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银票说文解字如何解释草书怎样写
您好:银票说文解字这样解释:
草书这样写:
2. 谁能详细的介绍介绍古代的银票
古代的银票发行和中国的纸币发行历史有关。北宋的“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元朝以使用纸币为主,明初承元制,明太祖洪武年间发行的"大明宝钞"用桑皮纸为钞料,一贯钞高一尺、宽六寸,是我国最大的纸币。清初不印纸币,后由于国家困难,印发“户部银票”,简称“官票”。以后又发行“大清宝钞”,简称“宝钞”,面额复杂,很快就急剧贬值。到咸丰末年、官票已成废纸,宝钞一贯仅值二三文。同治以后,停止使用纸钞货币,仍行铜钱。
清朝末年,清王朝经济困难,国库空虚,为筹措军需费用,不得不一改长达二百年不印发纸币的初衷,于咸丰三年(1853年)印制了清王朝建立以来的首种纸币户部官票。此次 发行的 户部官票,以银两为单位,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五十两五种。票面正中 上 方用满、汉两种文字额书;户部官票;四字。中书;准二两平足色银壹两;。票面下方有注 文 楷书;户部奏行官票凡愿将官票兑换银钱者与银一律并准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项伪造者依律治 罪不货。户部官票的背面,在市场流通中依次签字花押。
清代发行的纸币品种复杂,有官钞和私钞之分,官钞即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私钞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纸钞又可分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四种。发行纸币开始有库银准备金、钞本来凭证。清代的纸币,除政府印发的;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之外,清末官私银钱行号和私营银钱店也在印发钞票。其中私营银钱店又有钱庄、钱铺、钱店、银号等多种称谓,是一种地方 性的金融行业。其业务主要是兑换银钱和印发钱票银票。起着配合制钱和纹银、发挥支付手 段的作用。私人钱庄印发的银钱票,印刷质量更为简单粗糙,票面金额数字多用手书写,缺 乏必要的防伪措施,使得当时的币制更加混乱。
大清银票本为我国古代清朝时期用于流通的纸币,这种纸币有轻巧便携的好处,解决了银子金子等货币不便大量携带的困难,因此被广为使用。纸币的使用在我国始于宋朝,最早出现在当时的四川地区,被称为“交子”,但那时纸币还不太规范。到了清朝,纸币的使用规范起来,被广为使用,清朝政府定其名为“大清银票”。
银票其实是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个人支票还不如。
自明清以来,晋商、徽商逐渐兴起,民间的贸易十分频繁。山西的“日升昌”是中国第一家私营票号,经营的起因充分显示了老一辈实业家们独特的眼光。当时人们做买卖奔波于平遥与外地之间,由于随身携带银两既不安全又不方便。于是,日升昌的创业者们便做起了汇兑的买卖。商人拿着银票就可以到日升昌的各个票号换取银两,方便、安全。而两地银价的差异和银两成色的不同,则成为日升昌赚取的利润。
3. 银票是什么朝代开始有的啊
银票是从北宋时期开始有的。
银票最早于北宋初年出现于四川成都,由商人自由发行,最初是为携带巨款的商人提供保管业务的银票铺户发行的,商人将钱财存放于银票铺户处,铺户将写有存放数额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交给存款人,存款人取钱时给付3%的利息,这就是最初的银票。
但此时银票还未作为一种货币使用,而是作为一种存取凭据。之后,很多商人成立银票铺,并在各地设分铺,由于银票存取方便,商人便使用银票进行大额交易,银票开始初步具备货币性质。
扩展资料:
银票的发展历程:
1、宋景德年间(1004年-1007年),由于银票铺市场不规范,致使部分,益州知州张泳进行银票铺户整顿。银票铺户专由十六家富商经营,银票发行取得宋朝官方认可。
2、天圣元年(1023年),宋朝政府设益州银票务,并设监官1至2人主持,这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由国家政府发行纸币。
3、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将“银票”改为“钱引”,钱引以缗为单位,制作精良,但钱引不许兑换,而且随意增发,造成其价值大跌,至宋嘉定时期,一缗值现钱一百文。
4、元朝银票制度进一步完善,马可波罗于《马可波罗游记》中介绍了中国银票印制工艺和发行流通的情况。
5、明朝于洪武八年(1375年)由于缺铜制造银票,使用桑皮纸印刷,称大明宝钞,然而由于银票只发行不回收,所以造成明朝银票流通过多,通货膨胀。正德年间实际上已不再流通。
6、清朝最初不发行银票,后因国家经济困难,于咸丰三年(1853年)发行户部银票,以银两为单位,上书满文、汉文两种文字,后又发行大清宝钞,同时,民间也发行银票,称“私钞”,质量较差,且有滥发现象。
清官方发行的银票由于面额复杂,很快就贬值,清政府于同治后,官方停止发行银票,之后的中华民国不再发行银票。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银票
4. 现金支票怎么写
现支支票下的日期一定要大写例如“贰零壹零年零陆月壹拾捌日”
收款人可手写也可以盖专用的长条章,收款人名称必须和财务章上公司名称一致
用途为:差旅费、备用金或者工资其一,这方面的要求各个银行是不一样的,可以打开户行对公业务的电话咨询
大写金额和小写金额一定要一致,且小写金额一定要用“¥”符号在最前面的一位上封口
支票正面和背面右侧的背书栏各盖银行预留印鉴(即财务章和人名章),填写完毕后持现金支票到开户行的对公窗口提现金即可
另附上人民币大写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祝你办事顺利:)
人民币金额大写写法
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分角元拾佰仟万亿。
《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规定》
银行、单位和个人填写的各种票据和结算凭证是办理支付结算和现金收付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支付结算的准确、及时和安全。票据和结算凭证是银行、单位和个 人凭以记载账务的会计凭证,是记载经济业务和明确经济责任的一种书面证明。因此,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必须做到标准化、规范化,要要素齐全、数字正确、字 迹清晰、不错漏、不潦草,防止涂改。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如壹(壹)、贰(贰)、叁、肆(肆)、伍(伍)、陆(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万)、亿、元、角、分、零、整(正)等字样。不得用一、二(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念、毛、另(或0)填写,不得自造简化 字。如果金额数字书写中使用繁体字,如贰、陆、亿、万、圆的,也应受理。
一、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在"角"之后,可以不写"整"(或"正")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
二、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
三、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应紧接"人民币"字样填写,不得留有空白。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填"人民币"三字。在票据和结算凭证大写金额栏内不得预印固定的"仟、佰、拾、万、仟、佰、拾、元、角、分"字样。
四、阿拉伯数字小写金额数字中有"0"时,中文大写应按照汉语语言规律、金额数字构成和防止涂改的要求进行书写。举例如下:
1·阿拉伯数字中间有"0"时,中文大写要写"零"字,如¥1409.50,应写成人民币陆壹仟肆佰零玖元伍角。
2·阿拉伯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0"时,中文大写金额中间可以只写一个"零"字,如¥6007.14,应写成人民币陆仟零柒元壹角肆分。
3·阿拉伯金额数字万位和元位是"0",或者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0",万位、元位也是"0",但千位、角位不是"0"时,中文大写金额中可以只写一个零 字,也可以不写"零"字。如¥1680.32,应写成人民币壹仟陆佰捌拾元零叁角贰分,或者写成人民币壹仟陆佰捌拾元叁角贰分,又如 ¥107000.53,应写成人民币壹拾万柒仟元零伍角叁分,或者写成人民币壹拾万零柒仟元伍角叁分。
4·阿拉伯金额数字角位是"0",而分位不是"0"时,中文大写金额"元"后面应写"零"字。如¥16409.02,应写成人民币壹万陆仟肆佰零玖元零贰分;又如¥325.04,应写成人民币叁佰贰拾伍元零肆分。
五、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前面,均应填写人民币符号"¥"。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要认真填写,不得连写分辨不清。
六、票据的出票日期必须使用中文大写。为防止变造票据的出票日期,在填写月、日时,月为壹、贰和壹拾的,日为壹至玖和壹拾、贰拾和叁拾的,应在其前加"零 ";日为拾壹至拾玖的,应在其前加"壹"。如1月15日,应写成零壹月壹拾伍日。再如10月20日,应写成零壹拾月零贰拾日。
七、票据出票日期使用小写填写的,银行不予受理。大写日期未按要求规范填写的,银行可予受理,但由此造成损失的,由出票人自行承担。
5. 银票起源于何时
银票起源于北宋。
银票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银票铺户”。
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银票”。这时的“银票”,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扩展资料:
北宋年间,由于整个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需要大量的货币,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的需要。因此,四川地区铸造了铁钱来补充铜钱,规定10铁钱可以兑换1铜钱。但铁钱太重,商人往来交易时搬运很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在四川诞生了历史上最早的银票。
起初的银票只是一些商人之间发行的凭据,具有区域性,并没有在全国推广。后来当地官府发现这种凭据利于货币管理,于是在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开始在益州(四川古称益州)设银票务,由政府主持银票发行。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由官方发行的银票,比西方早了整整700年。北宋时期的货币并不统一,分为几个货币区,每个货币区流通的货币都不尽相同。有的用铜钱,有的用铁钱,有的铜钱、铁钱都可以用。从益州开始,其他各个货币区也先后由政府主持发行了银票。
但各个货币区的银票只能在本区域使用,这样可以弥补当地财政赤字,也便于管理。到了明朝和元朝,银票制度进一步完善。
不仅制作工艺更加精湛,防伪方法更为隐秘,而且流通区域不仅仅局限于地区,开始尝试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尤其是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将银票业务拓展到了东南亚一代。明朝的财政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水路的交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