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法里楷书最难写吗
基本可以说,楷书是书法中最难的。因为楷书是基础,结字严谨讲究,用笔复杂多变,容不得一丝瑕疵。实打实的技术活、硬功夫。行书草书也难,但是行草的基础是楷书,楷书功夫到家了,行书和草书相对就没那么难了。楷书写不好,行草你无论怎么练都练不好。(这里的行草指的是真行真草,章草是隶书的草书,基础是隶书)
很多学书法的人一上来就写行草,觉着楷书不如行草飘逸潇洒。其实就是因为他们不想下功夫练楷书。我见过很多写行草的人,写出来的字充斥着媚气和匪气,燥乱不堪,就是因为楷书基本功差。练楷书非常非常考验毅力,要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的耐心反复临帖。
行草和楷书不一样,行草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连笔和点画写法谁都能写,只存在一个写的好与不好的问题。所以说,练好楷书,行草写好不难。写不好楷书,行草永远写不好。
隶书的话相比较楷书而言 笔法没那么复杂,结字也不是很难。但是也得下功夫练。
2. 学书法把字写好难在哪里
我们常听说,学习书法不难,但要想把书法写好很难。
到底难在什么地方?这得从书法的书写特点来分析。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书法是瞬间表现的艺术,一件书法作品可以在瞬间完成的,在这瞬间里的一招一式要表现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技术、思想和意境。
另外,书法还是不可以重复的艺术,一件作品一个样,没有绝对一模一样的作品。书法还是一个遗憾的艺术,如果一个字甚至一个笔划写坏了,大大影响书法的质量。
因此,书法的不可涂改性决定了书法的难度。俗话说:“字是黑狗,越描越丑”就是这个道理。
优秀的书法作品,字里行间透露出娴熟的笔法、漂亮的结构和完美的章法,以及深远的意境。将这些美的组合足以使书法爱好者所痴迷,甚至以终身相许。
因此,要使书法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是很难的,其难主要解决以下六个难点:难在用笔,难在结构,难在墨法,难在章法,难在意境,难在统一。能否突破这六个难点,是写好书法的关键。
一、难在用笔:王羲之在《书论》中说:“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这里的“迟急”、“曲直”、“藏出”、“起伏”说的都是在用笔过程中行笔的变化。
“迟急”是说行笔速度节奏的变化;“曲直”是说行笔运动轨迹的变化;“藏出”是说起笔、收笔的变化;“起伏”是说行笔过程中提、按的变化。这些都是用笔的要点,而且不同的行笔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通常情况下,“迟”表现“沉着”,“急”表现“得势”;“曲”表现“多姿”;“直”表现“刚劲”;“藏”表现“浑成”;“出”表现“爽利”;“起”表现“灵动”;“伏”表现“稳重”。然而,这些又都不是绝对的,更不能机械地、程式化地应用。
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味的“迟”容易板滞,缺乏精神;一味的“急”容易浮滑,缺乏沉稳;一味的“曲”容易眉俗,缺乏力度,一味的“直”容易僵硬,缺乏柔和;一味的“藏锋”,容易死气,缺乏生机;一味的“出锋”,容易尖刻,缺乏内涵;一味的“起”,容易浮漂,缺乏沉稳;一味的“伏”,容易僵化,缺乏轻佻。
这里的“十”、“五”我们应该把它视为辨证关系,而不是绝对的量化标准,更不能把 二、难在结构: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陈图》后)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这里的平直、相似、算子、方整、齐平,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只有雷同,没有变化的字不是书法。
那书法是什么呢?书法是艺术,在书法中处处都要表现艺术。从形态上讲究对比、变化,从内涵上讲究神采、韵味。
故对比、变化是书法的根,神采、韵味是书法的魂。蔡邕在《九势》中说:“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合势背。”
书法要求笔画搭配适宜、使转有情。线条决定质量,结构决定形态,韵味决定神采。
就像厨师做菜首先讲究菜的质量,然后做成“形”、“色”俱佳、具有艺术品位的菜,一是能吸引食客的眼球,二是能增加食欲,看着就想“吃”。“吃”是厨师做菜的核心内容,要把菜做的很有味道,酸、甜、麻、辣、鲜、香,我们要什么,有什么,回味无穷,吃了就忘不了能得到很好的享受。
书法也是如此,其形在外,味在内,形可视,味可品,做到形似不难,要做到神似,有味道就不那么容易,二者皆佳者,可谓形神兼备也。三、难在墨法: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下》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
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 ”墨法在书法中占着中要的地位,善于用墨,是书家一生不断地追求。
素有“惜墨如金”的当代草圣林散之,用墨讲究、变化无穷。“泼墨似水”的清代神笔王铎,用墨大胆、痛快沉着,把笔墨“浓、淡、干、湿、燥”的丰富变化演绎地淋漓尽致。
宋姜夔《续书谱·用墨》说的更为详细:“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
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这说明不同的字体对墨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合理的用墨能使字体增彩。
书法中的“浓淡”、“干湿”、“燥韵”的一切变化都在自然形成之中。一味增多,过激都可以引起不良反应。
如用墨不可过淡,淡则灰,灰则伤神;不可过浓,浓则滞,滞则不畅(笔);不可过干,干则枯,枯则无华;不可过湿,湿则溢,溢则无韵;不可过燥,燥则焦,焦则狼藉。否则,就会失去天真。
我理解的用墨很简单,如同吃饭一样,吃——消化——再吃——再消化,也即蘸墨——书写——再蘸墨——再书写。四、难在章法: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
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古人作书很讲究章法,蒋骥《续书法论》:“篇幅以章法为先,运实为虚,实处俱灵;以虚为实,断处俱续。行间有高下疏密,须得参差掩映之迹。”
章法是点画与点画之间的呼应,字与字之间的顾盼,行与行之间的相映,整体上气韵通达,。
3. 怎样写好毛笔字
这是我自己总结的方法,你看能不能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先看你有没有下面四样东西,其他的字帖呀什么的都不是重要的部分.以下四点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第一.你有没有兴趣
第二.你有没有耐心
第三.你悟性高不高
第四.你能不能坚持
上面四项中只有"第三"可以不高,但是其他三项必须有.没有这三项别指望能很快的练好字.如果有了上面四项,那你练字就变的很容易了.具体方法很多.下面我以最常见的练字方式讲:
1.选本好的字帖(我个人认为司马彦\司马东父子的字可以选择,字体不错,最重要的是练起来容易上手.推荐你买那种8元/本的中间夹有白纸的字帖练习,方便使用,并且经济实惠)
2.每天印着白纸写1~2页,不需要写太多(重要的是一定要慢,一笔一画写到位,用心细细的体会,琢磨字的运笔方式,可以记成顺口溜“一笔一画写到位,用心琢磨细体会”).
3.写完了开始读帖(看字帖上的字,一类字的偏旁的布局怎样,怎样摆放?体会它的运笔方向,在脑子里写)
说到读帖再说一下.你除了看字帖,在大街上或者是其他什么地方,看到有些店铺的招牌,牌匾什么的,只要觉得那字好就可以看一看.很有效果。“周末无聊没事干,走到街上转一转,有事没事看牌匾,不用动笔把字练”
4.这个时候是你已经写完字帖中的白纸的时候,你自我评价一下,感觉自己的字有没有长进,长进大不大,是否能让自己满意,如果长进不大那你可以买点薄白纸裁小再印着字帖写一段时间.如果已经很有效果了,你这时候就没必要再印着字帖写了.可以照着字帖模仿.照着字帖上的字写.这个时侯应该很熟练了,可以加快速度,加大书写量.
5.这个时期你的字已经很有长进了,就可以扔开字帖了.呵呵.当然不能把字帖也扔了哦.有兴趣的话还要看看,矫正你写的字.
以上是我总结的一些练习硬笔书法的经验,有兴趣可以借鉴一下,希望能对你书法
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作用。
4. 很简单的问题,书法中哪个字最难写好
难易只是个相对的问题,没有绝对的难也没有绝对的易。就象以前说的什么最难画一样,都说鬼最难画,因为没有人见过鬼的,反过来说,最容易画的也是鬼,还是因为没有人见过鬼的。你说是鬼它就是鬼。小孩子说一最好写,因为只要手一挥就可以写好,不需要问他写的好与不好。书法家说一最不好写,是因为书法家要把一写出艺术性来写出一定的境界来实在是不好写了,因为一字从结字、笔法、虚实、对比等处理起来实在有限,所以说不好写。
但是,恰恰因为不好写,所以才能看出书法的真正的功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