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仿膳是什么意思
为皇帝提供的饮食,称为御膳。清王朝垮后,皇宫里的御厨也流落到了民间,这些厨师开了饭馆,因为他们所做的菜式,是仿照原来清宫的御膳,因此称为“仿膳”。
中文名
仿膳
解 释
仿照原来清宫的御膳
创始人
赵仁斋和其子赵炳南
出现时期
清康熙、乾隆年间
清康熙、乾隆年间,物富民丰,烹调艺术和美食鉴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宫廷御膳房的菜肴,南北荟萃,集海内名菜之大成。原御膳房当差赵仁斋和其子赵炳南,约 仿膳
御膳房厨师孙绍然、王玉山、赵永寿等6人,仿照宫廷御点,办起仿膳茶庄。1955年,仿膳改为国营,又请回老师傅,传徒授技。1959年,仿膳迁到漪澜堂道宁斋内专营宫廷菜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仿膳饭庄重整旗鼓,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创新菜肴七八百种。溥杰先生为5个宴会厅书写了匾额:“飞觞”、“清漪”、“醉月”、“烟岚”、“芙蓉”。仿膳饭庄历年来得到国家领导人和国内外宾客的赞赏,名扬海内外。
2. 仿膳什么意思
仿膳简介 清康熙、乾隆年间,物富民丰,烹调艺术和美食鉴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宫廷御膳房的菜肴,南北荟萃,集海内名菜之大成。原御膳房当差赵仁斋和其子赵炳南,约御膳房厨师孙绍然、王玉山、赵永寿等6人,仿照宫廷御点,办起仿膳茶庄。
1955年,仿膳改为国营,又请回老师傅,传徒授技。1959年,仿膳迁到漪澜堂道宁斋内专营宫廷菜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仿膳饭庄重整旗鼓,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创新菜肴七八百种。溥杰先生为5个宴会厅书写了匾额:“飞觞”、“清漪”、“醉月”、“烟岚”、“芙蓉”。
仿膳饭庄历年来得到国家领导人和国内外宾客的赞赏,名扬海内外。 北海公园东门内的仿膳饭庄是一组古建筑群,颇像寺庙,端庄古朴。
仿膳就是仿照“御膳房”的做法来制作各种菜点,选料精美,制作精细,色型美观,口味清淡,清鲜酥嫩。在圆型的大门口就有着两位同样清宫服饰的女子,拎着旧时灯笼照着您走过一段曲径通幽的路后,便进入了仿膳饭庄的餐厅。
高高的天花板,高高的屋檐,干净、素雅,并无富丽堂皇的感觉,可能是因为靠着湖,更显其几分飘逸之感。只有石狮、石台阶、红柱与屋栏及纸湖的木窗带着皇家的风范,悬挂的灯笼造型美观,古风盎然,相对来说,这里的价格较为实惠,虽名为“膳”,但有的菜非常便宜,有些菜品只有二十多元,无疑让许多望着宫廷菜却步消费者们眼睛一亮。
而且这里的满汉全席了也同样不错。 经营宫廷菜肴的“老字号”饭庄,有70余年历史。
环境“古朴大方”,房前屋后到处留着“文人雅士的踪迹”。这里的每道菜也都“很讲究”,既“有味道”也“有其文化内涵”;“没有零点”,“一律是套餐”(从58元/人到上千元/人不等),“必须两人以上同时用餐”。
在这里吃饭“很有些皇上的感觉”,“去北海玩,这家餐厅还是值得一去的”。[编辑本段]仿膳由来 为皇帝提供的饮食,称为御膳。
清朝皇帝进膳,除宴会以外,都是单独摆桌,菜、汤都各有碗盖,临用时才打开,制做饮食,各有专门机构,各种茶水和用牛奶,奶油、糖、茶熬制的奶茶,由御茶房供应,各样点心由饽饽房制做,正餐饭菜由御膳房供应,每天正餐两顿,冬季,上午六、七点左右进早膳,下午点半左右进晚膳,晚上六点左右进晚点。每一餐如何预备,都一一开列清单,呈报内各府大臣照办.。
膳房办膳之事,由内务府大臣二人总任其职,每年约需银三万数千两,主要是用于购买鸡、鸭、猪、鱼、蔬菜等,而米、面、羊只、牛奶、山珍海味、干菜等或由各地进贡,或由内务府所属庄田,特场交进,是无需购买的御膳所用的材料,包括山珍、野味、燕窝,极尽名贵,烹调方式,揉合满汉、南北皆备,可说是集中了全国的名菜精华。皇帝菜谱除了色、香、味都讲究之外,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每一道菜,都有一个如意吉祥或者独特的名字,例如玉凤还朝、龙舟鱼、凤凰趴窝、清汤万年青、龙井竹荪汤、金丝卷等等,其中有些菜的由来,更有段有趣的传说和故事。
随着中国革命的发生,清王朝垮了,皇宫里的御厨也流落到了民间,这些厨师开了饭馆,因为他们所做的菜式,是仿照原来清宫的御膳,因此称为“仿膳。”“仿膳饭庄”是目前专门制作皇家菜谱的著名食馆,这一间店子,坐落以前皇帝的御花园--北京北海公园之内,已有五十几年的历史。
“仿膳饭庄”最先的创办人,名叫赵仁齐,他是清宫的一位厨官,一九二五年,他邀请了几位清宫的御厨合作,开设了“仿膳”,一开业即轰动一时,成为著名的食馆,专门为食客提供宫廷菜。今天,到北京的游客,要来仿膳饭庄,便可以一试昔日中国帝王的享受。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1925年,北海公园正式开放。原在清宫御膳房当差的赵仁斋和他儿子赵炳南,邀请原御膳房的厨工孙绍然、王玉山、赵承寿等人,在北海公园北岸开设茶社,取名“仿膳”,意为仿照御膳房的制作方法烹制菜点,经营的品种主要是清宫糕点小吃及风味菜肴。
1955年,仿膳茶社由私营改国营。 1956年,仿膳茶社更名为“仿膳饭庄”。
1959年,仿膳饭庄由北岸迁至琼岛漪澜堂、道宁斋等一组乾隆年间兴建的古建筑群中。这里背山面水,游廊怀抱,景色十分秀美。
在此用餐别有一番情趣。“**”其间,北海公园停止开放,仿膳也停止对外营业。
[编辑本段]文化探究 仿膳,可理解为对皇家饮食的模仿。这种模仿追求的自然是原汁原味。
清朝时,皇帝的厨房雅称御膳房,不仅要满足皇帝本人的一日三餐,逢年过节还常常大摆满汉全席,赐宴文武百官,以显示皇恩浩荡。御膳房堪称当时中国最高级的大食堂了。
那里面制作的美点佳肴,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近似于传奇了。恐怕正为了迎合人们的这种好奇心,一九二五年,仿膳饭店在开放了的北海公园北岸开张了。
而这时,离清王朝的覆亡、御膳房的解散已有十四年。经营者是原清宫御膳房菜库当家的赵润斋,他召集了几位同样曾经给皇帝做过饭的大师傅,开始以这种方式吃皇帝的“遗产”。
居然一下子就火了起来。直到今天,谁都知道北京有家“仿膳”,北海有家“仿膳”。
有条件的食客,都想进去品尝皇家的菜系,骨子里恐怕还是为了模仿一番当皇帝的感觉。仿膳,。
3. 形容有钱的四字词语
?丰衣足食指衣食充足,生活富裕安富尊荣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
安定富足,尊贵荣华。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长命富贵既长寿又富裕显贵。吃着不尽吃的穿的,享用不尽。
比喻生活富裕。国富民丰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国富兵强国家富裕,军队强盛。好问则裕好:喜欢;裕:富裕。
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家道中落家业衰败,境况没有从前富裕。
俭故能广平素俭省,所以能够富裕。节用裕民节约用度,使人民过富裕的生活。
利用厚生利用:尽物之用;厚:富裕;生:民众。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富裕。
民富国强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人给家足给:富裕,充足。
家家户户丰衣足食。裘马轻肥身上穿着软皮衣,骑着肥壮骏马。
指生活富裕,放荡不羁。裕民足国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
择肥而噬择:挑选;噬:咬。比喻选择富裕的人进行敲诈勒索。
足衣足食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安国富民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富国裕民使国家和人民富裕。
厚生利用谓富裕民生物尽其用。语出《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蔡沉集传:“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
家殷人足家家富裕,人人丰足。民殷国富殷:殷实,富足;阜:丰富。
国家人民殷实富裕。裘马轻狂指生活富裕,放荡不羁。
裘马清狂指生活富裕,放逸不羁。足食丰衣丰衣足食。
形容生活富裕。富国强兵 〖解释〗使国家富裕,军力强盛。
亦作“富国强兵”。衣食无忧、丰衣足食、锦衣玉食、富堪敌国、富埒陶白、富可敌国。
4. 立刻帮我写一篇游记,需500字,只限30分钟
天府之国
喜欢成都,不是因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也不是因为“良田万顷、渠水长流、天府之国”的赞誉。真正让我对成都难以忘怀、魂牵梦绕的,是那里的无处不在的、渗透到人们骨子里的--潇洒和安逸,这种生活氛围是其他所有城市所无法具有的一种神韵。
成都的茶馆,是大众化的茶馆,而不是只适合休闲的年轻男女和生意伙伴的那种茶楼,是一张八仙桌,四条长板凳,人声鼎沸,跑堂的使劲吆喝的那种。而这样的茶馆,在成都沿路铺陈开来,连绵不绝,在这里你若是休憩,花个几块钱也可喝上一晚,只要你有足够的兴趣,老板是不会表露出半点不高兴的,大家说起本地都市报的消息,言传着各地的奇闻轶事,偶尔赶上一群票友,哼起几句《定军山》,真是悠闲至极,乐不思归。在茶馆里,市民文化在这里被展现的淋漓尽致,更绝的是在茶馆里,大家也可聚在一起,码上麻将,轰轰烈烈地打上一个下午,群情飞扬、人声鼎沸,好一幅自在自得的景象。我觉得,这麻将和茶馆就构成了成都独特的风韵,是成都生命的最好阐释。总是有人说成都太为锦绣,太为内敛,太为平静。和相距不远的重庆相比,显得不够沉雄,不够坚毅,缺乏激情。只是,成都就是成都,已经拥有那宜人的景色,美味的火锅,漂亮的姑娘,宜人的气候,生活无忧,本来需要奋力追求才得到的东西在这里是天成的,他们又需要再去追求什么?他们不休闲又去干什么呢?他们身体里流淌闲适的血液,他们从李冰修好都江堰后就物富民丰,也就由此成了闲适的性子,所以也就注定诸葛宰相要北伐无功,也注定后主偏安一隅。在盛世,这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地方,在乱世,这又是一个适宜避难的地方。无论何时,它都不枉用了“天府之国”的称号。
说到这些,很难叫人不对成都心之神往。厦门虽然也打的是“休闲之都,海滨城市”的旗号,但比起成都那种大开大合,大情大性的“闲”,让厦门人引人自豪的悠闲反而显得小家子气起来,白白落了下风。就拿茶馆来说,厦门也是个遍地茶馆的地方,周末的时候还常常爆满,但多的是小格子间,几人一格便与旁人无关。厦门人的“闲”总透着股不那么温暖的疏离。而成都的盖碗茶,那个闹闹腾腾,沸沸扬扬的劲儿,那才叫一个舒服啊。只有身在其中才明白,再美也美不过凡间的红尘俗事.
再有不得不说的是成都的女子,尤其是讲着满口川话的成都女子。成都女子的美,相信全国所有地方都是人尽皆知了。而说着成都方言的女子,语调轻柔、婉转、若言若歌,更使那份美让人陶醉。成都的美表现在成都人对生活的一种态度,那就是活的洒脱,活的随意。这种洒脱随意就象轻风荡漾在这个城市里,使得整个城市悠闲而安逸。好嫉妒上天对成都的眷顾,也好羡慕成都人的幸福生活。
成都的山水让人陶醉其间,成都的美食让人口水横流,更美的是成都的MM、让人意乱情迷。成都的美真的是名副其实,就像付予了灵性一般,犹如这世上的女人,各具魅力,十分的动人心弦。。。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最后说一下艳遇吧。一直想在成都有一场美好的邂逅,只因成都美女如云。说到旅游中的艳遇,脑中突然就浮现出了张爱玲所写的关于爱情的名句:“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在陌生的地方,遇见陌生的人,一场美丽的邂逅总被赋予浪漫的色彩。此等艳遇虽妙不可言,值得热爱旅行的驴子们“心向往之”,但实际上却可遇而不可求,说穿了还是要看你有没有那个缘分,以什么心态来对待旅途中异性的“惊鸿一瞥”。
5. 谁有赞美营口的诗歌 谢谢
营口赋 文/清秋124 十月塞北,携秋共醉。
新月丰盈,营口多情,渤海之滨,漫临胜境。营口地处辽东半岛。
北接海城;东邻岫岩;南望大连;西临渤海;背靠东北腹地。辽河入海,经此而注。
却道营口,沿海城市,开放前行。四区两市(1),二十六个民族,一市两港(2),物富民丰。
中国东北第二大港口,城市殊荣,海岸线长,近海滩涂丰富,历史渊源甚广。 物华天宝,营口傲然而立。
与时俱进,百业充隆;政通人和,祥云馥郁。百年老港,风采更盛;鲅鱼圈新港,气势如虹,深水海港,不淤不冻,四季通航;镁都大石桥(3),物产丰富,瓜果久负盛名,水乡香米,塘池蟹肥鱼欢。
雁恋长空,别意浓情;眷恋之味,绘舞苍穹;时空荏苒,频绘馨景。 百年营口,史迹流传。
何以为营?清朝起源,没沟营韵。三国时其为辽口,两晋称历抹口,明朝称梁房口,清代以没沟营相称。
1866年既清同治五年,改称营口,延续至今。 欣哉营口,雅韵流芳。
有桃源静谧,亦有繁华锦香。聚财宝地,旅游胜乡。
历史悠久,人文景观堪叹,独具特色,自然景观,山海泉林,并河交相辉映,休闲度假,值得一游,佳景去处,忘返欲留。白羽摇风醉,恰恰金秋。
金风玉露,蟠龙引凤,双泉古寺,白沙碧湾。辽南宝地,卧虎藏龙;辽南风土,追溯遗址,系金牛山;西炮台上(4),烽烟旧事;秀才岭前,文章千古;望儿山下(5),深情永远。
美哉营口,镶嵌渤海湾之璀璨明珠。据考证,黄河吾华夏母亲河,辽河则为吾神州之祖母河。
此说引言,古史深研之老者,数年所累而得,有根有据,成为佐证。秋光山色,翠树金风,五谷丰登,心湖葳蕤。
巍然收获之盛景,喜谢天成。雅士文人,国之栋梁,多出于斯。
每每思及,如沐春风。物尽其用,缘定营口。
“凭”水相逢,赖依“山”而逅。一走一行,皆出本意,但依缘字而来,岂不美呼?噫吁兮! 陶情冶性,辽南嘉兴。
邀尔一醉,漫斟漫饮,人杰地灵。王子牌钢琴清音袅袅兮,弹营口妩媚;盼盼防盗门安民乐户兮,守营口平安。
城之兴旺,倚市民之心力;城之富强,赖天时、地利、人和。 雅言传承文明,青史浸润人生。
古今对北方皆有特殊印象,塞北之人并未蛮夷,古之辽、金、契丹等丰史留驻,尤其契丹,让至今许多外国仍依此相称吾中国。豪爽热情、豁达不羁、为朋友古道热肠相助、重情重义、舍生取义、仗义疏财、狂傲不羁。
追溯营口,位列封疆。辽宁延用古之“辽”字,乾坤艮兑,借水以示聪明。
辽南营口系历史悠久古城。名垂青史大辽萧太后,一代女杰,惊天伟地;营口地理位置险要,亦为自古兵家必争之地,要隘海口。
营口政绩,治市有方。识国家之大体,谋市民之小康。
发展宏图,涉猎八荒,官民同心,时时相学,岁岁荣光。团结一致,心情和畅。
广招五湖四海志士,天涯衔情,胸怀坦荡。人才济济,地北天南。
或切磋,或求贤。朝夕辛勤,纳物质精神给养。
全市上下,共谋发展良方。 内外兼修筑文明,绿山惠水酝深情。
秉持党之正确坐标,欣迎十七大之历史方略。时代赋予中国庄严使命,更赋予营口,挑战至高境界之激情。
高举发展进步团结奋斗大旗,旗帜指引方向,凝聚力量。营口一笑,审时度势,四位一体,笑谱和谐乐章。
盛哉营口,妩媚不失铿锵,写光辉岁月。良辰美景,笑伴欣颜;素心婉言,风姿灿烂;饮醇一醉,梦也香甜。
一树梨花一溪月,捭阖云洋。秋随风动,海正扬波。
营口胜景,贵在和谐。全市同心,孜孜求索,兼收并蓄,何惧山高水长。
在上运筹帷幄,在下同心携力。 秉情如日月,苍穹鉴营口。
溢彩流芳,辉煌成就;为民惠民,德施高山水长。招商引资,开放发展;地北天南,济济一堂。
团结奋斗创伟业,继往开来写新篇。今日营口,看准灯塔指引,力绘宏图,继往开来。
正若鹰击长空;更似鱼翔浅底。乘十七大盛世强风,举小康社会千秋大义,笑语欢歌,与时俱进。
注释: (1)两市:指的是营口包括大石桥市和盖州两座城市。 (2)一市两港:指的是营口老港和鲅鱼圈新港。
(3)镁都大石桥:大石桥市素以产镁石而著称,亦称镁都。是辽宁省重要铁路交通枢纽。
(4)西炮台:西炮台遗址位于营口市区的西端,辽河入海口处的左岸,是清王朝在东北修筑的一座近代海防军事工程。它始建于1882年,今年5月被**确定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望儿山:全国有名的母望子归山。旅游圣地,闻名遐迩。
系辽南名山,位于古城熊岳2公里处。山顶有一臧式青砖塔,建于明末清初,远看如一位老妇伫立山头,日夜眺望大海,盼望远行的儿子归来。
望儿山以美丽的母爱传说得名。 七律·晨别营口 文 / 渔家子 ??风来别馆叶婆娑。
雁叫辽河掠水过。 ??坝上红衫回笑靥,池前紫雾暂停车。
??遥观鹤发东篱钓,又遇学童南陌歌。 ??莫说孤家登路早,且看千舸踏晨波。
?? ??一九九○年十二月五日写于营口 ??二○○五年九月三日校正于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