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字有几种写法
如图:
拓展资料:
林 lín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林。森林。林海。林薮(a.山林小泽;b.喻丛集的处所)。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林。艺林。碑林。儒林。 姓。
1. 林,平土有丛木曰林。——《说文》
2. 野外谓之林。——《尔雅·释地》
3. 有鹤在林。——《诗·小雅·白华》
4. 每大林麓。——《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
5. 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释名》
6.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晋·陶潜《桃花源记》
7. 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8. 富贵还乡国,光辉满旧林。——张说《和魏仆射还乡》
2. 求木字在田字格上的占格,笔画顺序
一、木字在田字格上的占格写法如下:
笔画顺序:横、竖、撇、捺、
二、释义:
1.树木:伐~。果~。独~不成林。
2.木头:枣~。榆~。檀香~。
3.棺材:棺~。行将就~。
4.质朴:~讷。
5.反应迟钝:~然。~头~脑。他反应有点~。
6.麻木:两脚冻~了。舌头~了,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
7.姓。
三、相关组词:
木马 苗木 树木 木屋 木耳 木床 木头 草木 木板 木桩 积木 木料 伐木 木偶
扩展资料:
一、字源解说:
造字本义:名词,扎根于土地的树。
文言版《说文解字》: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凡木之属皆从木。
白话版《说文解字》:木,冒突。冒地而生。五行之中,东方属木。字形采用“屮”作边旁,下部象它的根。所有与木相关的字,都采用“木”作边旁。
二、词组释义:
1、木桩[mù zhuāng]
桩或柱,尤指修篱笆所用的桩或柱。
2、积木[jī mù]
儿童玩具,是一套大小和形状不相同的木块或塑料块,大多是彩色的,可以用来摆成多种形式的建筑物等的模型。
3、木料[mù liào]
初步加工后具有一定形状的木材。
4、伐木[fá mù]
采伐林木:上山~。~工人。
5、木材[mù cái]
树木采伐后经过初步加工的材料。
3. 林字在田字格怎么写
林字在田字格写法如下:
解析:林在田字格中的写法是以竖中线为准一个木写在左边,一个木写在右边,第一个木是点,第二个木是完整的。
林:[ lín ]
基本解释
1.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 :树~。森~。~海。~薮(a.山林小泽;b.喻丛集的处所)。
2.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 :书~。艺~。碑~。儒~。
3. 姓。
扩展资料:
林姓的主要源流
1、源自子姓,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后裔,属于王侯赐姓为氏。商末,纣王无道,比干犯颜直谏被杀。比干正妻夫人陈氏逃入长林山中,生下了儿子泉。周灭商后,因泉生于林中,其父比干坚贞不屈,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
2、源自姬姓,出自周平王的世子姬开,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开,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名字为氏。
3、源自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林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林衡,又称林人,是西周中期开始设置的机构官称,主要负责掌管林木,并负责植树造林,养护浇灌等。
4、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①源自鲜卑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后,命鲜卑人改用汉字姓,把代北的丘林氏改为林氏。
②源自高山族改姓:台湾地区的高山族,是中国大陆古"百越族"迁居台湾的一个分支,世居林木茂密之地,因此有以林为汉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