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个土坑的故事在哪几个地方挖的
今天,我读了《三个土坑坑》这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主要内容是:小猴子挖井,一个地方没挖多久,听其他小动物说挖不出井水了,就又换另外一个地方挖。连续挖了三个地方,可小猴子都没有坚持下去,三个井都只挖了一半。所以小猴子直到最后也没有挖出井水,只留下三个土坑坑。
看了这个故事后,我不由得想起去年的一件事。那天是周末,我正在做手工作业——小汽车。正当我做到小汽车里面的方向盘的时候,我就被这个小小的步骤给难住了。我左按一下右装一下,但,无论我怎样做,都装不上方向盘,我努力了很久还是没有一点成效。最后我实在忍无可忍,就发脾气,把手里还未做好的小汽车一扔,不做了,小汽车给摔坏了。
还有一次,家里的地板脏了,妈妈就让我去把地板拖干净。我一个手拿着洗拖把的桶,一个手拿着拖把。我刚拖了客厅和饭厅就已经腰酸背痛了,于是便一屁股坐到了沙发上,心想:干脆不做了吧!但转念又想:不做怎么交差呢,呆会妈妈看到我没有把地拖好,会受批评的,说我这一点小事都不愿意做,这样真是不应该啊!所以,我又拿起拖把继续拖下去,终于把地板拖好了。妈妈看到后,表扬了我。我心里甜滋滋的,比吃了蜜也还要甜。
通过三个土坑坑的故事和我亲身经历的两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轻易放弃,而应该要想办法的去克服。更不要像小猴子那样,做事情三心二意、半途而废。遇到一点小困难就不能坚持下去,结果只留下三个土坑坑。是啊!做一件事如果只有头却没有尾的话,那结果将会变得一无所获,可能还会害到自己。所以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成绩
2. 关干家乡的土坑作文
家里晚间歇息之地,城市人叫床,乡里人叫炕。
炕比床宽大坚硬且高,同房屋融为一体,可以说是房子的一个唯在冬季蠕动的胃。老家的土炕奶奶睡后,父母接着睡。
睡“走”了奶奶,睡“走”了父亲,睡飞了我们姐弟四个,如今依然是十年前的土炕。自父亲走后,就一直没有翻新。
如今守炕的人只有七旬的母亲。在岁月的流逝中,我愿母亲永远是这个炕的主人,永远,永远!老家的土炕是纯黄土块泥弄成的。
记忆中父亲会在一两年后把炕拆了,说是炕土(烧了一两年炕的土块)很有“劲”,比化肥还要力大,喂庄稼会长的很胖的。真的,只要你的鼻子是好的,当你经过细碎要么整块的黑黝黝的炕土时,准会被一股强劲有力的所谓炕的味道而刺鼻打喷子,其实那是一种家的味道。
纯朴单一刺鼻呛人。那时我们会将一担担炕土挑到地里,喂给小麦(那时很少)、玉米、高梁,那时没有蔬菜。
麦子真的长得很粗很饱满,最让人高兴的是那一个个粗粗的玉米棒子和一穗穗殷红的高梁,足以饱满我们小小的嫩嘴。土炕翻新时,我们姐弟四个要事先把打好晒干的土块一块块从场院搬来,一一递给父亲,父亲就会熟练地把一块块土块堆放的整整齐齐,似乎我们教师要让孩子站成啥队列就站成啥队列一样听话,哪里要让泥粘合在一起就粘合,哪里需要留一些走烟的巷道,真是让递送土块的我们姐弟四人上气不接下气,来不及思考哪里还要用上一片。
把这些土块摆放、粘合好后,放一根四方的木头在炕的最边沿(炕边),之后父亲就让我们几个帮助他一起抬上他用麦柴做骨架,泥土粘合后再一锤一锤打压后晾干的大大的土块做炕面。此刻你一定要小心翼翼,稍不敢怠慢,假如不小心摔了,定会赢得父亲“沉重火辣”的奖赏。
你说谁敢怠慢?闭足劲,不出声,一小步一小步跟着父亲移,直到放在事先摆好的土块上,就算大事告成。最后父亲就会把这些大土块细心对好,再用酸泥(在泥中加一点麦子成熟时包裹种子的皮)一层层裹好,用一个铁抹子一下又一下的涂抹,一个平滑灰嫩的土炕就做成了。
如果急着就用,母亲就会把好多的干柴草倒进炕里,点燃,一次次的往干里烧,等到灰色变白时,母亲会用嫩的绿草一次次擦拭白白的土炕,炕变成绿色了,我们就可以铺席子褥子,被子上炕了,歇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