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牢记嘱托,礼赞郫都”为主题的1000字征文怎么写
郫都!双创高地!生态新区!
郫都!向世界发出邀请!全球创客向往的成功之地!
今(25)日上午10时30分,在我区百伦广场上,随着菁蓉镇创客、郫都市民、企业、以及高校代表郫都区向全球发出邀请声音响起时,为期10个月的“我为郫都增光添彩”系列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正式开始。
郫都发布官方微博和四川在线官方微博和直播四川官方微博对整场启动仪式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错过现场的朋友 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观看)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大力弘扬“创新、开放、智慧、勤奋”的城市精神,着力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展示全区干部群众认识郫都、热爱郫都、建设郫都的精神风貌,即日起我区将启动弘扬郫都“城市精神”;寻找“郫都榜样”;发现“最美郫都”;汇聚“郫都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香郫都”;“健康郫都”;“郫都榜样•嘉年华”盛典八大主题活动。这八大主题活动将贯穿整个2017年,一直持续至今年年底。
对于成都市最年轻的区——郫都区来说:这不是一场普通意义上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这是一场撤县建区后,郫都区力图实现从以前的传统郊县向真正中心城区转变的“精神区位”意义上的提升。
启动仪式上,区委书记杨东升表示,从郫县到郫都区,不仅要从城市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加快发展,更重要还需在城市文明建设上进行大力气提升。“郫都区要从昔日的近郊县城转变为国际化中心城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事要干。无论是经济转型升级,还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无论是生态环境改善提高,还是社会和谐文明进步;无论是城区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实事的办理,还是市民文明新风良俗的养成,都需要每一位郫都人同心同德、无私奉献、开拓创新。”
这一系列主题活动不仅聚焦于当下精神文明建设,还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双创活动的开展提供发展助力。比如,此次活动中郫都区将开展寻找郫都“十大”创新创业典型人物案例活动,围绕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与媒体合作,深入挖掘和宣传推广全区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典型案例,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2. 为什么叫郫县
郫邑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扬雄的《蜀王本纪》(已如前述)。其次为东汉的《说文解字》: “郫,蜀县也。从邑,卑声。”
关于郫县县名的由来,历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迄今尚无定论。
第一种说法,因人得名。据《蜀王本纪》“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及《华阳国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的记述,持此说者认为,“郫”系“蒲卑”的音译或“蒲卑之邑”的缩称。清《一统志》和嘉庆《四川通志》在郫县条文内更明确地说:“杜宇名蒲卑,都于此,因以名邑。秦灭蜀国而县名不改。”各种旧郫县志皆沿用此说。至今县内持此说者较多。
第二种说法,因水得名。《成都古今记》说:“郫县因郫江得名”;清同治《郫县志》和《郫县乡土志》中也载有“杜宇都郫邑,因水标名曰郫”的传说。公元前311年筑郫城,约50年后李冰始穿二江(指郫江、捡江)。据近人解释,“穿”有二义,一为开凿,一为疏浚。据前义,郫江开于建县之后,只能是江因县得名,而非其反;据后义,疏浚前江名未见记载。
第三种说法,因地理方位得名。《汉书•扬雄传》说:“……溯江上,处岷山之阳曰郫。”据此说,“郫”指岷山南面那一片地方。但“岷山之阳曰郫”还有另一解:在岷山南面“郫”这个地方。据此说,则“郫”之得名与地理方位无关。1966年犀浦出土东汉王孝渊碑,上有“建宅处业,岷山之阳”的碑文,其义相同。
第四种说法,因地势得名。《资治通鉴•音注》说:“郫,即卑邑也”。据此说,古代郫县地处卑洼之地,蒲草丛生,故称卑邑,合写为“郫”。
第五种说法,因族称得名。近年一些研究巴蜀史的学者主张用巴蜀语解释当时的地名,并认为蒲卑系古蜀族自称,其蜀语含义为“蜀族人的地方”,“蒲卑人的地方”或“来自‘天上’(高原)的人的地方”。
3. “郫县”怎么读
读音: pí xiàn 释义:1、〔~县〕地名,在中国四川省。
2.郫从卑从阳,卑者地势低洼的地方,阳是岷山之阳,那么郫的本意就是岷山以南的广大地势低洼的地方。 (1)、春秋晋邑 。
故地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 (2)、县名 。古郫邑。
秦置县,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郫县 (3)、江名 。岷江支流,从灌县分支,经过郫县,到成都市南与锦江合流 郫县一般指郫都区 郫都区隶属四川省成都市,位于成都市西北部,东北与彭州市、新都区,东南与金牛区毗邻,南面与青羊区相连,西南与温江区、西北与都江堰市接壤。
是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 ,有豆瓣之乡、蜀绣之乡、盆景之乡的之称;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点打造的“电子信息和双创产业基地、国际化都市新区”。 郫都区幅员面积438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3个镇;2016年末,户籍人口57.52万;2016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462.7亿元。
地处都江堰自流灌区之首,居成都上风上水;承担成都市区90%以上饮用水供水任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境内柏条河等8河并流,造就“水旱从人,时无饥馑”的自然禀赋。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 郫都区因“杜宇化鹃”的传说,而又称鹃城,是望帝杜宇、丛帝鳖灵建都立国之地,是古蜀文明发祥地;公元前314年,秦灭蜀后,以郫邑为郡县,称郫县。
有鹃城遗址、古城遗址、唐昌文庙等历史遗迹,望丛祠是世界蜀人祭祖的圣地。孕育了严君平、扬雄、何武、张俞等历史名人。
“郫筒酒”,“郫县豆瓣”,“郫县女红”并称为郫县工艺三绝。 郫都区境内有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大等大中专院校19所,国家级实验室31个,两院院士19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人才近5000名,在校大学生25.3万人;拥有成都地铁2号线、成都地铁6号线,成灌快铁,成都市四环路、成灌高速、317国道、沙西线、IT大道、温彭快速通道等交通线。
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参考资料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郫都区公众信息网:/。
4. 我爱郫都作文
在故乡的村子里,那是一段凉爽宜人的日子。
我乘着亚热带的季风,避开县城闷热的天气,从五岁的稚童成长为十岁的女孩,而故乡是我一切依恋寄托的地方。冬天田野上略显肃杀的风,春天涓涓的溪水和粉红雪白的桃花,夏天荷塘里面或红或白的莲,秋天成片成片的金黄稻谷……笑声回荡在那个小小的坝子里,没有都市的繁华,没有山野的荒凉。
童年大概就是这样吧,没有遗憾没有不快,有的只是我在稻浪、在荷塘、在花树、在旷野上面无拘无束奔跑的身影,我一直在思索,什么东西能让我如此眷恋?是荷花?是桃树?是稻谷?抑或是一望无际的田野?荷花――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和小伙伴撑船到荷塘中去采莲蓬荷叶――前者是为了解馋,后者是为了女孩子最喜欢的――美。我们用大大的蚌壳将莲蓬锯木头似的从茎上面锯下来,之后就抢着剥莲子。
现在想起我们以前那个饿虎扑食的样子都觉得很好笑,但当时这样却被我们引之为乐趣。“荷塘里那个采莲蓬,采到了莲蓬给姐妹吃。
姐妹吃了不够味,下水采莲蓬哟喂……”这是我们以前采莲蓬的时候经常哼的一首歌谣,但现在我忘得差不多了,或许是长大了,再也不唱那“小孩子”的玩意儿了。可是没事的时候,我依然会把词串上调子哼哼,想想看我们怎么采莲蓬的,怎么会那么的乐在其中,那种感觉现在已经没有了。
“哈哈哈……贝贝,你唱得可不咋的!”欢欢一边笑一边说唱歌谣的贝贝。贝贝小嘴一撇:“哼!你啷个搞的,不会唱还说俺!”贝贝用我们的方言回嘴。
听了贝贝俏皮的回答,我们,包括贝贝,都哈哈大笑起来。抬头一看,几十朵粉红粉红的荷花立在荷塘中。
“看哪大伙儿,好多粉红色的荷花!”香荔欢快地叫道。贝贝半开玩笑地说:“准保是被俺们的笑声染红的。”
“瞎说!”除了我,小伙伴们都对贝贝一阵哄笑。我却默默地说,是被我们的笑声染红的,我们红色的脸颊感染了荷花!说说荷叶,无非就是那些圆圆的大叶子,我们经常摘一些棕榈叶子,搓成麻绳,扎在尖细的树枝上穿入采好的荷叶,做成很可爱的衣服。
其中香荔做的衣服最好,不仅创新精神可嘉而且美观厚实。不过我们的家长不接受这些“土”衣服,所以我们只好在回家之前“销毁”荷叶衣服。
“耗子,给我拿根树枝来。”“你劳那什子干什么?用竹子就行了嘛!”“对喔!瞧我乐的……”“不张脑袋,哈哈……”“你个死耗子!”。
5. 关于郫县望丛祠的历史
望丛祠是为了纪念最早的蜀王望帝杜宇和他的继任人丛帝而修建的祀祠,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一祠祭二主、凭吊蜀人先贤的最大的帝王陵冢。
祀望帝的“崇德祠”原在灌县二王庙处,南朝齐明帝时(公元494-498年在位)时,刺史刘季连将其自灌口移建于郫。
北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邑令赵可度将望帝与丛帝合祀,扩建望丛祠,始有今日规模。皇佑四年(1052年)重修。明末清初望丛祠毁于战火,仅存杜宇、鳖灵二陵。明末张献忠起义时,遭受严重破坏。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知县李馨“伐石表道”,“始禁樵采”,保护了二陵。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望丛祠重经修复,并于祠内遍植柏树。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祠东建“听鹃楼”。
民国十四年(1925年),一度在祠内建公园,后逐渐荒芜。民国十八年(1929年),四川督军熊克武驻防于郫,曾拨款培修祠宇,并于二帝陵前分别竖“古望帝之陵”、“古丛帝之陵”石碑。
1969年碑被拆毁,仅存残块,今碑为复制件。1984年,郫县人民政府将望丛祠由原面积22亩扩建至88亩。
扩展资料
望丛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西南部,距成都市区23千米。
望丛祠坐西向东,建筑风格不同于一般祠庙,原祠是按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禹陵规划而建,因为是一祠祭二主,所以祠门不是单开单向,而是对称地开为南北二门。
主要景点
1、祠内园林,完全按望帝教民务农、丛帝率民治水之意,安排楼台亭阁、池榭拱桥。
2、望帝陵帝陵祠内有望帝陵和丛帝陵对峙。望帝陵,周长200多米,高10多米,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帝王陵墓。墓碑是民国十八年四川督军熊克武出资所立,碑文是懋辛所写。丛帝陵:周长100米,高10米。
3、祠中为祀殿,内塑二帝座像;正中有楹联二副:“蜀国破天荒,忆冠裳让后,水土平初,一德君臣三代远;巴人追地载,当花凤来时,杜鹃啼处,千秋风雨二陵多。”
节日活动
望丛祠还富含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每年清明前后这里都要举行赛歌会。赛歌会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并且都是普通平民,而且这种传统是起源于古代中国“杜鹃啼血”的故事。
赛歌会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参赛者都是普通平民,带着浓烈的乡土气息,场面热烈。 赛歌会上人们专往姑娘媳妇身上丢李子,据说谁挨得多谁就生得多。有的婆婆这一天就拉了媳妇到望丛祠拣李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丛祠
6. 郫县具体有哪些乡镇
截至2019年6月,郫都区有13个镇。
13个镇分别是:犀浦镇、红光镇、安靖镇、团结镇、唐昌镇、三道堰镇、新民场镇、花园镇、安德镇、唐元镇、德源镇、古城镇、友爱镇。 郫都地处成都西北近郊,辖14个镇(街)195个村(社区)43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5.86万,常住人口108万。
是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有豆瓣之乡、蜀绣之乡、盆景之乡的美誉。 2016年12月撤销郫县,设立成都市郫都区,成为成都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点打造的“电子信息和双创产业基地、国际化都市新区”。
扩展资料: 郫都区历史沿革: 唐武德元年(618年),于都安县旧址灌口镇置盘龙县,后改称导江县和灌县。唐武德三年(620年)又置万春县,后复称温江县。
明洪武十年(1377年),崇宁县并入灌县,十三年(1380年)复置。 清康熙七年(1668年),崇宁县并入郫县,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
民国时期,县域基本无变动。 1950年后,郫县属温江专区。
1958年,撤销崇宁县,主体并入郫县,其他部分并入彭县、灌县。 1968年,郫县属温江地区。
1983年,撤销温江地区,郫县改属成都市。 2016年11月24日和12月5日,**批复同意撤销郫县,设立成都市郫都区,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2017年1月22日,郫都区正式挂牌成立。 参考资料来源:郫都区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来源:郫都区人民政府—郫都区:双创高地 生态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