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语拼音平民怎么写
平民 - 平民 pí2113ngmín 普通老百姓u 百姓:战国后平民的通称 u 黎民:即平民5261。
“黎”通“骊”:黑色,因黑发而名。 u 黔首:4102黔,黑色,战国时期秦尚黑色平民用黑布包头,故称“黔首”。
u 布衣:古代富人穿丝帛,平民穿麻布,故称平民为“布衣”。 u 庶民(庶人):秦汉前对身份比奴隶1653高的农民和小商人的称谓;秦汉后泛指一般平民。
u 另有别称: 苍生、生民、专丁口、氓(甿)黎庶、黎元等。 如使平民皆习于兵。
——宋· 苏轼《教战守》平民和贵属族之间的争执。
2. 求写平民生活的文章
路遥:《平凡的世界》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作者:路遥 ISBN号:750801527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版次:1998年8月第1版 页数/字数:1256/3000000 开本:32 掩卷深思,心中浮浮沉沉,颇有感叹世事苍桑,人海茫茫之情,正象路遥在后记中写道“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
近几年长篇小说中表现农民生活和农村题材的不少,确实也涌现出一些力作,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赵德发的《缱倦与绝决》,这些作品的背景确也波澜壮阔,纵横数十年。但我认为,若从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小处着笔来看,《平凡的世界》显得更加大气。
内容提要: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作者在近十年问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作者简介: 路遥,陕西著名作家,已故。他在文学领域进行过很多有益的探索,尤以小说成就最高。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人生》,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曾获茅盾文学奖。 片断: 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现在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
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菜。每个人的饭菜都是昨天登记好并付了饭票的,因此程序并不复杂,现在值日生只是按饭表付给每人预订的一份。
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它内容和甲菜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
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
各班的甲菜只是在小脸盆里盛一点,看来吃得起肉菜的学生没有几个。丙菜也用小脸盆盛一点,说明吃这种下等伙食的人也没有多少。
只有乙菜各班都用烧瓷大脚盆盛着,海海漫漫的,显然大部分人都吃这种既不奢侈也不寒酸的菜。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梁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
从排队的这一片黑鸦鸦的人群看来,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脸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体力劳动的痕迹。除过个把人的衣装和他们的农民家长一样土气外,这些已被自己的父辈看作是“先生”的人,穿戴都还算体面。
贫困山区的农民尽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念书,家长们就是咬着牙关省吃节用,也要给他们做几件见人衣裳。当然,这队伍里看来也有个把光景好的农家子弟,那穿戴已经和城里干部们的子弟没什么差别,而且胳膊腕上往往还撑一块明晃晃的手表。
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他们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后面,虽然人数寥寥无几,但却特别惹眼。
3. 桃李—学生布衣—平民桑梓—故乡鸿雁—书信玉兔—月亮春秋—岁月什
千金杏林"指良医 中医界的代称"桃李"指所教的学生 "肝胆"指真诚的心 朋友"千金"指对别人的女儿的敬称 "高足"指对别人的学生的敬称 "汗青"指史书或者完成的著作,史籍。
过去指竹简,现指历史"桑梓"指故乡 "尺素"指书信 "杜康"指酒 "楼兰"指敌人 西域古国名 "红豆"指相思 爱情"手足"指兄弟:对别人女儿的客气称呼。 如:千金小姐;您有几位千金? △“千金”的来历 --千金原指男儿身 南朝梁司徒谢肋幼聪慧,特受父亲谢庄喜爱,常把他带在身边。
他也非常争气,10岁时便能写出很不错的文章。后随父亲游土山,受命作游记,援笔便成,文不加点。
宰相王景文对谢庄夸他:“贤子足称神童,复为后来特达。”谢庄也手扶儿子的背说:“真是我家千金啊。”
“千金”一词,由来已久,但用来指人,这还是第一次。从谢肋被称为“干金”开始,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用这两字比喻出类拔萃的少年男子。
把少女称做千金或千金小姐,则是元明以后的事。况且,其基本含义也与当年谢庄夸赞谢肚时大致相同。
用“千金”来比喻女子,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元代曲作家张国宾所写的杂剧《薛仁贵荣归故里》:“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明、清以后的话本小说中称女孩子为“千金”的就更多了。
△古时把富贵人家的女孩称为“侯门千金”,今人泛称女孩叫“千金小姐”。 女孩何以称“千金”?这得从我国的古代货币单位说起。
两千年前的秦朝以一镒为一金(“镒”是古代重要单位,一镒为二十两或二十四两),汉朝以一斤金子为一金。秦汉时金多指黄铜,“千金”实为“铜千金”。
后人借“千金”以言贵重,如“一字值千金”、“一言千金”、“一笑千金”“一刻千金”、“一诺千金”、“一物千金”等均是此义。在社会交往中,渐渐地,人们也就将未婚女孩专称为“千金小姐”了。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离楚国,投奔吴国。
途中他饥困交加,见一位浣纱姑娘竹筐里有饭,于是上前求乞。姑娘顿生恻隐之心,慨然相赠。
伍子胥饱餐之后,出于安全原因,要求对方为他的行为保密。但姑娘猛然想起,男女接触为礼教和舆论所不容。
她随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见状,伤感不已。
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书:“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后来,伍子胥在吴国当了国相,吴王调遣劲旅攻入楚国。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掘楚平王墓,其尸鞭之三百”。伍子胥报了大仇之后,又想到要报恩,但苦于不知姑娘家地址,于是就把千金投入她当时跳水的地方。
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来。 高足:优秀学生。
古代评论马,以高足、中足、低足来判断优劣,高足最好。后来人们以物代人,用“高足”代称优秀学生。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高阳许静民,镇军参军,善隶书,羲之高足。”
“杏林”—词是中医界常用的词汇,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然而“杏林”一词典出汉末三国闽籍道医董奉。
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 在诸多有关董奉传奇般的事迹中,最有影响的乃是他在庐山行医济世的故事。
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忱为山民诊病疗疾。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颗杏树;看好一个轻病,只须栽一颗杏树。
所以四乡闻讯前来求治的病人云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为医酬。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
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变卖成粮食用来贩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救助的百姓多达二万余人。后来还说有老虎镇守杏林,以防不肖之徒偷杏子,想吃杏者只能以米谷换取,而董奉则把换来的谷米来救济贫民,故又有虎守杏林"之正是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
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后,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后来人们又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
如此一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喜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这类的话语来赞美象童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来源《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桃李满天下: 这句成语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唐代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一个宰相叫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今属山西)人。此人德高望重,敢于直言相谏,深得武则天赏识。
武则天称他为“国老”(武则天即位时,狄仁杰已八十多)而不直呼其名。就是上朝时,武则天也不让他跪拜,说:见狄公下拜,我浑身都痛。
武。
4. 古代平民职业的称呼
百姓 黎民 布衣 平民
1.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他们同东夷一起打败了从南方前来进犯的九黎民族,并俘获了大量的俘虏。这些俘虏便成了炎黄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
如《诗经·云汉》:“周有黎民,靡有孑遗。”《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2.又称“黎氓”,《北齐书·颜之推传》:“何黎氓之匪昔,徙山川之犹曩。”
3.又称“黎苗”,《后汉书·邓皇后纪·毅上安帝书》“菲薄衣食,躬率群下,捐膳解骖,以瞻黎苗。”
4.又称“黎甿” :唐钱起《钱考功集 ·入送李评事题漳州使幕》:“幕下由来贵无事,伫闻谈笑静黎甿。”
5.还有称“黎烝” 《史记·司马相如· 封禅书》:“正阳显见,觉寤黎烝。”
6.又称“黎首”《千字文》:“爱育黎首,臣服戎羌。”
7.又称“黎庶”《韩诗外传》:“黎庶欢乐,衍盈方外。”
8.又称“黎元”《汉书·谷永传》:“使天下黎元咸安家乐业。”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哦五百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9.又称萌隶(氓隶),“氓”也是古代对百姓(多指失去土地,外来迁移的居民)的称呼。《诗·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10.又称“氓隶”。贾谊《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11.又称“庶”。《左传· 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
12.又称又称“庶民”,《诗 ·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 弗信。”
13.又称“庶人”,。《教战守策》:“庶人之在官者,教以 行阵之节。”
14.又称“民”,《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
15.又称“草民”“生民”,《孟子·公孙丑》:“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
16.又称“平民”“小民” 《教战守策》:“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劳而未尝有病。”
17.又称 “人民”,《周礼·地官》:“掌建邦之土地,与其人民之数。”
18.又称“民众”《公羊传》:“赵穿缘民众不悦,起弑灵王。”
19.又称“生灵”,《梁书·张缵传》:“拯生灵于宇内。”
20.又称“苍生”,《晋书·王衍传》:“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者。”
21.又称“平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你怎麽步步行凶,打死这无故平人。”
22.又称“平头百姓”,《范进中举》“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
23.我国是农业大国,过去种田的多是穷人,百姓多指那些在田野里耕种的人。因此又称“野人”代指百姓。《孟子·滕文公》:“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24.又称“小人”,《书· 无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
25.又以“丁口”称代百姓。《促织》:“里胥滑黠,假此科敛丁口。”百姓大多没有官职,因而又称“白身”。高适《送 桂阳孝廉》:“桂阳少年始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
26.又称“白士”《晋书·羊祜传》:“以白士而居重位,何能不以盛满受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