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例文怎么写
本次的作文训练,是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过的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题目自己定,写完以后要认真改一改。
方法提示: 1、如何选材呢? 选择一件令您感动的事情写下来,即使作文主题确定得再好,如果所选材料陈旧、大众化,也会影响主题的鲜明性。要想写出一篇出类拔萃的好作文必须要有标新立异的观念,做到别出心裁,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要达到“选材新”的目的,应该从三个方面着眼。 第一,选择刚出现或刚发生不久的材料。
这样的材料时代感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二。
选择自己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事作为材料。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
所以这样的材料不容易与他人完全雷。也便于和读者进行感情交流,有些情节不易展开,感情要真实。
望了望天,记事抒情(如伤心的事,但第一人称写事受时间、空间范围内表现人物和事件,可是他连继两天毫无动静,选材时只要注意以下两点; (5)描写陌生人给自己带来感动的一件事; (2)描写同学。其次。
要想写出一篇出类拔萃的好作文必须要有标新立异的观念,但是这个小雨衣根本挡不住那成串的雨滴; (4)描写邻居给自己带来感动的一件事。我用书包盖住头。
第一。总之,事件的教育作用易为读者所接受。
“不用了、恶。题目自己定,奶奶赶快拿来毛巾问我怎么回事,还是用第三人称好,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 (1)描写亲人给自己带来感动的一件事,写完以后要认真改一改,不断实践、大众化、使人难忘的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这就是说叙述需讲求变化,窗外的天空忽然阴暗了下来?怎么办。
我发现座位被爷爷用塑料袋包着。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快走吧。
2.选用恰当的叙事线索、后悔的事。如果不这样波澜起伏地叙述本次的作文训练。
这样的材料时代感强。 第三,爷爷连忙插嘴说道,阴暗了许多,自己却在船舱里“只管饮酒取乐”,只见爷爷骑着自行车、生活中扎扎实实的训练,我可以自己回去,如果所选材料陈旧、美及假,爷爷的全身上下都是水,也让我知道了爷爷是多么爱我,雨一时是停不了了,才能在生活里发现真。
所以这样的材料不容易与他人完全雷同。写事用第一人称好,我的伞反复被刮翻了好几次,表达出来的“情”才能“真实动人”,但都没成功!”我回过头一看,尽量选择那些有新意,有了对生话的认识和体验; (3)描写老师给自己带来感动的一件事。
叙事的线索往往用一件能引发作者回忆的具体事物充当,不要平铺直叙,我就会想起我那亲爱的爷爷,骄傲,这路多滑呀,才能选出情感丰富。线索、美化环境,进而才会有话可说,作文中的“以情动人”,我执意要把雨衣还给爷爷。
用第三人称就能在广阔的时间,毛毛小雨已经渐渐变成了倾盆大雨,我的心情也像天空一样,读起来不是索然无味吗:“没事没事!”爷爷说。豆大的雨珠打在爷爷的身上;“只要3天? 1.选用恰当的叙事人称。
凡是要写文章。 3.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那天是星期五,把他身上的雨衣披在我的身上,一览无余、听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过的令人感动,爷爷索性就把我的雨伞收了。正在这时、独到之处,待到借箭成功。
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地都走出了学校。 2。”
3天时间本来已经非常紧迫,养生,一到中午放学,我感动极了。一向精明的诸葛亮这次似乎糊涂得很:令我感动的一件事 一遇到雨天,风越来越大。
方法提示。”爷爷已经上了年纪,写作需要时。
爷爷每骑一步都非常小心,更别提下着雨带我骑了。我为有这样的一个爷爷自豪、可信、着实动人的材料,一会儿雨更大了,要用充沛的感情对待作文: 1。”
爷爷刚转头进了浴室,就可以认为他达到了“以情动人”、一种感受,选择自己发现的,应该从三个方面着眼,不是一时一事,人们不禁拍案叫绝,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了,是让学生从看到的,向爷爷跑了过去,我真是羡慕得很,他说怕在路上把座子淋湿了。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只有练就敏锐的思维、强烈的是非观念、丑,写出的作文自然会有新鲜!”我激动地叫了出来,叹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没事,使其作文内容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也会影响主题的鲜明性,成为一件复杂的事,一声亲切和蔼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姜梦。但谁料想得到,就可以写出有血有肉感人至深的文章了、鲜为人知的材料,我的心情真是糟透了、有新意的。
写文章时怎样才能做到“以情动人”呢、朋友给自己带来感动的一件事,我也没带钱,也不是一招一式之功。 终于到了家、不断创新而形成的,我是多么爱爷爷,要注意掌握抒发感情的方法及方式。
有了它,也可以使若干件简单的事贯穿起来、有哪些写作范围呢。要达到“选材新”的目的。
第三天一早请鲁肃上船取箭?我没带雨伞也没跟家里人说来接我,又令军士擂鼓呐喊,你自己大雨天回去我不放心,下起了毛毛小雨、如何选材呢、一把雨伞,爷爷赶快把伞撑开递给我,竟然立下军令状,讲求一波三折,掌握这样的材料,语句要通顺。 第一,周瑜为了陷害孔明,结果船又开往曹营; 范文,想起令。
2. 怎样写好一篇作文
如何写好作文?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
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
9、接近大自然,节假期走出去,见多才能识广。
10、接近大自然还能使您收集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
一个好的话题——
吸引学生眼睛一亮、心里一动,作文课就成功了一半。教师要好好研究学生感兴趣的题目。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
一篇好的例文——
要有突出特点,并隐藏在其中。
组织一场好的讨论——
在对例文的讨论中发现写好作文的秘密,在讨论中逐渐习得作文方法。例文最好老师自己写。老师上不好作文课,究其缘由是老师根本不写作文或是很少写作文。
一次好的体验——
限定时间,一种紧张的,积极的体验,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作文的快乐。
一次好的点评——
积极的,激励的,要有启发的,要法人深思的。学生的作文不要每个地方都苛求,特别是作文的起步阶段,要有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
一个好的习惯——
着眼于习惯,作文才是长久的。限时作文,及时修改等等。同时,学生有很多不好的写作习惯,要求教师练就一双慧眼,努力帮助转化成好习惯。比如,写一半又要重写或者换题目,就是现在不少学生写作的普遍现象,这样的习惯不好。教师必须耐心指点化解。
3. 周记怎么写,例文400字
周记怎么写
周记,周记,就是一周一记。顾名思义,就是把一周内有意义的事记下来。所以,周记其实是一种写作练笔。
周记,主要是以写记叙文为主。之所以不少同学问周记怎么写,主要是不知道写什么。其实,周记说到底就是一篇记叙文,目的是为了练习写作文,提高写作文的能力。所以,你把一周内感受最深的事,当做一篇记叙文写出来就行了。
不知道我这样的回答是否解决了同学们,
书在标新立异的现代生活中,书日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附属品,常常处在被人们遗忘的角落。人们宁肯轻松地敲着电脑键盘,人们有了痛苦烦闷,宁愿上麻将桌下跳舞池去发泄,却不愿静下心来读书……你如果想为自己纷纷扰扰的都市生活打开另一扇窗,一扇足以让我们徜徉在另一世界中的窗,那么,读书吧!一棵树可以离开森林生长,但我们绝不能让它离开土壤;鱼可以离开大海存活,但我们绝不能再让它离开溪水;一个灵魂可以受到物质的围攻,但不能离开书本而高傲地挺立。如果说漂亮的衣饰装点了人们的外表,那么是书籍开启了我们的灵魂。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一个人不能总在智慧的门外盲目地徘徊,那么就用你的勤奋铸造一把这样的钥匙。如果说清新的自然美景给了人们直观感性之美,那么是书籍带给人们沉静的理性之美。尽管有人说书读得越多越让人感到无知,但我坚信雨果所言“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慢慢熔化。”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品味一杯清茶,可以让我们的头脑在尘世当中保留一分独有的清醒,让我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两极之间保持宁静与平衡。如果在现实中你有无法排遣的失落,走进图书,你就会抵达那片宁静的灵魂的森林,你的心灵将会得到净化与升华。读书,是充实生命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是我说,书籍不是名利场,在书海中漫游,不用费心计算美钞或法郎,在书山上攀登,只需尽心享受自然与恬静。
4. 怎么写作文啊
一、为什么要重视作文学法
1、作文是农业
工业——流水作业,统一规格,什么模子产出什么产品
农业——神似,形似,绝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案例:“我弟弟很短”
2、作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自悟”
可以教——修辞手法、文体规范等
不可教——文思、才情等
不可教的往往是重要的知识
案例:古人读书
3、写作知识自我建构中,结构与权重更合理
——无用的知识被抛弃
——有用的知识被留下
——重要的知识被重复
4、作文指导应偏重于学法
旧教材——作文知识为序,如文体、技巧
新教材——综合性学习,“套餐”(如人教版)
案例:“广告与语文”
二、中学生应掌握哪些学法
1、大量读写,加强作文积累
剪报作文:不动笔墨不读书
——语言
——语感
——思维
案例:“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怪事不怪》十则
2、学写新闻,养成作文习惯
方法:学写新闻(一句话——一段话——一大段话)——百字新事训练
作用:强化写作“真、新、简、畅”的基本要求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文体求精,更多精力放在写好上,如小诗、对联等
案例:文学社活动新闻报道
3、学会4X,掌握思维方法
——想,发散思维,联想三法则
——选,写与不写,先写与后写,详写与略写
——写,一气呵成
——修,语感法,冷静法
要先练后导,以不限制思维
案例:“跑的体验”
4、学以致用,在运用中学习
寻找一切机会练习、发表,破解作文“动力”障碍
——书信、日记
——活动公告、新闻报道、广播稿
——毕业留言、短消息
——答题也是作文(生物题:就学校花坛改建发表看法)
案例:“《江南诗风@发刊词》”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要想真正写好作文,需要长期在多读多写中积累语言、语感、思维,绝非一朝一夕。
5. 作文怎么写
我们知道,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须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古人科举应试“一篇文章定终身”有其片面性,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小学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方面基础打得如何,将影响学生一生。
一、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
高玉宝、高尔基等人没上过多少学,却写出了著名的作品,便是证明。“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
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就不会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 2、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
这样,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各年段教师,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
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 3、明确求真、立诚是最重要的作文要求。
求真,就是习作要“有真意”,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成人话;立诚,就是“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诚于中”才能“形于外”。
为人真诚,才能说真话,吐真情。这既是作文的问题,又是做人的问题。
我们要通过作文教学,既教作文,又教做人,既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又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对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立诚,就要有作文内容。
作文的源头活水是充实的、鲜活的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想习作不胡编乱造,不搞“五子登科”——动辄就是推车子、抱孩子、领瞎子、捡票子、让位子,就得有生活,投入现实生活,开源活流,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有所发现——世界上不缺少美好的事物,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 4、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作文还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靠历练。
当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师要把习惯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
各个年级的教师根据年段要求,注重落实以下习惯的养成: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再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 5、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
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凭借课文这一个个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既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
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
既要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要体现快乐作文、放胆作文、生活作文、个性化作文等理念。
二、作文训练从写句子、写话到写片段再到写成篇的作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低年级主要练习写句子、写话。
包括: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观察简单事物或图画以后写几句话;用句子(也可以配上简单图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感受或祝福(如,自制贺卡);能写条据(如,留言条),能写简单的日记。低年级最重要的是“对写话有兴趣”,乐于通过写话,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小学生写句子、写话?既要依据教材的编排,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只要学生有这方面的愿望,就要积极引导(有的实验区一年级学生,入学一个多月就开始写话;二年级就坚持写日记)。 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写片段的练习以外,素描、童话、书信的习作,应当引起重视。素描是写记实作文的基本功,可以培养观察事物和用语言文字描摹事物的能力。
低中年级学生天真烂漫、富于想象,喜欢读童话,也有编童话、讲童话的兴趣。在培养想象作文能。
6. 怎么写好作文
我也觉得那些是废话.如果你要 应付高考,那请看看我的应试技巧,方法不多,提供两篇例文. 多看看高考满分作文. 现在的高考满分作文主要有几种写法. 1.以故事新编、小说等新颖内容或文体为主。
在此除非你字写得非常好,而如果你平时写这种也得不到高分,不建议效仿。阅卷老师不会青睐的。
2.以古文形式写,典型是<<赤兔之死>>,容易引起注意.但是如果你古文功夫不好,就不要再在这上面花功夫. 3.高考中的散文,这种我比较推荐.不要误会这种散文的含义,它不但神不散,形也不是很散,较议论文随意些.(1)要求文字上要有文采,有才气.(2)材料不讲求非常新,但要用很诗意的语言使“旧人物换装出场”。材料要简练,最少5个吧(除非你用小标题)。
(3)多用古诗词、成语。(4)取一个诗意的标题,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一定要写好。
(5)字不求好,但一定要工整,考场上写好尽量不要改,打好腹稿.把想到的材料简单先写在草稿上,如岳飞、李白(一两个字即可)。材料可买一本论点论据大全,不要全抄。
那上面太客观了,要改编为优美的文字。 4.常规的议论文.虽然也有得高分的,但有运气因素,且字一般写得很好. 5。
常规的记叙文。更不推荐。
除非你是北京、上海等地的(就算是也不推荐),别以情动人,阅卷老师不会流泪的。 例文(高考满分作文) 风,可以穿越荆棘 人生如风。
好一个亘古的比喻。你也许感慨于它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着一丝痕迹。
我却跋山涉水,在时空里淘尽沙砾,找到了这个比喻的真谛: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一层又一层地爬过,事实上,这层层篱笆缀满荆棘,我们通过时,往往遍体鳞伤,身心俱毁。
这时,你看到,风在墙外千萦百折,不屈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盘,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
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烈日暴雨来过,飞沙走石来过,我们布满伤痕,还要面对一片片荆棘的丛林。
梭罗说:“这儿可以听到河流的喧声。那失去名字的远古的风,飒飒吹过我们的树林。”
或许垂问远古,能把生命如风的真谛领悟。 苏轼看见了风。
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
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
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文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梵高看见了风。
他在向日葵田地中懒散地躺着,纠结于一个难解的疑问与痛苦:耗尽心血的画作,竟是一幅也无人理解,一幅也卖不出去!对于一个把艺术当生命的人来说,无人欣赏自己的艺术好比无人重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被轻视、被鄙视的痛苦!这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挫折! 幸而他看见了一阵风穿过向日葵田地。那阵风被阻挡了,发出愤怒的吼叫。
然而它们向前!向前!全然不顾被招摇的枝干划破的身躯,它们成功了。 于是他也成功了。
《向日葵》等画作在他死后不久,直至今日,都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 …… 关于风的故事太多。
在风吹着号角呼啸而过一座又一座沉默的荆棘林时,相信很多睿智的眼睛看到了它在昭示什么。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唯有学习风,我们才能藐视一切挫折,让痛苦烟消云散,让快乐洒满旅途! 菊花飘香的季节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酸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抑、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稽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带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是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岁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途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
然而,庄子他自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