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我要写一篇作文叫【我的探索】怎么写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件让我探索的事,这事的主人公就是我们平时不在乎,不注意的小蚂蚁。这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
一天,我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那里有黑溜溜的一片。于是,我便带着这好奇心走了过去,走过去一看,我发现了那是小小个的蚂蚁,我看到那么多小蚂蚁汇集在一起,想:1为什么这么多蚂蚁在一起? 2蚂蚁从高处掉下去会死吗?3蚂蚁会怕水吗?这些问题就自然而然地从心里冒了出来。我要寻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首先,我便走过去,丢了一块石头,蚂蚁一哄而散,散开了的蚂蚁群下面有许多食物。这下,我的第一个问题便找答案。结果是;因为它们在保护食物。
然后,我又想抓一只蚂蚁,从高处掉下去。这只蚂蚁可真难抓呀!我用手指在它的前面拦住,它却绕道,东奔西跑。哎!没办法,软的不行来硬的吧!我看见了一只蚂蚁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跑,我灵机一动。好时机下手呀!得手了,我把蚂蚁缓缓地从高处掉下来。啊?!居然没有死!我的第二个疑惑又有了结果。结果是:从高处摔下去没事!
其次,我又找了一些水,泼向蚂蚁群,小蚂蚁不约而同地连忙躲开了。第三个问题又有了完美的答案。结果是:蚂蚁怕水。
今天,我探索了蚂蚁,真是有趣啊!所以,人们要处处留心观察 、探索。
2. 小班科学《谁的力气大》的听课反思
设计意图:幼儿对玩充满了兴趣,但对于力的大小没有真正的探究过,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试图通过让孩子自己的动手尝试和操作,培养他们对力的大小的兴趣,知道自己的身体有力气,用力可以是物体动起来,对于力的探索有着极大的兴趣.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身体有力气,用力就可以使物体运动.2、愿意探索力,能大胆探索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关系.3、对有关力的现象感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知道自己用力就可以让一些物体动起来.2、物质准备:羊角球、刺猬球、飞盘、足球、拎的小桶、小车独轮车等.一、导入:1、今天老师看见你们很高兴,很想抱抱你们,选1~2个幼儿抱一抱.提问:老师有没有抱起来?老师是怎么把她抱起来的?(用力)老师身体的哪个地方用力了?(手用力了)2、试一试:谁的力气大,激发活动的兴趣.实践活动一、分组活动并讲解活动规则.教师(出示玩具)宝宝们,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玩具,你们想不想玩啊?请宝宝们上来玩一玩吧.玩后提问:你玩的什么玩具?你是怎么把它玩起来的?你的身体哪个地方用力了?二、再次探索力的大小.实践活动二:体验自己用力大小与物体的关系.教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东西,刺猬球、小车、轮胎等.请你们去试一试,让它们动起来,想一想,你的身体的什么地方在用劲?(请个别幼儿选择一个活动进行探索)并加强个别辅导,“你是怎么让轮胎动起来的?”(推的)“身体的什么地方用力的?”(膀子)“用了力就怎么样了?”(轮胎就滚动了) 1、引导幼儿认识对不同的物体要用身体不同部位的力.教师:踢球的时候什么地方在用力?(小脚在用力) 我们玩球的时候想把球踢远,脚踢的时候就要怎样?(用力踢) 如果想踢得近一点呢?(轻轻踢,少用点力) 教师:拎小桶的时候身体的什么地方在用力?(手、胳膊、肩膀) 如果你想拎起重的东西,用的力气应该怎样?拎起轻的东西呢?(用力大,就能拎起重的东西,用力小,只能拎起轻的东西) 教师:当你在推小车的时候,身体的什么地方要用力?(手和脚都要用力) 要想让小车跑得快,用力就应怎样?(用力就要大)跑得慢呢?(用力就小) 2、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我们用力就能使物体动起来.物体动的快、慢、远、近都和我们用力的大小有关系.三、游戏活动:《大皮球》 幼儿两两做游戏,当唱到拍的轻的时候,扮大皮球的幼儿轻轻地跳起来,唱到拍的重的时候,幼儿跳高一点,游戏进行2—3遍.。
3. 描写探索的句子
1、科学的界限就像地平线一样:你越接近它,它挪得越远。——布莱希特
2、一个社会,只有当他把真理公之于众时,才会强而有力。——左拉
3、永恒的献身是生命的真理。它的完美就是我们生命的完美。——泰戈尔
4、应当耐心地探索神圣而科学的真理。——门捷列夫
5、学问对于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巴甫洛夫
6、攀登科学文化的同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高士其
7、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像萌芽一般,在一个真理之下又生一个疑问,真理疑问互为滋养。——培根
8、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伽利略
9、在争论中,正义和真理也不一定永远能得到公平的裁判,黑了良心的人要招揽一些同样黑了良心的恶棍作您的反面证人。——莎士比亚
10、真理的发现,或首选责任的完成,都引起我们的欢欣,使我们整个生命震颤。——克罗齐
11、科学家一旦做出成绩,就应该忘记自己所做的事情,而经常去考虑他应该做的事情。——费希特
12、人做了书的奴隶,便把活人带死了。把书作为人的工具,则书本上的知识便活了。有了生命力了。——华罗庚
13、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杜威
14、科学是使人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布鲁诺
15、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爱因斯坦
16、科学家的天职叫我们应当继续奋斗,彻底揭示自然界的奥秘,掌握这些奥秘,以便能在将来造福人类。——居里夫人
17、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18、科学是到处为家的。不过,任何不播种的地方,它是不会使其丰收的。——赫尔岑
19、寻求真理的时候,人也进两步,退一步。痛苦啦、错误啦、对生活的厌倦啦,把他们抛回来,可是寻求真理的热望和固执的毅力会促使他们不断地前进。——契诃夫
20、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达尔文
扩展资料
探索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àn suǒ,指研究未知事物的精神,或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
基本解释
(1) [probe;explore]∶多方寻求答案;研究。
探索究竟。
(2) [search]∶搜查。
已而为敌发觉,探索极严,乃走瑞士。——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探索
4. 探索金文怎么写
所谓【金文】,自然不是{金朝}的文字,是指【刻在金属器皿上的文字与符号】。那时候的金属,指的是提炼极为不纯的青铜,(还没出现铁器时代)。
它的前身就是【甲骨文】。
【探索金文怎么写】,这个题目哈,太大啦。
郭沫若老先生是甲骨文的鼻祖。
金文,大致的写法是:
1,以象形文字主。2,字体松散。3,不成行。4,大小不一。5,歪歪扭扭。6,笔道刚且直,同时笔道粗细不一。7,笔划常有(无意识的少刻上去的)残缺。
它比【大篆书】还古老。你可以看看【说文解字】这本挺厚的书典。它上面有每个字的篆书写法。
在【康熙大字典】上也有,只是写的不太全,也不太像。
以上估计就是我能给您的回答啦。
5. 作文题目学习上的探索怎么写
我最熟悉的人-妈妈
我最熟悉的人是我的妈妈。
她中等身材,微胖,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弯弯的眉毛下边一双明亮的眼睛,好像两颗黑宝石。
妈妈最大的特点就是善良,我从小她就教育要做一个善良、懂事的孩子。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逛街,在市场门口,有许多乞讨者。妈妈给了我一些零用钱,让我给那些乞讨者。我觉得很害羞,随手把钱扔在了乞讨者面前的盒子外边,就立刻跑回妈妈身边。本以为妈妈会表扬我,谁知妈妈却严厉地批评了我,严肃地说:“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今天你帮助了别人,当你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会来帮助你。‘贫者不吃嗟来之食’,即便是乞讨者,他也有他的尊严,你刚才扔的动作会让别人认为你是一种施舍,帮助别人时要发自内心,一定要诚心实意。”
听了妈妈的话,我既惭愧,又为我刚才的行为感到后悔。我重新走到乞讨者面前,掏出零钱,双手轻轻放在盒子里,抬头一看,站在远处的妈妈向我伸出了大拇指,我心里也美滋滋的。
这就是我善良的妈妈,从她的言传身教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
6. 小学4年级作文 我的探索 怎么写
记得在上个学期,有同学在表演一个叫“魔盖吸纸”的小魔术。当时有好多人都惊呆了,我也十分惊奇:一个小小的极为普通的笔盖,在头发上磨两下,竟然能象吸铁石一样吸起纸片,不可思议啊!我要把这个现象研究个透。
我趁午休的机会,打算好好琢磨一下这个充满着神奇色彩的问题。我先准备好一些资料:一个笔盖、一张小纸片,材料就这么简单。我按照步骤,先将笔盖用力的将笔盖用力的往后脑勺一磨,然后向纸一吸,果然吸了起来。可以好长一段时间不掉下来呢!我好奇地一遍一遍反反复复地做了N遍,始终没有一个结论,倒反而被搞得越来越糊涂!
我有些烦躁起来了,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又想了一会儿,我去问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外公看看吧!他应该可以解答我的问题。可是有点令我失望,因为外公正在呼呼大睡,叫也叫不醒。
无奈之下,我只能靠电脑了,它神通广大,但是查了半天还是没有我需要的答案。
我带着疑问等到了晚上,向妈妈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塑料笔盖与头发摩擦产生了静电,静电把纸给吸住了。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通过亲手做的这个实验,让我懂得: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都蕴涵着一个科学道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7. 作文《我的探索》怎么写
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无意间发现了一条蚯蚓,正在缓慢地挪动着他自个儿的身子,这让我感到了好奇,心想:我决定好好地研究一下这个小家伙儿!心里想着嘴里就说了出来,妈妈发现了我的想法后,告诉了我:蚯蚓是一个怎么切也切不断的动物哦!我不信,第二天便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一大早,我就去小区里捉了两条蚯蚓放在小盒子里,然后拿回家里.“开始做实验喽!”我兴奋地叫了起来.拿来砧板,把小蚯蚓放在砧板上,用刀狠狠地切了一刀,一下子,一种黄色的液体流了出来.我想,都流“血”了.1个小时后:呀!怎么不流“血”了?我仔细一瞧,伤口居然愈合了,只不过还是可以看出被切割过的痕迹.我想,不会复活了吧!便去找适合的花盆,把它埋了.2个小时后:蚯蚓的两个脑袋成了四个脑袋,伤口也找不到了.我十分惊讶,想,伤口怎么没了,难道蚯蚓真的会再生吗?妈妈笑着对我说:“看看,我说得没错吧!”我半信半疑,做了第二个小实验,还是像刚才一样,把它切成了两段,只是位置有了不同,想不到它竟然流“血”过多,死了!我非常惊奇,都弄不清是怎么回事了!
后来,经过我的调查研究,得到的结论是:蚯蚓的内部结构是重复再重复的.就要看你怎么切了,正好切到它的心脏,那就两段都不能活了.如果正好切到隔开重复的部分,就会变成一对“双胞胎”!明白了吧!这个道理可是连我妈妈都不知道的哦!
8. 宝宝探索力的表现有哪些
1个月
* 努力尝试看清楚15-45厘米范围内的物品。
* 出生几天后当妈咪将其抱在怀里,或看到妈咪拿奶瓶时,会做出吃奶的动作。
* 2-3周时听到拖长的声音,会停止一切运动,安静下来,直到声音响完为止。
父母培养小锦囊:
* 在宝贝睡觉的小床上挂一些颜色明亮的拨浪鼓、铃铛等玩具,使他能够探索声音的来源。
2个月
* 可以持续几分钟用手抓住物体并且晃动物体。
* 喜欢把手指或物品放进嘴巴“尝一尝”。
* 喜欢玩自己的手指,能打开和合拢手指。
父母培养小锦囊:
* 给宝贝提供一些能够放在嘴里咬,又没有被吞进去的危险的玩具,让宝贝充分发挥其口腔探索的本领。
3个月
* 会主动去抓握一个东西或拍打它,但不一定能成功地抓住。
* 看到妈咪准备喂奶时,会表现出异常兴奋的神情。
* 对能够发出声音的手铃和脚铃非常感兴趣,并尝试着用手去抓。
父母培养小锦囊:
* 给宝贝提供容易抓住的、能发出不同声响的、具有不同颜色的玩具。
* 在宝贝的小床旁,或在墙上挂一面不易碎的小镜子,激发探索力。
* 自制一些沙球、响板等,让宝贝自由地去摸摸、敲敲、吹吹,发出各种声音,激发兴趣。
4个月
* 大拇指会和其他四个手指相对,能更稳当地抓握东西。
* 喜欢用手敲打玩具,让其发出声音以引起大人的注意。
* 俯卧时,先把玩具放在宝贝面前,然后将玩具转移到他旁边,会贴着地板爬着去找。
父母培养小锦囊:
* 把毛巾蒙在宝贝脸上,让他学习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手把毛巾拿开。
* 把宝贝喜欢的玩具放在身后,鼓励他寻找;把玩具放在离他不远的地方,鼓励他爬过去把玩具拿到手上。
5个月
* 当玩具消失时,能抬头到处寻找玩具,并能翻身伸手去接触不远处的玩具。
* 听到声音时,有把手伸向声源的倾向。
* 大人扶着宝贝腋下,会蹬腿做出走路的样子。
父母培养小锦囊:
* 躲猫猫的游戏能让宝贝笑声不断。因为他通过自己的探索认识到消失的东西还会回来。而在此之前他认为,从眼前消失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
6个月
* 一个物体移动到遮挡物后,当遮挡物被拿开后若物体不见了,会感到惊讶。
* 初步知道原因和结果,能抓去蒙在脸上的手帕。
* 能坐起来,为了拿到身边的玩具努力使身体向前倾,但还坐不稳。
父母培养小锦囊:
*
在宝贝面前摆上他平时喜欢的玩具,当着他的面将玩具用一块手帕盖起来,问:“玩具呢?玩具怎么不见了?”看他有什么反应。过一会儿,轻轻掀开手帕,露出玩具,说:“玩具出来了,玩具藏在手帕下面呢。”重复上面的动作,引导宝贝自己掀开手帕,找到玩具。
7-9个月
* 7个月能独坐自如,坐和爬的动作能协调,到8个月时可以用手和脚作四肢爬行。
* 9个月会试着把玩具拆开、把东西堆起来,或者扔、敲打。
9. 宝宝探索力的表现有哪些
1个月
* 努力尝试看清楚15-45厘米范围内的物品。
* 出生几天后当妈咪将其抱在怀里,或看到妈咪拿奶瓶时,会做出吃奶的动作。
* 2-3周时听到拖长的声音,会停止一切运动,安静下来,直到声音响完为止。
父母培养小锦囊:
* 在宝贝睡觉的小床上挂一些颜色明亮的拨浪鼓、铃铛等玩具,使他能够探索声音的来源。
2个月
* 可以持续几分钟用手抓住物体并且晃动物体。
* 喜欢把手指或物品放进嘴巴“尝一尝”。
* 喜欢玩自己的手指,能打开和合拢手指。
父母培养小锦囊:
* 给宝贝提供一些能够放在嘴里咬,又没有被吞进去的危险的玩具,让宝贝充分发挥其口腔探索的本领。
3个月
* 会主动去抓握一个东西或拍打它,但不一定能成功地抓住。
* 看到妈咪准备喂奶时,会表现出异常兴奋的神情。
* 对能够发出声音的手铃和脚铃非常感兴趣,并尝试着用手去抓。
父母培养小锦囊:
* 给宝贝提供容易抓住的、能发出不同声响的、具有不同颜色的玩具。
* 在宝贝的小床旁,或在墙上挂一面不易碎的小镜子,激发探索力。
* 自制一些沙球、响板等,让宝贝自由地去摸摸、敲敲、吹吹,发出各种声音,激发兴趣。
4个月
* 大拇指会和其他四个手指相对,能更稳当地抓握东西。
* 喜欢用手敲打玩具,让其发出声音以引起大人的注意。
* 俯卧时,先把玩具放在宝贝面前,然后将玩具转移到他旁边,会贴着地板爬着去找。
父母培养小锦囊:
* 把毛巾蒙在宝贝脸上,让他学习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手把毛巾拿开。
* 把宝贝喜欢的玩具放在身后,鼓励他寻找;把玩具放在离他不远的地方,鼓励他爬过去把玩具拿到手上。
5个月
* 当玩具消失时,能抬头到处寻找玩具,并能翻身伸手去接触不远处的玩具。
* 听到声音时,有把手伸向声源的倾向。
* 大人扶着宝贝腋下,会蹬腿做出走路的样子。
父母培养小锦囊:
* 躲猫猫的游戏能让宝贝笑声不断。因为他通过自己的探索认识到消失的东西还会回来。而在此之前他认为,从眼前消失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
6个月
* 一个物体移动到遮挡物后,当遮挡物被拿开后若物体不见了,会感到惊讶。
* 初步知道原因和结果,能抓去蒙在脸上的手帕。
* 能坐起来,为了拿到身边的玩具努力使身体向前倾,但还坐不稳。
父母培养小锦囊:
*
在宝贝面前摆上他平时喜欢的玩具,当着他的面将玩具用一块手帕盖起来,问:“玩具呢?玩具怎么不见了?”看他有什么反应。过一会儿,轻轻掀开手帕,露出玩具,说:“玩具出来了,玩具藏在手帕下面呢。”重复上面的动作,引导宝贝自己掀开手帕,找到玩具。
7-9个月
* 7个月能独坐自如,坐和爬的动作能协调,到8个月时可以用手和脚作四肢爬行。
* 9个月会试着把玩具拆开、把东西堆起来,或者扔、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