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住房说明怎么写
住房证明范文.
兹有__________长期居住在:
—— 市___________区___________路
____________街
____________院__________号
____________小区
____________园
___________楼_______门_________号
房屋所有权归___________所有
房屋性质为:公有租赁房屋__________
私有租赁房屋__________
私有产权房_________
单位优惠售房产权房_________
特此证明
派出所或居委会名称:
经办人签字:
派出所或居委会
(盖章)
年 月 日
2. 房源描述怎么写
首先分析一下客户需要看什么样子的房源描述,只有了解了客户的需求,才可以做相应的服务。
客户喜欢: 1、短小精简。 2、突出优势的房源描述③、真实描述。
客户讨厌: 1、写的特长的房源描述,也没有时间去看。 2、只有一段或一句话的描述。
3、考虑不周写出来的房源描述。 写房源描述的时候可以自由变动,最主要的是写入真实的介绍,把房子、小区优点写进去,可以对字体加颜色,进行有效排版。
拓展资料房源是指房屋租赁或者销售的资源。此词语主要集中于房屋中介机构,或者是房地产开发机构。
网上找房子注意的问题: 1.信息的真实性; 2.查看最近的房源信息; 3.口碑好的中介公司和房产开发公司的信息更可靠; 4.房地产商品的“可流通和不可移动性”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找房子,但只能是找信息,离不开“网下看房子”和“网下交易”。
3. 房源描述怎么写
首先分析一下客户需要看什么样子的房源描述,只有了解了客户的需求,才可以做相应的服务。
客户喜欢:
1、短小精简。
2、突出优势的房源描述③、真实描述。
客户讨厌:
1、写的特长的房源描述,也没有时间去看。
2、只有一段或一句话的描述。
3、考虑不周写出来的房源描述。
写房源描述的时候可以自由变动,最主要的是写入真实的介绍,把房子、小区优点写进去,可以对字体加颜色,进行有效排版。
拓展资料
房源是指房屋租赁或者销售的资源。此词语主要集中于房屋中介机构,或者是房地产开发机构。
网上找房子注意的问题:
1.信息的真实性;
2.查看最近的房源信息;
3.口碑好的中介公司和房产开发公司的信息更可靠;
4.房地产商品的“可流通和不可移动性”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找房子,但只能是找信息,离不开“网下看房子”和“网下交易”。
4. 房屋建筑设计说明怎么写
建筑设计说明 项目背景 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的城镇建设突飞猛进。
80年代开始扩展,近年继续拉大城市框架,进一步丰满城市形象。2005年共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心城区实施“东延北扩西改”战略,建立“四纵四横”道路骨架。
已建成大溪中学、新世界国际大酒店、十六层信用社大楼,目前31层皇家花园和25层荷兰花园正在加紧建设中。今年加大投入,对镇政府广场、河滨公园、城区主干道一级公路的两侧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使大溪初展小城市风姿。
由于温岭市铁路站场建设涉及到下洋张村全村拆迁,根据大溪镇下洋张村村民公寓式住宅建设安置办法,特制定此项目解决方案。 一.项目概况 1.地理位置 大溪位于浙江省温岭市西北端。
东毗泽国,南邻温峤,西接乐清大荆,北交黄岩、路桥,是台州市与温州市的交接处,距温岭市区14.5公里。镇区面积129平方公里,辖5个管理区,110个村(居)。
常住人口12.1万人。200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16元;工业总产值154.2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2.22亿元。
大溪镇是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试点单位,国家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浙江省中心镇。并荣获“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水泵之乡”称号。
2.基地位置 本项目位与温岭市大溪镇西环路东侧,温岙溪以南,下洋张村B地块,总用地面积4.11公顷。-总建筑面积为101200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为80864平方米,配套公建面积为20336平方米。
建筑高度为17+1层,为二类高层建筑。 二.总平面布置 1.交通组织 根据规划条件,两侧建筑后退中间32米规划道路不少与6.5米,规划用地因此被分割为东西两个区块,主入口设置于规划道路与规划用地红线南侧交接处,沿规划用地红线南侧设置一条12米宽小区主要道路(暂明为同赋路), 沿狐形转角处延伸到地块北侧,并向东延伸到东面地块,成为小区主要通行道路,沿此路分别在东西两侧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并在中段位置设置一条小区次级道路(暂名为凤鸣路)贯通南北,在凤鸣路上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使人与车有效的得以分流。
沿规划用地红线的西侧设置4.5米宽机动车单行道路(暂名银屏巷),北侧设置6米宽双车道(暂名滨水巷),由此使整个小区的建筑群体可以由机动车道路环通,方便人们出行。除此以外,在中心绿地上面设置了若干条蜿蜒曲折的游步道,配合沿路的景观,使小区更具品质感。
根据交通组织关系,小区由西向东分为四个组团,暂名为天水苑、叠翠苑、上林苑、云溪苑。 2.功能布置 根据规划要求,此项目的建筑分为住宅与配套公建两大功能,其中配套公建又分为商业与其他相关管理用房。
为充分满足日照要求,本案住宅以高层板式建筑为主,西侧布置两栋点式住宅,地面1-2层为商业与其他相关管理用房,南北向道路两侧设置大型商业,环小区道路设置沿街小型商铺,中心组团中央设置大型公共绿地公园,从而使整个小区形成明显的动静分区,居住与商业有机结合。 3.空间与景观 为充分挖掘规划道路周边的商业价值,本案将规划道路沿线设计为大型商业景观带,以加深路人印象,达到城市标志性区域的目的。
在整体空间布局上,东侧组团呈半开放形态布置,西侧点式商住楼呈开放姿态布置,配合部分绿化景观,使居住与商业得以平衡发展,中间组团基本呈环抱形布置,注重中心景观的营造,使之成为整个小区极具人气的公共活动场地 ,以提升小区的整体品质。 4.平面布局 为达到舒适的居住要求,充分考虑住户的南向采光,中心组团南侧布置119平方米舒适三房户型,以减少对北面住户的日照影响,也可以使组团南面视线更为宽广、通透。
西侧组团为两幢一梯三户点式户型,虽然离中央绿化景观相对较远,但是视野通透,建筑间隔较大,且底下1-2层为主要面向小区内部开放的大型商业,配套服务完善,方便居住。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东面组团南侧布置四拼139平米经济四房户型,北侧布置六拼119平米舒适三房户型,并在中间设置中央绿化景观带,以提高居住舒适度。
底商柱网基本以8.4米布置,以提高地下车库面积利用率,平面布置规整,方便分隔。 三.单体设计 1.住宅 本案中,住宅楼主要为89平米舒适两房,119平米舒适三房,139平米舒适四房户型。
其中89平米舒适两房为点式一梯三户型中间套,拥有两房两厅一厨一卫,客厅与主卧室南向布置,各功能区间均能正常采光,且布局合理,空间尺度舒适整齐。 119平米舒适三房为一梯两户板式户型,拥有三房两厅一厨两卫,客厅与主卧室南向布置,采用全明设计,布局合理,空间利用率高。
139平米四房一梯两户板式户型,拥有四室两厅一厨两卫,客厅与两卧室南向布置, 动静分区明确,设计中尽量减少走道面积,使各功能区间尺度更为宜人。 139平米四房一梯三户点式户型,拥有四室两厅一厨两卫,两卧室南向布置,客厅为东西向采光,空间布置规整有序。
2.商业与其他配套服务用房 地面1-2层为商业与其他配套服务用房,由西向东分为天水苑商业区块、叠翠苑商业区块、上林苑商业区块与云溪苑。
5. 写一篇关于建筑的介绍
房屋是人类栖息的场所,是人类征服自然亦是自身发展的一种象征。
到了半坡氏族期间,人类才完全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自己的房屋--用双手堆砌而成的石屋。这种石屋的顶是用草铺盖的,呈圆锥状。屋的形状并不规则,屋体一半在地面以下。几个这样的屋聚在一起,便成为当时的村落。
后来,随着人类文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于是经过人们精工雕凿、科学拼接的木屋和石屋,以及木石土合用的各种形式的房屋,大量建筑起来,以至发展为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和寺庙建筑群。由于历史文化亦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云南傣族的竹楼,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马,方便安全凉爽卫生;黄土高坡的人们则因地制宜,掘土为屋,建造出一排排冬暖夏凉的窑洞;草原上的蒙古民族更是造出了遮风避雪、随意搬迁的活动房屋毡包。各种房屋不一而足,无一不表现了人类创造的艰辛和伟大。
近代的房屋,在本质上又有了巨大变革。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天然材料,而是采用钢筋水泥等人工材料,而且更加重视房屋内外的装饰。例如在墙壁上镶瓷砖,甚至涂上金粉,使得房屋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这些建筑,无论从结构还是外观,都远远超过了古代房屋。
人们在各式各样的房屋中从事活动,可以说,房屋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人类从学会制造工具的那天起,就和动物分了家。人类既然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当然在填饱肚子的同时,也就想到了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
现代社会,进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例如,有的房屋可以抵御地震。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座圆堡形房屋,经受了6.2级地震,却“毫不动容”;有的房屋可以模拟地球外的空间环境,成了地球上的太空站。
现代的房屋已不再是仅仅供人们遮风避雨、生活起居的庇护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科研以及一切发展现代文明的实验所和工场。
由于人口猛增,房屋的需要量太大,人们不得不向高空发展,于是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据统计,一座高300层的摩天大楼可以住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
最早的房屋应推山顶洞人居住的铺有干草的洞穴。这种房屋,恐怕除了人类自己劳作之外,更多的还是大自然的恩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多的欲望,在将来,人类不会满足于仅仅生活在地球大陆上,“海底龙宫“,“星球别墅”,“空中楼阁”的出现,大概也为期不远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6. 房屋产权情况说明怎么写
一、应具备以下几点:
1、适用范围。经过审批并委托经纪机构或直接在 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产交所)进行交易的企业 产权均适用。既度假村产权归属文件。
2、法规依据。企业产权证明应按照《企业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属资产产权交易行为的若干意见》、《省产权交易所资产产权交易暂行规则》和《省产权交易所会员管理暂行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3、前置审批。能够出具企业产权首先要完成内部决策、审批,以及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准或备案等前置审批手续的文件。
4、申请登记 。说明经过产权部门的备案、登记等的文件号。
5、交易鉴证。如经过交易而来,出具《产权交易鉴证书》转让方、受让方、标的方、转让方委托会员、受让方委托会员、工商管理部门等资料齐全。
1,实际上你写的证明没有用,任何部门写的都没有用,除非是房产部门或者法院写才有法律效力
2,如果你是公司,可能稍微好一点,写一份证明,盖个章吧。
3,如果你是个人,用处真的不大,如果真的非要写,也很简单。
房屋产权人证明书
兹证明坐落在_____省_____市_____乡(镇)_____村_____地方的房屋情况如下:座向_____,数量_____间(套),结构_____,层次_____层,建筑面积_____平方米,实用面积_____平方米。上述房屋的所有权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分别填写身份证号)上述房屋的房屋产权证书(《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权证》或《房地产权证书》)编号为:_____。
证明单位盖章
7. 介绍自己的房屋作文
我的小天地长4米,宽约3米,总面积12平米。在这小天地里有一张写字台,一张1、5米左右的床,一个书柜,一败涂地一个长形衣柜,还有沙发提对。
这小天虽然什么富贵豪华,不是什么书世家,但是我却非常喜欢它。
这间房子的东面有一个宽1米的房门。走进门,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张床,床上铺着淡绿色格子的床单、床的一边放着浅蓝色花纹的被子,另一边是放着粉红色的枕头,与被子所在的位置相对。这张床白天静静地躺着,每当我复习累了或是睡觉,我就在它的身上静静地躺着,它给我一种亲切与温暖的感觉。床上洁白的墙壁上,贴的是一副美丽的图画,画的是湖边的晨景,每当早晨起床,看到它,我心里总是想着:又十一天,要加油!床的末尾挂着一个大日历,我每天都会看一看它。床边挂的是一个蓝色狗形的闹钟,窗户下大的地方放着一张写字台。写字台上放着一盏银色的台灯,台角贴着我最喜欢的两句座右铭--当你浪费时间时,生活便会抛弃你。--生活是一杯酒,酸甜苦辣,尽含其。在床的对面是一对沙发,它的作用就不用说了,供人落坐,当然包括我。沙发的旁边是一个宽敞1米,长2米的米黄色的柜子。
这就是我的小天地,它虽然小,却能给我无穷乐趣。
8. 民居简介怎么写
课文简说。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
文章首先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其样式是“圆形围屋或土楼”,“点缀”说明地处偏僻的山区,“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较来说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课文详细介绍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营垒式的住宅及这样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等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营垒式住宅的建材、外观和整体布局等特点。紧接着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最后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傣家竹楼
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优点。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绍傣族竹楼的建筑环境:一幢幢竹楼掩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的浓绿中。第二段写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及缘由:傣族地处亚热带,竹楼具有防酷热和湿气的功能。第三段讲傣族村寨及竹楼的外观特点。第四段说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第五段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一家盖房,全村帮忙的习俗,体现了傣家人团结和睦、乐于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这是课文两篇短文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二是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