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内字甲骨文怎样写
首先说明:在刻写甲骨文时,由于甲骨文各刻写者的主观原因,造成甲骨文中同字不同形的情况,但万变不离其宗。
先看一个比较通用的“春”字的甲骨字形:《说文解字》:“萅(春),从艹(艹/草)从日,艹春时生也;屯声。”即春为形声字,在小篆中,形符是“艹(艹)、日”,声符为“屯”,取“草木在太阳下萌生即是春天”之意。
古字“春”写作“萅”。在此借用小篆的字理分解一下上图中“萅(春)”的甲骨字形,如下图:可见“萅(春)”在甲骨文中一般分解为“木、日、屯”,相较小篆,只是“艹”“木”互换而已。
而“艹”字由二“屮”构成,“屮”意为“草木初生”,所以不论是“艹”还是“木”,构成的“萅(春)”字字理皆完全一致:草木在太阳下萌生即是春天。前文提到,由于甲骨文各刻写者的主观原因,造成甲骨文的字形不尽相同,所以,以下谨列出目前已知的“萅(春)”字古文字字形,以供学习及参考:(各字形中多为“木+日+屯”,少部分字为“艹+日+屯”)(多为“艹+日+屯”,部分为“日+屯”)“从艹从日,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