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耽的意思是什么
基本字义:
1、(形声。从耳,冘( yín)声。本义:耳朵大而且下垂) 同本义 [big ear]
2、沉溺 [indulge in]
3、承受;担负 [take on]
4、嗜;喜好 [be keen on]
5、停留;延迟 [delay;hang fire]。
组词:
耽误、耽搁、耽嗜、耽研、耽悦、耽忧、耽味、耽湎、耽思、荒耽、耽心、耽淫、酷耽、耽饶、暹耽、耽沦、耽欲、耽盘、耽微、深耽、耽古、耽延、耽迟、耽乐、耽槃、耽荒、沈耽、耽惊、耽学、耽话、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耽,耳大垂也。从耳,冘声。《诗》曰:“士之耽兮。” (男人沉溺于快乐)
白话版《说文解字》:耽,耳大坠垂。字形采用“耳”作边旁,“冘”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美士的耳朵,硕大下垂。”
组词解释:
1、耽误:拖延贻误。
浩然 《艳阳天》第二章:“在这一刻千金的时候,白白耽误了半个月,抢种晚庄稼根本就来不及了。”
2、耽搁:亦作“ 耽阁 ”。停留。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一章:“我今晚要写些东西,就在你这儿多耽搁一会。”
3、耽嗜:深切爱好。
4、耽研:专心研究。
5、耽悦:深爱,甚喜。
宋 苏辙 《祭文与可学士文》:“晚岁好道,耽悦至理,洗濯尘翳,湛然不起。”
白话释义:晚年喜好道,熟知真理,洗干净尘土遮蔽,湛然不起。
2. 耽与眈的区别 怎么区分 详细一点 谢谢
耽与眈,,音同形似,很容易混淆。有人把耽误、耽搁写成了眈误、眈搁。耽:《说文》:耽,耳大垂也。《淮南子》:夸父耽耳。高诱注:耳垂在肩上。相传三国时刘备双耳垂肩,谓之耽耳。还作酷嗜讲。《三国志?蜀志?谯周传》:耽古笃学。后又作耽延、耽误讲。如《水浒》第八回:林冲道:‘感谢泰山厚意。只是林冲放心不下,两相耽误。
眈:《说文》:视近而志远,日‘虎视眈眈。威视之貌也。虎视眈眈,即威严得像老虎的目光那样注视着。形容居心不良,伺机攫取。如晋潘岳《关中诗》:虎视眈眈,威彼好峙。
值得注意的是,古时眈眈同耽耽。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烈烈黥布,耽耽其眄。此处的耽耽其眄意即目光斜视。也有写作虎视耽耽的。如:《三侠五义》一oo回:这些人都有虎视耽耽之意。若欲加害,索性全害了,方为稳,、便。有语文工作者在著作中认定虎视耽耽是写错了字,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过现代汉语已不用虎视耽耽而统一用虎视眈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