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镈钟”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代张继《枫桥夜泊》》钟声,在日暮黄昏或夜静更深时,以其庄重而深沉的声音,给人以一种禅心所缘的感觉。“钟”,繁体 写作“钟”,又写作“锺”。
古击乐器,青铜制,悬挂于架上,以木槌叩击发音。古代 用于祭祀宴享。
单独悬挂的称“特钟”,大小相次成组悬挂的为编钟。西周中期开始有十几个大小相次成组的编钟。
“其口缘平而有悬纽者,或另命名为镈”。《国语•周》说:“细钧有钟无镈,昭其大也。”
韦昭《注》:“以镈为小钟。”而郑 玄《注》则说:“镈似钟而大,镈钟即鑮。”
《说文》也说:“镈为大钟。”原来,镈钟是对编钟而言,后者为编悬,而镈为特悬。
编悬者十六钟为一粪,特悬者每钟一簨。周代有掌管钟鼓之官员,谓之“镈师”,又作“钟师”。
《周礼》记载:“春官之属有镈师,掌金奏之鼓。”。
2. “发”字繁体怎么写
简体字:"发"的资料大全 发的繁体字是:发 发的异体字是:发 发的拼音是:fā,fā,fà 发的五笔编码是:ntc,ntcy,v 发的同音字是:剥 哱 坺 墢 嶓 彂 拨 柭 泼 癶 发 盋 砵 碆 磻 钵 蕃 袚 趵 蹳 鉢 饽 饽 驋 髉 鮁 鱍 鲅 亳 侼 僰 嚗 壆 孛 嶏 悖 愽 懪 挬 敀 曓 栢 桲 欂 泺 浡 溥 泺 煿 牔 犦 犻 猼 瓝 瓟 礡 礴 簙 糪 胉 艊 艴 苩 茀 荸 菔 葧 卜 薜 袯 襏 襮 誖 謈 豰 踄 踣 郣 钹 铂 鋍 鎛 鑮 钹 镈 餺 馎 馞 驳 駮 髆 鮊 鲌 鹁 鹁 箥 簸 蚾 跛 駊 孹 挀 擘 檗 疈 繴 蘖 蘖 譒 啵 傠 橃 沷 発 瞂 垡 姂 栰 疺 砝 罚 罸 茷 藅 阀 佱 灋 发 珐 蕟 髪 发的QQ繁体字是:发,发,橃,蕟。
3. 写编钟的作文结尾怎么写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的一座战国早期墓葬——曾侯乙墓中.出土时,整套编钟耸立如
故.钟在我国商朝时就已出现,最初只有3到5枚,到周朝增到9至 13枚,战国时发展成 61
枚.人们按钟的大小、音律、音高把钟编成组,制成编钟,演奏悠扬悦耳的乐曲.曾侯乙编钟共 65 枚,其中1
枚是战国时楚惠王赠送的镈.编钟分八组,共分三层悬挂在铜、木做成的钟架上.包括钮钟十九件,甬钟四十五件及一件镈钟,共六十五件,总重量达2.5吨.钟
架全长10.79米,高2.73米,由六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着.六十五枚编钟的总重量达3500千克,它的重量、体积在编钟中是罕见的.钟上
大多刻有铭文,上层十九枚钟的铭文较少,只标示着音名,中下层四十五枚钟上不权标着音名,还有较长的乐律铭文,详细地记载着该钟的律名、阶名和变化音名
等.这些铭文,便于人们敲击演奏.曾侯乙编钟音域宽广,有五个八度,比现代钢琴只少一个八度.钟的音色优美,音质纯正,基调与现代的C大调相同.考古工作
者与文艺工作者合作探索,用此钟演奏出各种中外名曲,无不惊叹.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个光辉成就,为今天古音律和编钟制造的研究,提供了珍贵
的实物资料.最大的编钟
一九七八年发掘的举世闻名的我国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我国古代最庞大的乐器,它共六十四件,(计钮钟十九件,角钟四十五件),分三层悬挂在满
饰彩绘花纹的铜木结构的钟架上,每层的立柱是一个青铜佩剑武士.它们的形体和重量是上层最小,中层次之,下层最大.最小的一件重二点四公斤,高二十点二厘
米;最大的一件重二百零三点六公斤,高一百五十三点四厘米.它们的总重量在二千五百公斤以上.钟架通长十一点八三米;高达二点七三米.气魄宏大,场面相当
壮观.这座墓的下葬年代为公元前四三三年,距今二千四百一十余年.它的出土引起国内外的重视,被认为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
4. “庐”的繁体字怎么写
“庐”的繁体字为庐,部分浏览器及输入法不支持此繁体字。
【读音】:[lú]
【字义】:
1.(形声。从广( yǎn),庐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特指田中看守庄稼的小屋)
2. 同本义
庐,寄也。秋冬去,春夏居。——《说文》
庐,舍也。——《广雅》
中田有庐,疆场有瓜。——《诗·小雅· 信南山》
3.亦泛指简陋居室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晋· 陶潜《读山海经诗》之一
南阳 诸葛庐。—— 唐· 刘禹锡《陋室铭》
焚汝庐。——明· 高启《 书博鸡者事》
5.古代沿途迎候宾客的房舍
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周礼·地官》
6.古人为守丧而构筑在墓旁的小屋 。
7.古代官员值宿所住的房舍 。
君厌承明之庐。——《汉书·严助传》。注:“直宿所止曰庐。”
8. 古州名。故址在今 安徽省 合肥市一带
9.通“籚”。矛戟等兵器的柄 [handle]
粤无镈, 燕无函, 秦无庐。——《周礼·考工记·总序》
【组词及释义】:
1. 茅庐[máo lú]
茅庐 茅舍;草屋
2. 篷庐[péng lú]
像篷盖似的屋子。比喻屋子简陋。明萧芷厓《冬日村居》诗之一:“风霜凄竹径,橘柚老篷庐。”
3. 毡庐[zhān lú]
亦作“氊庐”。即毡帐。《新唐书·北狄传·奚》:“逐水草畜牧,居氊庐,环车为营。”
4. 雪庐[xuě lú]
被大雪封盖的房舍。宋陆游《岁晚幽兴》诗之三:“泥巷有人寻杜甫,雪庐无吏问袁安。”
5. 蜗庐[wō lú]
狭小如蜗壳的房子
6. 衡庐[héng lú]
衡门小屋,言其简陋。多指隐者之居。晋皇甫谧《高士传·姜岐》:“岐少修孝义,栖迟衡庐,乡里归仁,名宣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