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花露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写具体
花露水所用的香精略差,含量也较少,一般为1%~3% ,所以香气不如其它酒精溶液香水持久。
制作花露水所需要香精的香料,多用清香的薰衣草油为主体也有用玫瑰麝香型的。酒精浓度为70%~75% ,这种配比易渗入细菌内部,使原生质和细胞核中的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力性,从而消毒杀菌作用强。
为了防止沉淀,可以辅以少量的螯合剂(柠檬酸钠)、抗氧剂(二叔丁基对甲酚)和耐晒醇溶性色素。 花露水的香型以清香为主,较为流行薰衣草油为主的香气。
花露水中含有适量醇溶性色素,颜色以浅色为主,有淡绿、黄绿、湖蓝等,给人以清凉感。
2. 花露水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中国花露水源起於清光绪34年的明星花露水,最早的诞生地在风情万种的十里洋场—上海。当时颇具盛名的上海中西大药房董事长周邦俊先生,研发出一种盛装在绿色玻璃瓶的花露水。由於能够当上明星是多少女孩的亮丽梦想,於是他将这瓶透明绿的香水取名为「明星花露水」,并且将Logo设计为一个拉著舞衣裙摆款款答礼的女孩,主攻女性市场。
於是,这瓶装载著美丽梦想与优雅芬芳的花露水席卷上海,一跃而成最知名的国产香水。负责生产明星花露水的化妆品部门也因此从中西药房中独立出来,成为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周邦俊将经营权交给当时才20岁的女儿周文玑,同时挂牌上市,成为当时上海股市中炙手可热的当红炸子鸡。
周文玑相当具有生意头脑,在她的领军下,明星化工企业化经营,并且推出香皂、香粉、发油等周边商品。1946年,明星化工著眼於南部地区气候炎热,更能接受兼具消毒功能的花露水,开始在广州、台湾陆续设立办事处。然而,战乱改变了时局,也为花露水的历史写下了新的一页。1950年,周家的所有财产尽皆充公,明星花露水的商标被上海家庭化学取得,周文玑在紊乱时局下匆促带著几名员工逃到台湾,继续写下明星花露水在上海未完的故事。
3. 苏州的专门制作花露的老仰苏楼
花露为苏州虎丘特产,它并非花的露水,也不是称为"花露水"的香水,更不是翟灏《风俗编》谈及的"花露酒",它是从花中提取的液汁,可以点茶,可以入药,也可以作为食品的调味品。《吴郡岁华纪丽》卷三记道:"至于春之玫瑰,夏之珠兰、茉莉,秋之木樨,所在成市,为居人和糖熬膏,点茶酿酒煮露之用,色香味三者兼备,不徒供盆玩之娱,尤足珍也。"由此也可见其一端。
冒襄《影梅庵忆语》记董小宛擅制花露,写道:"酿饴为露,和以盐梅,凡有色香花蕊,皆于初放时采渍之,经年香味颜色不变,红鲜如摘,而花汁融液露中,人口喷鼻,奇香异艳,非复恒有。最娇者为秋海棠露,海棠无香,此独露凝香发,又俗名断肠革,以为不食,而味美独冠诸花。次则梅英、野蔷薇、玫瑰、丹桂、甘菊之属,至橙黄、橘红、佛手、香橼,去白缕丝,色味更胜。酒后出数十种,五色浮动白瓷中,解酲消渴,金茎仙掌,难与争衡也。"
苏州花露以虎丘仰苏楼僧人所制最为有名,顾禄《桐桥倚棹录》卷二写道:"仰苏楼自僧祖印创卖四时各种花露,颇获厚利。"前人咏唱颇多,舒位《虎丘竹枝词》咏道:"韦苏州后白苏州,侥幸香山占虎丘。四面红窗怀杜阁,一瓯花露仰苏楼。"郭唐《虎丘五乐府》有《咏花露·天香》词曰:"炊玉成烟,揉春作水,落红满地如扫。百末香浓,三宵夜冷,无数花魂招到。仙人掌上,迸铅水铜盘多少。空惹蜂王惆怅,未输蜜脾风调。谢娘理妆趁晓。面初匀,粉光融了。试手劈笺,重盥蔷薇尤好。欲笑文园病渴,似饮露秋蝉便能饱。待斗新茶,听汤未老。"
关于花露的药用功能,《桐桥倚棹录》卷十记道:"花露以。沙甑蒸者为贵,吴市多以锡甑。虎丘仰苏楼、静月轩,多释氏,制卖,驰名四远。开瓶香洌,为当世所艳称。其所卖诸露,治肝、胃气则有玫瑰花露;疏肝、牙痛,早桂花露;痢疾、香肌,茉莉花露;祛惊豁痰,野蔷薇露;宽中噎膈,鲜佛手露;气胀心痛,木香花露;固精补虚,白莲须露;散洁消瘿,夏枯草露;霍乱、辟邪,佩兰叶露;悦颜利发,芙蓉花露;惊风鼻衄,马兰根露;通鼻利窍,玉兰花露;补阴凉血,侧柏叶露;稀痘解毒,绿萼梅花露;专消诸毒,金银花露;清心止血,白荷花露;消痰止嗽,枇杷叶露;骨蒸内热,地骨皮露;头眩眼昏,杭菊花露;清肝明目,霜桑叶露;发散风寒,苏薄荷露;搜风透骨,稀莶草露;解闷除黄,海棠花露;行瘀利血,益母草露;吐衄烦渴,白茅根露;顺气消痰,广橘红露;清心降火,栀子花露;痰嗽劳热,十大功劳露;饱胀散闷,香橼露;和中养胃,糯谷露;霍乱吐泻,藿香露;凉血泻火,生地黄露;解湿热,鲜生地露;胸闷不舒,鲜金柑露;盗汗久疟,青蒿露;乳患、肺痈,橘叶露;祛风头怔,荷叶露;和脾舒筋,木瓜露;生津和胃,建兰叶露;润肺生津,麦门冬露。"
至咸丰年间,仰苏楼的花露,依旧闻名,袁景澜《续咏姑苏竹枝词》咏道:"堤上春留白傅舟,茶烹花露仰苏楼。胜游风月忙无了,养济贫民衣食谋。"
潜庵《苏台竹枝词》咏道:"酿花作露细香浮,小小宣瓷贮一瓯。携得银铛瀹新茗,绿鬟笑上仰苏楼。"至晚近,依然为人们熟悉的花露,大概就是金银花露了,那是夏日里解暑清热的妙品。
也只有金银花露,还是有点印象的。其他的,不记得了。我小时候还是物资贫乏的计划经济年代,老苏州过去讲究的很多东西都舍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