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练字用的古诗(短一点)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孟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荀子 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壹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壹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张若虚 唐代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壹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壹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壹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通“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读xiá,这种音压韵)
斜月沈沈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这里的斜读xié)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我最近正在写的几幅诗词古文 好好练^_^
2. 写古诗怎么写
新华字典里的韵母 a、ua,比较简单。
押韵、un、vn,产生铿锵和谐感。 五支、uan。
十三豪,韵母 ao。 十四寒。
十八东,韵母 ong,月亮称”婵娟“、iong。 还有,古诗中太阳称“朝旭”,韵母 i (属 zh、ch,韵母 o、uo古诗有两种,一种是七律,就是一句七个字;一种是五言,就是一句五个字。
先从五言开始写吧。 十六唐,韵母 ang。
十七庚,韵母 eng。 十二侯,韵母 ou、iu。
三歌。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ian,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韵母 an、ia 同属一个韵部,使朗诵或咏唱时,韵母 e。
四皆,韵母 ie、ue。 十五痕,韵母 en、in、ui。
九开,韵母 ai、uai。 十姑,韵母 u。
八微,称为韵脚。一麻、ing。
十一鱼,韵母 v,“玉盘”、“圆镜”。 二波、sh、z、c、s 声母、uang、iang,韵母 ei,与七齐有别)。
六儿,韵母 er。 七齐,韵母 i (属声母 b、p、m、f、d、t、n、l、j、q、x、y,有别于五支)、“旭阳”、“朝阳”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view/6450.htm#5。
3. 练字有哪些古诗
《久客临海有怀》骆宾王
天涯非日观,地屺望星楼。
练光摇乱马,剑气上连牛。
草湿姑苏夕,叶下洞庭秋。
欲知凄断意,江上涉安流。
《从驾闾山咏马》上官仪
桂香尘处减,练影月前空。
定惑由关吏,徒嗟塞上翁。
《达奚中丞东斋壁画山水…得树杪悬泉送长安赵》卢纶
素壁画飞泉,从云落树颠。
练垂疑叶响,云并觉枝偏。
利物得双剑,为儒当一贤。
应思洒尘陌,调膳亦芳鲜。
《泛溪》杜甫
落景下高堂,进舟泛回溪。
谁谓筑居小,未尽乔木西。
远郊信荒僻,秋色有馀凄。
练练峰上雪,纤纤云表霓。
童戏左右岸,罟弋毕提携。
翻倒荷芰乱,指挥径路迷。
得鱼已割鳞,采藕不洗泥。
人情逐鲜美,物贱事已睽。
吾村霭暝姿,异舍鸡亦栖。
萧条欲何适,出处无可齐。
衣上见新月,霜中登故畦。
浊醪自初熟,东城多鼓鼙。
《题喷玉泉》白居易
泉喷声如玉,潭澄色似空。
练垂青嶂上,珠泻绿盆中。
溜滴三秋雨,寒生六月风。
何时此岩下,来作濯缨翁。
4. 【又长又好写的古诗练钢笔的】
观刈麦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花月夜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5. 如何写诗词
谈起诗词,大家都不陌生,对仗工整,讲究格调。
诗在与音律,音节。无论你挥洒万千,终脱不出格调,诗词的每一个子都要注重自己 位置。
诗的 第一句,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尾字一定要压韵,第三句则可以自由奔放。诗有古代和现代之分,本人不喜欢现在的散文诗和白话诗,那没深度。
还是更喜欢古代的诗篇。诗词其实每个字都有深远的意义,是古代文人的苦思冥想和真情实感。
诗词有的 予情,有的予景。此处切记诗词其实有很多种表达。
一种是把神情含蓄在 对 景的 欣赏 里,表面看不 出 写情的 痕迹,却又让人回味。例如 风中落叶江南 天风乍起,水练无尘,寒露凝霜叶失翠;离愁满怀摇欲坠。
似蝶飘舞翩翩飞,依依难舍,点点心泪。碧波涵影永相随,画涤去满心疲惫,一池清幽令人醉。
情景生动,自然。 另一种是 直接 写情写 景色的, 和舞月小女--------- 竹舞潇湘如梦 暮光凝碧, 斜阳如丝, 帘外落花飞无力; 伊人天水凭栏痴, 若雪徘徊阵阵袭; 幽幽难舍, 脉脉心知, 竹舞轻香人如菊, 玉萧吹醒千般绿, 江南依旧画罗衣. 诗词在于精悍,押韵,格调有章可循,在于临摹与切磋。
有时一个字便可以显现诗词的 好与坏。 二 诗词首先必须要勤与读,理解与感觉。
多读多写,从浅显至高远,要多读古文,重在理解。诗很规矩,五言和七言,中规中矩,任凭飞翔。
词却不同,词洒脱不羁,讲究的是词牌。注重风格,词的乐感和诗不同,诗可高歌,词宜细嚼。
格律诗整齐,工整。词随意而为,率性灵巧。
词隔句押韵,也可飘扬飞逸,无可顾忌。 三 古诗流传下来的大多是国家兴亡,民计生息。
词却更彰显激情与婉转。诗词有相通之处在于对人和事物的理解,诗词都注重布局,诗词立意,选调,择音,结局都要字字抠敲,一字之差,品味顿失。
诗词的字,即使是相通的字,在文章中也尽量避免相通。虽然它们的意思不同,诗词忌讳同字,但是注重同律。
四押韵,诗词的尾字要注意和整篇文字的前及句的尾字一要同韵,但是尽量不要同声调,一般是一声平,二声扬,三声顿挫,四声定形。说白了就是 讲究汉字的平仄与换声规律。
五 对偶 对仗与押韵,注重韵脚。 诗词讲究层次分明,一引二叙三扬四感。
顺序清晰,字字沁人。 想要写好 诗词 ,必须读写结合,另不 做空洞诗词,要多去赏析山间景色,人情世故。
无经历而写为强求,虚经历而书为内竭。写诗词如作画和书法,要胸有万物,独表一枝。
诗词于胸中,如山水与指间,书画映笔下,轻灵飘逸不失抑扬。 一生写诗词,不一定能 写出好 诗词,一时写景幻,亦可闻佳句。
诗词的最高境界其实是 看似写景,其实每个人 去理解,却可以理解出各不相同的意味。看似写情,却又挥洒间不留痕迹,耐人追寻。
笑谈与山水间,动情与轻柔处。 纵声高呼云未远,静心忽闻踏雪人。
简单写这么多,不 到 之处 ,敬请指教。 格律说明: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
格律使用斜体字排印,例词使用宋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 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 中:可平可仄。
逗号“,”和句号“。”:表示句; 顿号“、”:表示逗。
下划线:领格字。 『』:例作对偶; 〖〗:例作叠韵 例如: 词牌格律例词: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对照如下: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下片第二句是上一、下四句法。
如改用上二、下三句法,则第一字可用平声。 五言律诗的平仄,有四个基本句式:(一)仄仄平平仄; (二)平平仄仄平;(三)平平平仄仄;(四)仄仄仄平平。
用这四种句式分别作为第一句,可以构成四种平仄格式。 第一种是以“仄仄平平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平声,但也可用仄声。
仄,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仄声,但也可用平声。杜甫的《旅夜书怀》就是这种格式: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二种是以“平平仄仄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第三种是以“平平平仄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春日登楼怀旧 宋寇 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