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支笔》 细节描写
家书
①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哥来信了。”
②延叔接过信又递给菊:“快拆开念念。”菊娘一脸惊喜地从灶间跑出,坐到靠墙的矮凳上,认真地仰起头。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薄薄的一张纸。
③“春节路上挤,不回家过年了。我都好,务必立刻寄钱来!”菊一字一顿念出,喜悦一点点地消失。
④延叔有些不高兴,完了?菊淡淡道,完了。
⑤延叔长长地“嗯”了一声,倒满一盅酒,咕咚喝下。菊娘一看延叔脸色不对劲儿,忙打起圆场:“收到信就好。伢子大学念书很忙,没功夫写许多话。”
⑥菊问:“回不回信?”菊娘斜瞟一眼:“当然回。把家里事告诉哥,让他安心念书。”又喝一盅,瓶里的酒浅了些,延叔脸上也生动了些:“菊写,我说。”
⑦菊趴到桌上,从书包里翻出两张稿纸,红通通的小手一把攥住笔杆裂开的圆珠笔。延叔叹一口气说:“告诉你哥,信已收到,钱过几天凑好寄去。叫他放心。”说完回过头:“我没什么说了。”菊娘心领神会,双手拢到围裙下,脸上漾出笑容:
⑧“我说两句。对哥说家里的事都好。秋后老母猪生下九只猪仔。今年价好,涨到七块,有卖头。卖猪仔的钱还清了去年的债。”
⑨“上个月,那只老黑母鸡被隔壁仔崽打断了腿。我心痛了几天,找到村上张兽医,他说不碍事。现在果真好了,只是有点跛。”
⑩延叔腮帮子一鼓:“说这些干啥?菊,天冷了,叫你哥要当心自己,免得你娘挂念。告诉他家里人身体都好。”菊娘赶紧插上,“我就是晚上困不着,胃老是痛。叫哥在学校要吃饱吃好,想吃啥就吃啥。不要让人笑话咱。”菊烦了:“哥是大学生,这点事都不懂?”
⑾延叔把酒沥下,不够一盅,只好慢慢喝。边咂嘴边说:“菊,把你的学习情况对你哥说说。”
⑿菊咬起下唇,写道:“上次期中考试我第一名,得了一张奖状和一支钢笔。娘还蒸了鸡蛋给我吃。那支笔很漂亮,我舍不得用,收在枕头底下……大学里也发奖状吗?你也要好好学习,争取得到奖状,让全家都高兴高兴。”
⒀菊写好抬起头,延叔收回盯着菊飞快移动的小手的目光,倒放起酒盅。菊娘就站起灶间盛饭。延叔又想起来什么,叫菊接着写:
⒁“前两天,上面分来救灾衣服。队长说你有出息。特地分归我家一件半新的呢子大衣,让你回家过年穿。腊狗说式样还挺流行,城里都时兴。你不回家我就托人寄去。”
⒂菊娘端出饭,也突然想起什么,叫菊再加上几句:“娘初一到后山庙里替你求了支签,签上说你有小灾损,要切切注意。”
⒃菊嚷嚷起来:“没纸写了。”延叔见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三大张,说:“就不写了。”菊娘便说:“对。你哥不相信这些。再说,写多了他没时间看,他的信就那么短。”
⒄延叔端起饭碗扒拉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拿起那薄薄的一张,延叔瞪着眼前没了热气的几碟菜,硬邦邦地甩出一句:“重写一封。”正在有滋有味嚼饭锅巴的菊愕然睁大眼睛,随即就按延叔的话庄重地写好第二封信:
⒅信收到。钱就寄。
习题:
1、第①段是什么描写?具体有什么作用?
2、⒄段是什么描写?“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 的心理是怎样的?
3、⒅段与前文中哪一句话相照应?
4、延叔为什么要重写一封信?
5、小说中的大学生是怎样一个人?试作简要分析。
6、“我一切都好,务必立刻寄钱来”,一句话是否得体?为什么?如果不得体,请修改之。
参考答案:
1、景物描写 烘托和渲染了一种欢乐祥和的春节前的喜庆气氛;和下文对比。
2、动作描写 儿子的做法让延叔感到非常失望,心里难受,吃饭也味同嚼蜡。
3、我一切都好,只是钱不够用。
4、因为延叔感到儿子不体谅父母,有点气愤,想用短信教育一下自己的儿子。
5、那位大学生出身与贫苦的农民家庭,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就乱花钱,不体谅父母的艰辛,不关心家中的事情,只知道向父母伸手要钱。
6、不得体。因为读信的是父母,儿子的信的语言决不能够用命令的口吻“务必立刻寄钱来”。可以改成:如果可能的话,请给我寄些钱过年。
2. 笔逗味蕾行作文怎么写
“笔逗味蕾行作文怎么写”
答:
在旅途中,会遇美景无数,我们会用眼睛来记录每一帧画面。除了眼睛,味蕾也会记住每一次的旅行,来到一个地方,吃一次当地的美食,多年以后咂咂嘴,也许就会想起来了。
味蕾让我记住了苏州古镇。
暑假里,我去古镇里游玩,正巧遇上了大雨,我只能撑着伞进入古镇,这里的人很多,很吵,大雨倾盆,冲走了古镇原本的恬静。
“来得真不是时候。”我抱怨着挤过汹涌的人群,来到了一家店铺门口的屋檐下,“呼!”我长叹了一口气,抖了抖身上的雨水,心里很不是滋味。转头一看,这是家饭馆,看着“烟雨朦胧”的古镇,我决定先在这儿吃午饭。
进门后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一位穿着花围裙的阿姨看见了我便匆忙跑到柜台边拿了张纸,拿了支笔,笑呵呵的走过来问道:“小姑娘,吃点什作文么?”一边说着,一边把放在桌角的菜单挪到我的面前,“一份桂花糕。”我说道,“好,稍等一下。”她笑了几声,露出了两个大大的酒窝。
看她忙乎了好一阵,终于端着一盘桂花糕走了出来,说:“桂花糕,尝尝看。”说完用手蹭了蹭围裙便离开了。
我拿起筷子,夹起了一块桂花糕。桂花糕切成了一块一块的菱形,上半部分是透明的,有几朵小小的桂花铺在上面,下半部分是白色的。轻轻咬上一口,黏黏的,很有弹性,吃到嘴里却十分清爽,不用嚼便慢慢融化在口中,甜甜的,又凉凉的,有一种薄荷的清香,钻入口中,这种味道还从未吃过,再咬一口,有感觉软软糯糯的,香甜可口。
虽然没有看到古镇的风光,但古镇的味道印在了我的心间,用味蕾记住旅途,记住成长中的某个瞬间,带着味蕾出发。
有帮助及时采纳哦 O(∩_∩)O谢谢
3. 胡凯写的【家书】阅读答案
1.从经济状况来看,你觉得延叔家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的哥哥是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你能依据文本分析他表现出的性格特点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延叔端起饭碗扒拉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哽在他心里的是什么东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初的家书密密麻麻写了三大张,说了许多事,这反映了延叔一家三口怎样的情感?最后延叔又让菊将家书改成短短的六个字,这又是为什么?试做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这篇小小说有哪些突出的写作特点?试从两个方面结合文本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是一个比较贫苦的家庭。从以下的叙述描写可以看出:菊写信是从书包里翻出两张草稿纸,用的是笔杆裂开的圆珠笔;菊的哥哥要的钱需要凑好才能寄去;去年的债刚刚还清;学校奖给菊那枝笔,她舍不得用;家里分了救灾衣服;信写了三张就没有纸了。
2.菊的哥哥的来信很短,他只表示自己需要钱,不回家过年,对家里的事和父母、妹妹的情况一概不问。从中可以看出他亲情淡薄,对家人和家庭情况漠不关心。
3.儿子对家庭的冷漠使他无法接受的不快。
4.这反映了他们有浓浓的亲情,希望菊的哥哥分享他们的快乐,安心读书。延叔以这种方式对儿子的冷漠态度表示不满。
5. (1)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例如,冷漠的短信与充满亲情的长信的对比;拆信前的兴奋与拆信后的失望的对比。
(2)通过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情感。例如,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哥来信了。”延叔接过信又递给菊:“快拆开念念”菊娘心领神会,双手拢到围裙下,脸上漾出笑容。
(3)通过细节描写表情达意。例如,“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薄薄的一张纸。”“小心地”说明菊把信看得很重;“薄薄的一张纸”,说明信的内容很少。又如,“红通通的小手一把攥住笔杆裂开的圆珠笔”“笔杆裂开”说明家庭不富裕,非常节俭。
(4)语言含蓄,耐人寻味。通篇没有一句话明确表明作者的观点,但对菊的哥哥的批评态度却包含在字里行间。开头和结尾都强调了“薄薄的一张纸”,暗示着菊的哥哥亲情淡薄。第二封信改为六个字,更是耐人寻味,延叔的不满之情蕴含其中。