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去除古典吉他的狼音
弹一弦时六弦也响是因为共振的原因,因为两根弦都是 “咪”,这是无法避免的。
出现噪音有很多种情况,例如琴弦因共振导致打品,上下弦枕出现松动导致琴弦固定不牢等等,首先一定要排除这些原因。狼音是一种不悦耳的音,具体怎样只能你自己去体会了。
你可以弹那根弦,仔细观察它的震动轨迹,如果它一弹就马上静下来,而不像其他弦那样缓缓止住,而且其发出的音高不确定,不纯净或是有嗡嗡声,则可能是狼音。再则,如果你真的怀疑某弦的某品有狼音,就弹那个品的音出来,记住这个音的音高。
然后对着吉他的音孔唱这个音(大点声),如果吉他的琴身出现很强的颤动,说明这个品可能有狼音。还没试过一弦出现狼音。
三弦倒是有可能。狼音是弦乐器无法避免的痛啊。
2. 胡字用英文怎么来表达
胡的英文翻译为Hu,如二胡称为Erhu。
二胡(拼音:Erhu) 始于唐朝,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二胡又名“胡琴”,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琴筒是二胡的重要部分,这通过弓的推拉运动,擦弦后振动琴皮发音的共鸣体。
琴筒的质地和形状对音量和音质有直接影响。一般用紫檀木或红木制作。
形状有六角形、八角形、圆形、前八角后圆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琴筒后面镶嵌着一个音窗(一般为雕木花窗),不仅对琴筒起了装饰作用,而且对发音、传音和滤音有一定的好处。
琴筒是二胡的共鸣筒,一般用乌木,红木制成(紫檀木很少),也有用花梨木或竹子做的,七十年代并开始使用低发泡(ABS)材料模压成型。其形状主要为六方形,长13厘米,前口直径(对边)8.8厘米。
有些地区则制成圆形或八方形。筒腰略细,筒后口敞口或装置开有各种式样花孔的音窗。
琴筒起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琴筒前口蟒皮,叫琴皮,也叫琴膜,它是二胡发声的重要装置。
一般是蟒皮,蛇皮是最低级的二胡琴皮。蛇皮鳞纹细密,纹路排列规则,并富有韧性,但质地较薄。
音质易受气候、室温等因素的影响。蟒皮鳞纹粗而平整,色彩对比协调,厚度适宜而有弹性,不易受虫蛀,发音共鸣较好。
蟒皮又以肛门一带地方的最为理想,这个地方的蟒皮适应性广、发音浑厚圆润,并且性能稳定。新买的二胡无论是蛇皮的还是蟒皮的,发音往往空而带沙,并且把住上下端的音量悬殊较大。
这是琴皮振动还不够协调的缘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拉奏后,琴皮的振动才有可能逐渐变为常态。它是二胡重要的发音体,也是振源的关键,对音质和音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蟒皮的鳞片越大,音色越好。琴杆是二胡的支柱,亦是躯干。
不仅起着上连下接的支撑作用,而且对整体振动发音也有一定的影响。制作琴杆的材料有些檀木(数量较少)、乌木或红木。
一般用乌木较多。乌木价廉物美,具有一定的抗拉性。
是支撑琴弦、供按弦操作的重要支柱。全长81厘米,直径约为0.55寸。
顶端为琴头,上部装有两个弦轴,下端插入琴筒。琴头呈弯脖形,也有雕刻成龙头或其他形状的。
衡量一把二胡的发音纯净与否与琴杆材料的选择有很大关系,通常把红木视为上品,乌木的也不错,其它木材的就要逊色一等了。选择时除了要仔细辨别琴杆的制作材料外,还要兼顾到质地紧密、木射线细密而均匀、无节、无疤,无明显裂痕,有一定光亮度等。
琴轴共有上下两个(又名琴轸),起调整音高的作用,上轴缚胶内弦,下轴缚绞外弦。琴轴有木质轴和机械轴两种,两者各有利弊。
木质轴调音后稳定,不易跑弦走音,但因时紧时松,给调弦带来困难。机械轴调弦快而自如,音准也好,若制作质量没有完全过关,时而会出现松动、滑动等现象,容易导致跑弦走音。
琴弦是琴的发音体之一,也是二胡的声源体之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发音效果。
琴弦有两种:一种是金属弦,具有拉力好,音质好,音准好和灵敏度高等特点,又分铝质弦和银质弦两种,银质弦最佳;另一种是丝弦,它发出的音比金属弦柔和细腻,但位力差,音准差而且容易断弦,且易变音。大多采用金属弦。
琴弓(俗称弓子)由弓杆和弓毛构成,一把好弓首先要长而直;其次,弓毛以白色马尾毛为上品,且弓毛要多而齐,与鱼尾连接处捆扎要牢固;最后要注意弓杆的节应少而小,粗细适中。全长76~85 厘米,弓杆是支撑弓毛的支架,长度2.4尺,用江苇竹(又名幼竹)制作,两端烘烤出弯来,系上马尾,竹子粗的一端在弓的尾部,马尾夹置于两弦之间,用以摩擦琴弦发音。
弓毛多为马尾,也有用尼龙丝仿制的。有些简易二胡是用尼龙线来代替弓毛,这种音响效果较差。
衡量弓毛能否经久耐磨,主要看弓毛是否排列得整齐平展,长度一致,粗细均匀。好的弓毛要求无断头、无纤柔、无蓬乱缠绞等。
千斤又称千金,对二胡琴弦起固定和切弦作用。对音准也有一定的影响。
它是用棉线、丝线、有机玻璃、塑料等材料制成。其形式多种多样,有固定千斤、线绕千斤、金属千斤等。
较常用的是线绕千斤。琴码是琴弦与琴皮之间振动的媒介体,对发音有重要作用。
它采用的材料有木、竹、金属和纸等,常用的有木松节码、枫木码。木松节码木质柔软,发音圆润、淳厚,枫木码软硬适中,发音柔和、噪音少。
琴码虽小,但它却是联结琴皮琴弦的枢纽。它的作用是把弦的振动传导到蟒皮上。
因此,琴码的选料、形状以及在琴皮上的安放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二胡的音质。为了求得二胡声音的改善,发音沙哑的二胡采用纸码(即用牛皮纸或其它硬纸卷成严实的简状),声音就要显得 柔和一些:发音沉闷的二胡改用竹码,就可使声音变得较为响亮,适合演奏活泼轻快的曲调,发音单调的二胡采用金属弹簧码,就可使发音变得较有共鸣。
琴码的下面是制音垫。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旸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