去游玩。酿泉上面有个亭子,他给它题名为“醉翁亭”。他和宾客们常在这亭子里饮酒欢聚,并且写了一篇有名的《醉翁亭记》。(参看“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描写宾客们游宴的欢乐情景道:“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觥,酒杯;筹,酒筹,就是行令用的酒牌之类的东西。“觥筹交错”,是说举杯的举杯、行令的行令,非常热闹。描写酒席上酣醉如狂的人们,常用这类成语,和“杯盘狼藉”的意思相仿。(参看“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2. 格律的问题~
格律是一定要遵守的!这并不是教条,而是韵律美的高度和完美体现。
藏头诗除了要符合格律外,还要注意诗的意境和气氛。常见的一般以嵌名、示爱和祝福居多。这就要求全诗要符合相应的意境。
以下是回答“如何作好古诗”问题时的答案,不知是否对你有用?
1.必要的诗词格律常识。如韵、律、绝、平仄、对仗、粘对、孤平、拗救等基本知识和规则。所以您应该有一些专业的书籍或资料,以供学习参考。可以到书店去找,其实网上这方面的资料也很多。
2.以上知识不可能一下子理解和具备,因此最好一项一项来。建议先从五言绝句开始,因为七言绝句是五绝的扩展,而律诗又是绝句的延长。把五言绝句弄懂了,则其它便容易理解、掌握并融会贯通了。如找一首五言绝句,用你的知识去验证一下,您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这也就是楼上说的第三点!
3.开始自己动手写了。我觉得初学者如果为了熟悉格律,“无病呻吟”一下也未尝不可。即使是名家,在词穷的时候,也难免“无病呻吟”。当然我们反对无病呻吟!但是,“呻吟”多了,您自然“无病”。那时,您就能达到“有病”不敢“呻吟”了。如此,“无病”就更不敢“呻吟”了!
4.多练,丰富词汇。建议您多写一些“藏头诗”,一方面锻炼自己,一方面得分,何乐而不为呢?而且如果连藏头诗您都能符合格律、应付自如,那撇开藏头,您何愁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呢?!
5.自己有了习作,多请人指导;有不同意见,即使大家评错了,也别生气,这样才能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这是最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
祝您勤奋!早日辉煌!万事如意!^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