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志摩<再别康桥>中~寻梦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 注: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 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 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 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 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 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 一篇。
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 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 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披着夕 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 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 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 “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志,直觉得“波光里 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这种主客观 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 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 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 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 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
潇洒地来, 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
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 必带走一片云彩呢?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 胡适尝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 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 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追悼徐志 摩》)果真如此,那么诗人在康河边的徘徊,不正是这种追寻的一个缩影吗? 徐志摩是主张艺术的诗的。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而 尤重音乐美。
他甚至说:“……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Internal rhythm)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的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 你得拿来澈底的‘音乐化’(那就是诗化),才能取得诗的认识,……”(《诗刊放假》 )。反观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 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 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 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 岛瘦”的诗人气度。
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2. 竹蒿斗菜刀在台湾语言中是什么意思
1. 这是一出戏,竹竿上套菜刀当武器,引申为胡乱拼凑、急就章
2. 【竹蒿斗菜刀】故事简介
演出剧码改编於文学作家陈金顺之作品,早期抗日之轰轰烈烈的经典故事。
公元1895年,日人进驻台北开始行殖民统治之后,沤汪社出身的武秀才─林乾坤经过庄内的文衡殿,看著庙前一面白色布旗写著「大日本帝国顺良民」八个大字,一时怒气冲天,将布旗仔扯碎,心想各地义勇军皆群起反抗,於是也广募义士,筹组义勇军准备与日军展开一场决斗。
林乾坤为首义勇军各个不怕死,以竹篙斗菜刀和日军的洋枪、武士刀对抗,整整两日难分胜负,哪知!用计埋伏在山谷的日本军,围住困在竹篙山的义勇军,武艺高强的林乾坤夯大刀做最后的抵抗,慷慨牺牲!
这日,杨平来到盐水港的八角楼准备与叶开源见面,没想到贞爱亲王与随行护卫也来到盐水港。杨平出在叶开源面前说明来意,就在杨平刚刚说完之际,外面流传林乾坤兵败竹篙山而亡之消息,一时晴天霹雳,想要复仇,遂夥同李彰两人刺杀贞爱亲王。
日本亲王在台被人杀死的消息,传至日本军,日本军哀天哭地,怒不可遏,於是将这笔血帐记在萧壠百姓的份上,沿路大开杀戒,杨平、李彰看见日军报复性的屠杀,心想男子汉一人做事一人当,不愿再让百姓成为日人刀下亡魂,於是两人向盐水港八角楼主人叶开源请命,嗣日叶开源携同杨平、李彰前往日本人处,约莫半日后,回到八角楼的仅剩叶开源一人。
自此以后,日人停止了屠杀的行为,杨平、李彰二人再无任何消息,而八角楼的后面立了一个墓碑,墓碑上没有任何文字,只能任由这段无名的故事在民间慢慢地流传下去…
3. 竹蒿斗菜刀在台湾语言中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出戏,竹竿上套菜刀当武器,引申为胡乱拼凑、急就章【竹蒿斗菜刀】故事简介演出剧码改编於文学作家陈金顺之作品,早期抗日之轰轰烈烈的经典故事。
公元1895年,日人进驻台北开始行殖民统治之后,沤汪社出身的武秀才─林乾坤经过庄内的文衡殿,看著庙前一面白色布旗写著「大日本帝国顺良民」八个大字,一时怒气冲天,将布旗仔扯碎,心想各地义勇军皆群起反抗,於是也广募义士,筹组义勇军准备与日军展开一场决斗。 林乾坤为首义勇军各个不怕死,以竹篙斗菜刀和日军的洋枪、武士刀对抗,整整两日难分胜负,哪知!用计埋伏在山谷的日本军,围住困在竹篙山的义勇军,武艺高强的林乾坤夯大刀做最后的抵抗,慷慨牺牲! 这日,杨平来到盐水港的八角楼准备与叶开源见面,没想到贞爱亲王与随行护卫也来到盐水港。
杨平出在叶开源面前说明来意,就在杨平刚刚说完之际,外面流传林乾坤兵败竹篙山而亡之消息,一时晴天霹雳,想要复仇,遂夥同李彰两人刺杀贞爱亲王。 日本亲王在台被人杀死的消息,传至日本军,日本军哀天哭地,怒不可遏,於是将这笔血帐记在萧壠百姓的份上,沿路大开杀戒,杨平、李彰看见日军报复性的屠杀,心想男子汉一人做事一人当,不愿再让百姓成为日人刀下亡魂,於是两人向盐水港八角楼主人叶开源请命,嗣日叶开源携同杨平、李彰前往日本人处,约莫半日后,回到八角楼的仅剩叶开源一人。
自此以后,日人停止了屠杀的行为,杨平、李彰二人再无任何消息,而八角楼的后面立了一个墓碑,墓碑上没有任何文字,只能任由这段无名的故事在民间慢慢地流传下去…。
4. 茶歌有哪些
《龙井谣》
龙井龙井,
多少有名。
问问种茶人,
多数是客民。
儿子在嘉兴,
祖宗在绍兴。
茅屋蹲蹲,
蕃薯啃啃。
你看有名勿有名?
茶歌的再一个也是主要的来源,即完全是茶农和茶工自己创作的民歌或山歌。如清代流传在江西每年到武夷山采制茶叶的劳工中的歌,其歌词称:
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
想起福建无走头,三更半夜爬上楼。
三捆稻草搭张铺,两根杉木做枕头。
想起崇安真可怜,半碗腌菜半碗盐。
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
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
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
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
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筒。
江西婺源茶歌
初临白鹭原,雅客如云聚。这盖碗青花脸,雪映淑娴时。
首泡双助手,南昌演艺启。那晚上应邀座,就在贵宾席。
步履走温良,徐登道具齐。将融春藏笑靥,身段恰合宜。
运腕乾坤转,池钵沐玉指。毕恭恭毕敬敬,闻儒仕女集。
襟怀著汉唐,焚香拜素礼。泉沸后茶初醒,鉴定毛尖绿。
扶摇瓯盖浴,梦潜春闺处。细灵汤缓高注,卷起韵无数。
二九从职校,红专爱研习。师资深女院长,南昌哺桃李。
四人同品啜,翠色恐沾衣。段香气沉海碗,痛饮醉心脾 。
暮日停车旅,云游上晓起。太热情东道主,美味出河鱼。
古曲小村绕,风情老徽居。走蜿蜒青石路,印履辙痕疲。
茶坊原始处,吱喳水车急。要炒青陈年鼎,成索揉捻机。
焙烘木炭火,嫩叶毛尖胚。听古曲萌千韵,天香溢百里。
山水皆是画,所摄张张宜。奏春江花月夜,坝顶波流积。
桥平鸡敢过,水暖鸭先知。闲狗王无声调,老少都客气。
桃红映皂旗,柳绿浣纱溪。撑竹蒿学仕女,慧眼写光祺。
良宵民枕梦,铅华墨素居。听教授开讲坛,文化数第一。
子夜云雾雨,敞户不拾遗。有一条毛围巾,拣挂主人椅。
田园好景致,疑是陶翁居。油采花黄橙橙,片片可裁衣。
采茶行垄上,斜阳照亭西。赣省会日报社,记者采访期。
教授呼陈老,渊博岁古稀。新农村合作社,入股创佳意。
米酒山泉酿,自造腐乳靡。持家妇茶客栈,餐餐变样子。
采风食宿浴,价位太便宜。人民币一百元,单间很惬意。
夏日荷花池,对月比高寂。古婺源多情趣,热闹旅游区。
童读弟子规,儿歌脱口离。幼稚园开双语,可爱农家女。
品质因环保,毛尖韵味余。原生态高科技,全国探花居。
赞助种梅海,石榴赤欲滴。绘蓝图描愿景,爽朗续唐诗。
歌唱上晓曲,驴人不肯辞。千百年古樟树,依偎绿茶溪。
茶歌春色喊,一曲婺源迷。连老外都揽胜,险做上门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