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写免滞纳金申请书
物业减免滞纳金申请书
申请人
申请时间
欠的滞纳金情况 (金额,欠多久,什么时候开始欠的,)
欠款理由 (写因特殊情况(如失业、得病或其他事项等)造成财务困难且短期内无法改善,致使无法全额还款,现东拼西凑可凑足部分款项,特申请减免滞纳金和利息。)
表决心(自己以后坚决不欠滞纳金,等)
这个我的亲戚写过,建议你最好找律师或专业人员去写,要不很难给你减,减也不会减多少的,呵呵呵,物业么,都是那么回事
2. 订婚礼金的收据怎么写
1.祭 祖 男方在出发前先祭祖,祈求姻缘美满。
2.出 发 订婚当日男方携带聘礼(六礼或十二礼),鸣炮出发前往女方家。
前往女方家的人,应由男方年长亲友担任(最好以男生为主);父母、准新郎加2人,共6或8人。
人数/礼车数须为双数,但避免4或8人,礼车数一般为6辆。
双方看好戴戒子时间(通常早上11:00前左右),男方应提前一小时到达。
3.迎 纳 男方纳聘车队到女方家前约一百公尺处时"鸣炮",女方也"鸣炮"回应。
媒人先下车,其他人接著下车;新郎最后由女方家幼辈开车门请出,新郎给幼辈红包(开门礼)。
4.介 绍 男方亲友依序鱼贯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先介绍男方给女方。
5.纳 徵 男方工作人员抬春盛(现称红木盒)聘礼进入女方客厅,女方接受聘礼赏予红包(扛夫礼/车夫礼),并将聘礼一一陈列。
媒人居中将大小聘,金饰等礼单点交付女方家长,女方亲友将聘礼收好并在神桌上陈列供品。
6.奉甜茶 女方长辈请男方亲属依长幼入座,新郎居末座。
新娘此时由一福气妇人牵引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来宾一一敬茶,杯数与被奉茶人数相同,不可有多或少,媒人随旁念吉祥话祝福。
7.压茶瓯 稍后再由福气妇人牵引新娘,捧茶盘出堂收茶瓯(杯),男方亲友将红包和茶杯(红包卷起放入杯中)一一置于茶盘。
8.挂手指 戒指:分金戒、铜戒(取其音,表示同心。亦可用钻戒取代)用红线相系。
时间到时,由福气妇人牵引新娘入大厅。
在双方家长与亲友的见证下,准新娘面向外坐在大厅中的高椅上,双脚放在矮椅上(如是招赘则面向内)。
戴戒指,先戴新娘中指再戴新郎中指(通常只套到第二指节, 男女皆左手),媒人念吉祥语。
新郎交官颔钱(红包)给新娘,媒人在旁念吉祥话。
准婆婆替新娘戴上项链,见面礼之意。
戴完订婚戒指后,媒人提出双方改换称呼,一一称呼过。
9.祭 祖 请新娘之舅父点烛燃香,女方要给母舅"点烛礼"(男方提供)
点「排香」两对,女方父母及准新人各一,共四份。
媒人念吉祥语随之由女方父母拜神明、祖先,并告婚事以定 祈求保佑。插香柱时,一次插定不可重插。(忌讳:有重婚之可能)
10女方回礼 女方回送男方礼品称为"回盛"(又称"压盛),摆入男方"行聘礼品"取出后的空盛内。
女方将男方所送来的"行聘礼品"回送一部分。
新娘事先备好送新郎从头到脚的随身用品(6件或12件)。
传统回礼。
若聘金退回或只收小定,女方留下红条,媒人自女方家长手中接下,转交男方家长。
11.订婚宴 订婚仪式完成后,女方设宴。
用餐结束男方家长给"压桌礼"红包,"姊妹桌"红包。
女方并应备鸡腿扎红纸附上红包一份给男方幼辈。
女方幼辈捧脸盆水(内放毛巾)给男方来客洗手(男方给"捧面盆水礼"红包),如在餐厅宴客则可省略。
男方并致赠给所有帮忙的人红包,以为谢礼。
宴客结束,男方离开时不说再见,以免滋生枝节。
准岳父给新女婿一个"赏面礼"(可略)。
准婆婆给新媳妇一个"赏面礼"(可略)。
12.赠 饼 女方将订婚喜饼分赠亲朋好友
3. 窦俨全文翻译
宋史窦俨传原文 窦俨字望之,幼能属文。
既冠,举晋天福六年进士,辟滑州从事。府罢,授著作佐郎、集贤校理,出为天平军掌书记,以母忧去职。
服除,拜左拾遗。开运中,诸镇恣用酷刑,俨上疏曰:"案名例律,死刑二,绞、斩之谓也。
绞者筋骨相连,斩者头颈异处,大辟之目,不出两端。淫刑之兴,近闻数等,盖缘外地不守通规,或以长钉贯人手足,或以短刀脔人肌肤,迁延信宿,不令就死。
冤声上达,和气有伤,望加禁止。"上从之。
俨仕汉为史馆修撰。周广顺初,迁右补阙,与贾纬、王伸同修晋高祖少帝、汉祖三朝实录。
改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时仪自阁下入翰林,兄弟同日拜命,分居两制,时人荣之。
俄加金部郎中,拜中书舍人。显德元年,加集贤殿学士,判院事。
父忧去职,服阕,复旧官。时世宗方切于治道,俨上疏曰:"历代致理,六纲为首:一曰明礼,礼不明则彝伦不叙。
二曰崇乐,乐不崇则二仪不和。三曰熙政,政不熙则群务不整。
四曰正刑,刑不正则巨奸不慑。五曰劝农,农不劝则资泽不流。
六曰经武,武不经则军功不盛。故礼有纪,若人之衣冠;乐有章,若人之喉舌;政有统,若人之情性;刑有制,若人之呼吸;农为本,若人之饮食;武为用,若人之手足。
斯六者,不可斯须而去身也。陛下思服帝猷,寤寐献纳,亟下方正之诏,廓开艺能之路。
士有一技,必得自效。故小臣不揆,辄陈礼、乐、刑、政、劝农、经武之言。
"世宗多见听纳。南征还。
诏俨考正雅乐,俄权知贡举。未几,拜翰林学士,判太常寺。
俨校钟磬筦龠之数,辨清浊上下之节,复举律吕旋相为宫之法,迄今遵用。会诏中外臣僚,有所闻见,并许上章论议。
俨疏曰:"设官分职,授政任功,欲为政之有伦,在位官之无旷。今朝廷多士,省寺华资,无事有员,十乃六七,止于计月待奉,计年待迁。
其中廉干之人,不无愧耻之意。如非历试,何展公才。
请改两畿诸县令及外州府五千户以上县令为县大夫,升为从五品下。畿大夫见府尹如赤令之仪,其诸州府县大夫见本部长如宾从之礼。
郎中、员外郎、起居、补阙、拾遗、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光禄少卿以下四品,太常丞以下五品等,并得衣朱紫。满日,准在朝一任,约旧官迁二等。
自拾遗、监察除授回日,即为起居、侍御史、中行员外郎。若前官不是三署,即罢后一年方得求仕。
如此,则士大夫足以陈力,贤不肖无以驾肩,各系否臧,明行黜陟,利民益国,斯实良规。"又以为:"家国之方,守谷帛而已,二者不出国而出于民。
其道在天,其利在地,得其理者蕃阜,失其理者耗啬。民之颛蒙,宜有劝教。
请于《齐民要术》及《四时纂要》、《韦氏月录》中,采其关于田蚕园囿之事,集为一卷,镂板颁行,使之流布。"疏奏不报。
宋初,就转礼部侍郎,代仪知贡举。当是时,祀事乐章、宗庙谥号多俨撰定,议者服其该博。
车驾征泽、潞,以疾不从。卒,年四十二。
俨性夷旷,好贤乐善,优游策府凡十余年。所撰《周正乐》成一百二十卷,诏藏于史阁;其《通礼》未及编纂而卒。
有文集七十卷。俨与仪尤为才俊,对景览古,皆形讽咏,更迭倡和至三百篇,多以道义相敦励,并著集。
俨显德中奉使荆南。荆南自唐季以来,高氏据有其地,虽名藩臣,车服多僣侈逾制,以至司宾贱隶、候馆小胥,皆盛服彯缨,与王人亢礼。
俨讽以天子在上,诸侯当各守法度,悉令去之,然后宣达君命。尤善推步星历,逆知吉凶。
卢多逊、杨徽之同任谏官,俨尝谓之曰:"丁卯岁五星聚奎,自此天下太平,二拾遗见之,俨不与也。"又曰:"俨家昆弟五人,皆登进士第,可谓盛矣,然无及相辅者,唯偁稍近之,亦不久居其位。
"卒如其言。俨有子早卒,以侄说为嗣。
【 全文翻译】 窦俨字望之,少年时能写文章。成年以后,后晋天福六年举为进士,征召为滑州从事。
府署撤销,授为著作佐郎、集贤校理,出朝为天平军掌书记,因母丧离职。服丧结束,授为左拾遗。
开运年间,各地任意使用酷刑,窦俨上疏说:按照法律,死刑有两种,就是所谓绞刑、斩首。绞刑筋骨相连,斩首头颈分离,大辟的刑名,不超出这两类。
滥用刑罚兴起以后,近来听到数等,是因为外地不遵守通行的法规,或者用长钉贯穿人的手足,或者用短刀割人肌肤,拖延一两天,不让他马上死去。诉冤的声音传到上面,对样和之气有损害,希望加以禁止。
听从了他。窦俨在后汉为官任史馆修撰。
后周广顺初年,升为右补阙,与贾纬、王伸共同修撰晋高祖少帝、汉祖三朝实录。改任主客员外郎、知制诰。
当时窦仪从内阁进入翰林,兄弟同一天接受任命,分别担任两制,当时的人很羡慕。随即加官金部郎中,授为中书舍人。
显德元年,加官集贤殿学士,判院事。父亲去世服丧离职,服丧完毕,官复原职。
当时世宗正迫切征求治国之道,窦俨上疏说:历代国家得到治理,把六纲放在首位:第一是明礼,如果礼不明,那么人伦常道就失序。二是推崇乐,如果乐得不到尊崇两仪就不能和谐。
三是兴盛政务,如果政事不盛各种事务就无法有序。四是正刑罚,如果刑罚不正大奸大恶之人就不会受到威慑。
五是鼓励农耕,如果农业得不到鼓励资财就不能流动。六是加强武备,如果武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