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写一手看起来非常圆融舒适的字
“字是人的第二面容”。
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对于学习、工作、学业、交友是十分有用处,另外练习写字可以培养良好的习惯,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展示个人才华、魅力等,因此很多朋友都想把字写好,都有想学硬笔书法的想法,但是很多初学者又觉得茫然,不知从何入手,笔者学习硬笔书法多年,今不嫌浅薄,谈谈怎样学习硬笔书法。 一、首先要有强烈的愿望想把宇写好。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物只要有兴趣就成功了一半,练习写字也不例外,首先要树立一种观念,不是别人要把字写好,而是我要把字写好。如果一时没有兴趣,就要慢慢培养,你想写字有那么多的好处,你就会有愿望想把字练好。
二、了解学习硬笔书法的基本常识。 练习写字前,我们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识:1、备用工具:普通白纸、钢笔、圆珠笔、蓝黑或碳素墨水等;2、握笔方法:三指执笔法,拇指和食指两指紧握笔杆,中指靠在笔杆的下面,主要是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握紧笔杆,无名指和小指轻轻靠在中指的下面即可,三指握笔杆的地方距笔尖大约1寸的距离,笔杆距纸面大约45度的角度;3、写字姿势:坐姿,要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三、取法乎上。选取自己喜欢的帖。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选帖分二种情况,如果只想把字写好,可以选取近人的字帖,楷书:如卢中南、丁谦、田英章、史小波、王惠松、顾仲安、张秀……行书:如王正良、沈鸿根、邹慕白、任平、骆恒光……如果想成为硬笔书法家,非古碑名帖不选,楷书:如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孝女曹娥》、钟繇的《宣示表》、唐钟绍京的《灵飞经》、欧阳询的《九成宫》、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柳公权的《玄秘塔》、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文征明的《离骚经》、王宠楷书、北碑《张猛龙碑》、《张玄墓志》等;行书:如《兰亭序》、《圣教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蜀素帖》、《苕溪诗》、《松风阁》、《李思训碑》、文征明的《滕王阁序》……总之,选帖的标准是:一是初学者只能选取一种;二是自己比较喜欢和自己的性情相近的字帖;三是先楷隶篆后行草。 四、“读、摹、临、背、意、用”六字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
“读”即读帖,读什么?读字的用笔方法、结字的方法、神采和通篇的章法等,读帖要抓住帖的特征.字的形象特点。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印象。
读帖要经常读,没事闲暇时要经常拿出来翻看。 “摹”即摹帖,就是用透明的白纸蒙在字帖上照着描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描红。
“临”即临帖,就是帖放在一边,一边看一边照着帖的写法进行练习,最好不要看一画写一画,要看一个字写一整个的字。卉人云:“临书易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临书易进,摹书易忘。”
临帖是学习书法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可以说学习书法就是临帖,大凡没有不临帖而在书法上取得成功者。
临帖还要进行比较,就是把自己写的字同帖上的字进行比较,比较字的形态,短长肥瘦,字的用笔、结字及神采等,看差在哪里,好在下次临写时进行改进。 “背”就是背临,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写后,学写的字在脑海中会有一些记忆,我们就要试着不再看字帖,能够背着写出字帖上一样漂亮的字来。
开始如果有一定难度,说明临帖记忆的功夫不到家,就要继续花功夫进行认真临写直到能够背临出来。只有能够背临才离成功不远了。
“意”即意临,再创造的过程。在能够背临的时候,融入自己的思想、理解、情趣、个性修养入书,进行再创造,最终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特点,不然临得再象也是别人的东西,古人称之为“书奴”。
“用”即我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要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进行应用。如今天经过练习会写好了一个字,明天就要在作业、写信、写文章中按练习的写法进行书写应用。
要彻底改掉以前的不良写珐习惯,重新按练习的新一套写法进行书写。如果我们只是练习写字的时候按字帖上能够把字写好,而平时又按原先自己的习惯写法进行书写,这样就永远不会有进步。
五、关于学习硬笔书法的几种情况。 (一)、忌见异思迁,宜目标专一。
见异思迁、朝秦暮楚是做任何事物的大忌,学习硬笔书法也不例外,很多初学者学习书法,今天喜欢“二王”,明天又临颜真卿,过几天又学习米芾、苏东坡……见异思迁,目标不专一这是学书之大忌,也是很多习书者为什么经常临帖,迟迟不能进步,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学到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必须选准一本自己喜欢的一家一帖后,老老实实临写,等学到八几分,再临临其它帖也是无妨的。
(二)、初学者忌流水作业.宜重点突破。 所谓流水作业,就是很多初学者拿到一本帖后,今天临几页,明天临几页要不到几天一本帖从头到尼很快就临完了,回过头来,叫他背临写几个字.什么也记不起来,临前面忘后面,临后面前面也给忘了。
这种学习方法也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制定详实的学习计划,今天重点临几个字,或者帖上的一篇字,等能够与帖相差无几,能够背临出来后,再临后面。
在临后面的同时,前面临过的也要加强巩固。 (三)。
2. 两镜光中绝点尘佛身还以佛为邻心心交映无终始刹海圆融写一真.请
具体出处不知道,但是好像来自于武则天的一个小故事。贤首国师给武则天讲华严经,讲到华藏世界中的世界是重重无尽的时候,武则天无法理解。于是大师让人找了很多镜子放在屋子里各个方向,武则天站在屋子当中,每一面镜子都显了出来人影,而且一面镜子中的人影又被照到另一面镜子,如此无穷无尽,请体会一下,不要多,找两面镜子对着就行,一重一重的没有尽头。
上面这首偈子第一句字面意思是,两个镜子互相放光,唯见光明,不见其他世间尘埃。这个是比喻,“镜”是指佛的“大圆镜智”,圆融无碍,光明彻照,照天照地,在佛光中只有智慧,而无任何烦恼。佛证得了圆满的法身后,佛身即是佛土,身土不二,遍一切处,当然是佛和佛才是真正的邻居。到佛的这种境界,时间这种假象已经不存在了,所以说是无始无终,佛的世界之间好像镜子的光互相照摄,即可以合为一光,也可以单独提出来,所以是“刹海圆融”,其中“海”是指佛的世界无量无边,像大海水这么多。成佛之后,佛就超越了十法界,而进入一真法界。因为十法界都有生灭,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只有佛住的常寂光土,才是不生不灭,而且只有唯一的一个,所以叫“一真法界”。
这个道理很深,我也是勉强解释,没有佛学基础的话,估计还是不太懂。
3. 晏殊词“温润秀洁”的简说
晏殊词的艺术特色:
其一,晏词中极少出现感情色彩激烈的字眼,而是努力营造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表达一份闲雅的无可奈何情调和少许敏感而旷达的惆怅,表现出一种雅致含蓄的倾向。
其二,晏词语言凝练,平淡而富有韵味,明净圆融,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
其三,晏词构思曲折精巧,表现自己对多彩人生的内心体验,耐人回味。
例:《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通篇以小园的暮春景色来渲染作者心中无限的旧欢新怨,情景交映;更为难得的是词中还渗透着一种澄澈圆融的理性观照,创造出情中有思的意境,这样就使伤春之情升华为具有永恒意味的人生感触。词旨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和对春意阑珊的惋惜,抒发了他轻淡、幽微的富贵闲愁,但在情意缠绵中又传达出深沉的哲理思索,体现出人生有限、时间永恒的况味。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春残花落,象征美好年华的消逝,新燕归来,又似曾相识,象征着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再现不是原封不动的重现,而是蕴含着变化。这是晏殊对自然、人生的通达、圆融的观照。
4. 钝感力为话题写作文,怎么写,侧重点在哪
这似乎超出了我们的意料之外,也可以从网上浏览大致意思后写。
作者推行的“钝感力”,实际上就是一种处世哲学、一种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成功的精神。但这精神并不是我们习惯的那让激扬,它强调的是对困遇的一种耐力意为对周遭事务不过于敏感的能力。“钝感力”不等于迟钝,更不是把什么事情都看得那么重的“斤斤计较”,似乎有些木讷的“钝感”,从小接受的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似乎被解构了,取而代之的是常常带有一些贬义色彩的“钝”——如果我们联想到愚钝、迟钝这些词,就怎么也不能明白作者的用意了、进取和争奋。
钝感力是一本书,看看再写,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它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恰恰是一种温润、圆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