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蚕的古诗
《蚕丝歌》
——南北朝·鲍令晖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野蚕》
——唐·于濆
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
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
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
《咏蚕》
——唐·蒋贻恭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蚕作茧》
——元·王冕
老蚕欲作茧,吐丝净娟娟。周密已变化,去取随人便。有为机中练,有为琴上弦。弦以和音律,练以事寒喧。其功不为小,其用己为偏?作诗寄蚕姑,辛苦匪徒然。
《簇蚕辞》
——唐·王建
蚕欲老,箔头作茧丝皓皓。场宽地高风日多,不向中庭燃蒿草。神蚕急作莫悠扬,年来为尔祭神桑。但得青天不下雨,上无苍蝇下无鼠。新妇拜簇愿茧稠,女洒桃浆男打鼓。三日开箔雪团团,先将新茧送县官。已闻乡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
2. 蓖麻蚕与一般蚕有何不同
蓖麻蚕(eri-silkworm) 大蚕蛾科樗蚕的一亚种。
原产印度 ,1938 年前后引入中国台湾省高雄,1940年后引入中国东北、华东、华南等地。产丝的重要蚕种之一。
茧精炼后,成为绢纺的优良工业原料。丝的性质基本与家蚕相似,且弹性好,经梳理后可得1~4级的长纤维60。
9%,短纤维35。3%,损耗仅3。
8%。 蓖麻蚕为多化性,在适宜条件下无滞育期,可全年连续饲养。
在中国一年最多可发生 7 代。成虫一般傍晚交配,交配时间与卵的受精率很有关系,雄蛾需要交配 4 小时后才射精,交尾时间短不但受精卵少,产卵量也显著减少;因此交配时间必须在14小时以上才能达到制种要求。
幼虫食性广泛,除食蓖麻叶外,也可用木薯、臭椿、红麻、马桑等叶片饲养;莴苣、蒲公英等已作为试验饲养寄主 一种无滞育期多化性完全变态的绢丝昆虫,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为Attacus cynthia ricini Boisduval,因主食蓖麻叶而得名。 蓖麻蚕一个世代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
世代长短随季节、地区、饲料等不同而有差异。在中国一般夏秋季一个世代经过45-50天,冬春季经过55-60天,中国北方各省经历越冬期,一个世代可长达180天左右。
卵:椭圆形,长约2。5mm,宽约1。
9mm,每克卵约500—600粒。卵色与蚕的血色有关,黄血系卵呈淡黄色;白血系卵呈淡绿色。
卵壳由坚硬的卵壳质构成,壳外有胶质,彼此容易粘连。 幼虫:4眠5龄。
虫体分头、胸、腹3部。头部的外皮硬化,形成头壳,头壳两侧有单眼6对。
一般雌蚕体躯较雄蚕大。 蛹:化蛹初期,蛹色淡黄,背部略深。
化蛹3天后,逐渐变为深褐色。蛹在25±2℃环境中约20天羽化,相对湿度以75-90%为宜。
成虫(蛾):一般在早晨开始羽化,先从蛹的中胸背板中央纵线处裂开,约经2分钟,前胸与中胸交接处横裂开,慢慢伸出蛾的头部及胸腹部。 羽化过程的40分钟,雄蛾所需时间较长。
蓖麻蚕研究和教育机构 开展蓖麻蚕研究、培养蓖麻蚕研究人员的主要单位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指导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广东省湛江蓖麻蚕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蚕桑试验站,广西南宁绢纺厂,安徽农学院蚕桑系,广西农学院蚕桑专业,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等。 。
3. 请正确说出这两个字的拼音拼写
砉 拼音:huā xū
部首:石,部外笔画:4,总笔画:9
xūㄒㄩˉ
◎ 皮骨相离声:~然。
● 砉
huāㄏㄨㄚˉ
◎ 象声词,形容迅速动作的声音:乌鸦~的一声飞了。
樗 拼音:chū
部首:木,部外笔画:11,总笔画:15
◎ 〔~树〕即“臭椿”。
◎ 〔~蚕〕一种蚕,幼虫绿色,有白色黏粉,成虫灰白色,幼虫吃樗叶、蓖麻叶等。亦称“椿蚕”。
◎ 〔~蒲〕古代一种赌博游戏,像后代的掷骰子,后亦作为赌博的通称。
◎ 〔~栎〕喻无用之材,亦作自谦之辞。亦称“樗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